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俊  张黎  邢传平  陆建荣  杨斌  杨凯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4):283-283,I074
患者女性 ,4 5岁。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时 ,发现右肺中叶有一孤立的境界清楚的高密度结节影 ,2 5cm× 2cm大小。临床诊断 :良性病变 ,考虑结核瘤。 1年后CT复查 ,病灶无明显变化。腹腔镜右肺中叶切除术 ,组织送检。病理检查 巨检 :右肺组织一叶 ,表面光滑无粘连 ,切面于右肺叶正中见一 2 5cm× 2cm卵圆形肿物 ,边界清楚 ,灰白与紫褐色相间 ,少部分区域呈海绵状 ,挤压时有血性液体流出。镜检 :肿瘤细胞位于肺间质内 ,圆形、多边形及卵圆形细胞 ,大小一致 ,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 ,有小核仁。胞质淡嗜酸或透明 (图 1) ,无核分裂象 ,未见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癌组织中KAI1、nm23及P53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22例正常胃黏膜,65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74例胃癌组织中的KAI1、nm23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KAI1和nm23阳性率呈降低趋势,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20.885,P<0.001;x2=29.133,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呈增加趋势,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21.954,P<0.001).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显示在胃癌组中不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犯组内KAI1、nm23及P53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20.885,P<0.001;x2=29.133,P<0.05;x2=21.954,P<0.001);而在年龄、性别组间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KAI1与nm23表达呈正相关(r=0.859,P<0.05);KAI1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859,P<0.05),nm23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874,P<0.05).结论抑癌基因KAI1与nm23的缺失以及P53蛋白的过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脏间质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 例原发于肝脏的巨大间质瘤,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提示CD117(+)、Vimentin(+)、CD34(-)、S-100(-)、SMA(-)、Hepatocyte(-)、AFP(-)、HMB45(-).结论:胃肠道外间质瘤发生在肝脏极为罕见,需要与多种肝脏原发肿瘤进行鉴别,正确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T细胞淋巴瘤1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报告1例罕见的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女,18岁,头顶部不明原因的反复出现 结节状肿物。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CD^+30、CD^+3、LCA^+、EMA^+、CEA^-、CD2^-20。对肿瘤局部放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报告2例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病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通过尸体解剖,应用组织病理学技术方法,观察胸腺、脾脏、淋巴结及骨髓等组织学改变,选择免疫组化(CD20、CD3、CD5、CD45RA、CD45RO、EBV)和特殊染色进行观察。结果:淋巴器官发育不良,胸腺缺乏皮髓分化;脾组织内淋巴细胞稀疏,脾小体鞘区淋巴细胞少;淋巴结淋巴滤泡缺乏;肠壁、阑尾及咽部粘膜等淋巴组织淋巴细胞稀疏;骨髓造血细胞无明显异常。结论:由于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患儿存在原发性免疫缺陷,招致反复难治性感染。如能做出早期正确诊断,对症治疗的同时,可考虑胚胎胸腺移植及胸腺素治疗,以改善患者免疫缺陷状态。  相似文献   
7.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至今组织来源未明。既往一般认为该肿瘤仅发生在软组织,近年来研究证明其不仅发生在软组织,而且也原发在骨内。继1983年  相似文献   
8.
背景:肿瘤干细胞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EpCAMhigh/CD44+结直肠癌干细胞的发现使对肿瘤干细胞形态特征及分布的观察成为可能。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干细胞数量、位置、分布方式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形态。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8-03/08在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病理科完成。 材料:67例结直肠癌石蜡包埋标本取自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病理2005/2007外检档案。所有标本术前均未行放化疗。患者中男27例,女40例,年龄29~90岁。 方法:根据结直肠癌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EpCAM和CD44,标记石蜡包埋结直肠癌标本中的肿瘤干细胞,应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定位EpCAM和CD44双阳性细胞,并在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的对应位置上观察其形态特征。 主要观察指标:EpCAM和CD44双阳性细胞的数量、位置、分布方式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形态。 结果:双阳性细胞的数量占肿瘤细胞的0.1%~30.0%,它们沿腺管样结构的基底侧呈局灶状或散在分布;细胞呈卵圆形或立方状,胞浆稀少,胞核大小较一致,均质深染,呈卵圆形或高柱状;且其数量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越低,数量越多。 结论: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复发及耐药的根源,观察结直肠癌干细胞的数量、位置、分布方式、苏木精-伊红染色形态,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病理参数的关系,可为结直肠癌的病理诊断和分期、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 ,14岁 ,学生。左颈部无痛性包块 6月余。 6个月前偶然发现左颈部有一蚕豆大包块 ,质较硬 ,可移动 ,无任何自觉症状。 2月后包块增至核桃大。患者一般情况好 ,发育正常 ,营养良好 ,体型微胖 ,无发烧及其他不适。后行左颈部包块活检 ,术中见包块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表面光滑 ,完整取出。病理检查 结节状肿物 1个 ,外有完整包膜 ,体积 2cm× 1 7cm× 2cm ,切面灰白色 ,质较脆。显微镜下见淋巴结组织结构存在 ,淋巴窦内散在瘤细胞 ,大小不等 ,圆形卵圆形为主 ;染色质中等 ,可见核仁 ,胞浆丰富 ,嗜双色 (图 1) ,免疫组化染色窦内…  相似文献   
10.
报告2例皮肤淋巴细胞瘤,临床表现以边界清楚,单发、红色兵疹样或结节样皮损为特点,患者无自觉症状,皮损局部切除后,分别随访3年和8年,皮疹无复发。组织病理学改变以真皮内弥漫和结节状混合性致密细胞楔形浸润为特征。免疫组化染色提示浸润细胞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B淋巴细胞为多克隆性,以κ链为主。免疫表型检测对该病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