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3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患者男性,64岁,已婚,因无明显诱因,上腹部饱胀不适1月,于2019年4月1日入院。无反酸、嗳气、无恶心、呕吐,无便血、黑便,无巩膜皮肤黄染,外院行胃镜检查示:胃角病变,病理检查示:(胃角)低分化腺癌。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以胃癌收住,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2.
嗜酸细胞腺癌又称恶性嗜酸细胞腺瘤及恶性大嗜酸粒细胞瘤,是与嗜酸细胞腺瘤相对应的、罕见的涎腺恶性肿瘤。可以发生于人体许多部位,如乳腺、甲状腺、胰腺、腮腺和皮脂腺[1]等,临床上极少见,发生于涎腺的嗜酸性细胞癌报道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因入院前6小时无明显诱因睡眠时出现左侧鼻腔点滴状出血,自行填塞无效,以"鼻衄"于2010年11月5日收入我院。患者平素体质良好,患糖尿病13年,长期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脏间质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 例原发于肝脏的巨大间质瘤,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提示CD117(+)、Vimentin(+)、CD34(-)、S-100(-)、SMA(-)、Hepatocyte(-)、AFP(-)、HMB45(-).结论:胃肠道外间质瘤发生在肝脏极为罕见,需要与多种肝脏原发肿瘤进行鉴别,正确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且预后较差。循环肿瘤细胞是存在于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少量恶性肿瘤细胞,它与患者转移复发关系密切,因此也是胃癌预后较差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层出不穷,依据不同的原理出现了不同的方法,且不同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也各不相同。本研究就循环肿瘤细胞现有的各项检测技术及在胃癌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背景:肿瘤干细胞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EpCAMhigh/CD44+结直肠癌干细胞的发现使对肿瘤干细胞形态特征及分布的观察成为可能。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干细胞数量、位置、分布方式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形态。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8-03/08在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病理科完成。 材料:67例结直肠癌石蜡包埋标本取自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病理2005/2007外检档案。所有标本术前均未行放化疗。患者中男27例,女40例,年龄29~90岁。 方法:根据结直肠癌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EpCAM和CD44,标记石蜡包埋结直肠癌标本中的肿瘤干细胞,应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定位EpCAM和CD44双阳性细胞,并在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的对应位置上观察其形态特征。 主要观察指标:EpCAM和CD44双阳性细胞的数量、位置、分布方式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形态。 结果:双阳性细胞的数量占肿瘤细胞的0.1%~30.0%,它们沿腺管样结构的基底侧呈局灶状或散在分布;细胞呈卵圆形或立方状,胞浆稀少,胞核大小较一致,均质深染,呈卵圆形或高柱状;且其数量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越低,数量越多。 结论: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复发及耐药的根源,观察结直肠癌干细胞的数量、位置、分布方式、苏木精-伊红染色形态,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病理参数的关系,可为结直肠癌的病理诊断和分期、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6岁,主因右肩关节疼痛10月余,活动时自感右肩关节疼痛加重20天入院.患者继往体健,无外伤及手术史.查体:头颈胸腹部未见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肘关节及肱骨近端无明显肿胀及畸形.主动活动时右肩关节最大外展25°、前屈30°,不能上举;被动活动时右肩关节最大外展80°、前屈80°.右肱骨大关节及三角肌止点处压痛,纵向叩击右肘关节时肱骨近端有疼痛.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5岁,因间断性腹胀、腹痛伴呕吐5月于2012-05-14就诊。碱性磷酸酶164IU/L,γ-谷氨酰转移酶942IU/L。胰腺CT平扫示胰头增大,见略低密度肿块,大小约为4.2cm×4.0cm,与十二指肠分界不清,胆总管扩张。增强C T示肿块呈渐进性延迟性轻度强化,各期强化程度均小于正常胰腺实质。诊断为胰头癌。2012-05-25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于胰头部可触及一大小约7cm×7cm肿块,质地较硬,与周围粘连较重,十二指肠轻度受压,肠系膜血管未见侵犯,胆总管扩张,直径约1.2cm。  相似文献   
8.
肿瘤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的原始肿瘤细胞,是肿瘤转移,复发和耐药的根源。研究结直肠癌干细胞及标志物对于寻求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措施将是肿瘤治疗研究的新方向,针对性的靶向治疗将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恶性冬眠瘤独特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收集2例恶性冬眠瘤和4例粘液性脂肪肉瘤的临床资料,所有标本光镜常规切片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Kp,SMA,RMA,MyOD1,S100,PCNA,p53。冬眠瘤和粘液性脂肪肉瘤各1例取新鲜组织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恶性冬眠瘤与粘液性脂肪肉瘤有显著的组织学、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的不同;例1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改变相似,唯有超微结构不同。例2免疫组化与有腺泡样结构的肉瘤不同。结论:恶性冬眠瘤的诊断主要靠超微结构的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10.
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的质量控制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并控制实验质量.方法:采用改进的MSP法检测正常胃粘膜及胃癌组织中eaveolin-1基因的甲基化状况.运用饱和酚-氯仿抽提法提取DNA,其中石蜡包埋组织连续切片厚度为8μm;采用热启动PCR:反应体系为25μL、变性温度设定为95.5℃、循环数设定为30.结果:新鲜组织较石蜡包埋组织更适于MSP实验,但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同样可用于MSP实验,并且8μm厚的石蜡包埋组织能获得较完整的DNA链.热启动PCR效果良好:25μL体系敏感性优于50μL体系,95.5℃可以使含CpG岛的DNA链解链更完全,30个循环足以扩增小于150 bp的目的片段.结论:采用改进的MSP技术,可获得较好的DNA模板,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和成功率,更适于甲基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