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骨体修复四肢低毒力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本组四肢低毒力感染性骨缺损38例,取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ve absorbing material,OAM)复合成组织工程骨,在骨缺损邻近制备一个带有无名血管蒂所属毛细血管网的筋膜瓣,使其包裹组织工程骨并充填骨缺损.18例采用病灶清除加复合ARBM的组织工程骨植入(A组),20例采用病灶清除加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ARBM的组织工程骨植入(B组),术后3,6,12,18个月时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CRP)监测炎性反应,X线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部分患者作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 结果 A组术后平均6个月时5例出现感染,经细菌学培养阳性且与术前相同,(14.0±0.5)个月时,10例组织学显示原病变区骨断端之间仍有纤维结缔组织相连,其中4例病损区为炎性纤维肉芽组织充填且有少许死骨形成及细菌学检查阳性;B组术后无感染出现,16例组织学显示原筋膜瓣形成类似骨膜样组织,原病变区成熟骨结构形成,无炎性细胞浸润,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其余7例外固定架(A组3例,B组4例)(12.2±0.3)个月时骨性连接、结构稳定取出,未作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术后各时相点无论是血常规量化总分还是超敏CRP量化总分以及X线量化评分对比,B组明显大于A组(P<0.05). 结论 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ARBM的组织工程骨是目前I期修复感染性骨缺损切实可行的较好方法,在抗感染的同时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显著提高成骨的质和量.  相似文献   
3.
4.
由创伤、感染、骨肿瘤切除等造成的骨缺损一直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而超临界骨缺损(exceed critical size defect,ECSD)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更是骨科所面临的难题,因其治疗难度大,骨不愈合率很高,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目前治疗骨缺损的方法为骨移植,其移植材料有自体骨、异种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及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5.
<正>1病历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42岁,因"舌根部肿物6月余"就诊,无明显疼痛、压痛,无寒颤高热,无声音嘶哑及进食水呛咳,有咽部不适和异物感。查体:体温36. 7℃,脉搏85次/分;舌面会厌实性包块,表面光滑平整,双侧声带、梨状窝未见红肿或积液。实验室甲状腺功能检查(括号内为正常参考范围):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 13. 18(0. 27~4. 2)μIU/mL,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 257. 20(1~55) ng/mL,余指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与病灶清除植入自体红骨髓(ARBM)复合体进行比较,探讨病灶清除植入带蒂筋膜瓣包裹ARBM复合体治疗四肢创伤后低毒力感染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42例四肢创伤后低毒力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0例患者病灶清除植入ARBM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体,B组22例患者采用病灶清除在骨缺损邻近制备一个带蒂筋膜瓣,使其包裹复合体并充填骨缺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部分患者做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12、18个月的血常规、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X线片量化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4.3个月.术后A组5例、B组1例患者原伤口有窦道形成且有炎性分泌物,术后10个月再次行病灶清除植入带蒂筋膜瓣包裹的ARBM复合体,随访12个月效果良好.两组其他患者伤口愈合好且无炎性窦道形成.A组5例患者原病变区骨断端之间仍有纤维结缔组织相连,骨髓腔未通,有炎性细胞浸润;B组6例患者组织学显示原筋膜瓣形成类似骨膜样纤维组织,新骨中散在少量软骨,骨髓腔再通,无炎性细胞浸润,细菌学检查阴性.阴组术后各时间点血常规、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X线量化评分及不同部位骨折愈合时间比较,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植入ARBM复合体治疗低毒力感染性骨缺损比较,病灶清除植入带蒂筋膜瓣包裹ARBM复合体,抗感染的能力更强,在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方面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对根治术后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晚期直肠癌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在直肠癌根治术后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同步放疗。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96%(χ~2=6.391,P=0.003);②观察组患者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χ~2=9.176,P=0.002;χ~2=8.256,P=0.013);③观察组患者3年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χ~2=6.203,P=0.015;χ~2=7.338,P=0.004);④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直肠癌患者在根治术后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降低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而且并未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134例,患者均经药物治疗后局部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经MRI检查有难以吸收的椎旁或椎管内硬膜外脓肿、破坏的椎间盘或炎性肉芽组织突入椎管压迫脊髓、马尾或神经根,或者伴有脊柱不稳定。其中56例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A组),78例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B组);术后继续规范药物治疗,并辅助高压氧治疗。术前及术后3d、2周、3个月、12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VAS评分,术后3、6、12个月进行临床疗效随访,对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相关并发症。A组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21例患者术后8~11个月(平均10个月)植骨愈合,脊柱稳定;35例患者术后植骨不愈合,6例脊柱不稳定;4例出现压疮,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术后12个月症状复发。B组随访12~3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5~10个月(平均8个月)植骨均愈合,脊柱稳定,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其中32例取出脊柱内固定装置,同时取骨组织作病理学检查未见炎性表现。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B组改善更明显;术后3、6、12个月时的优良率A组分别为60.71%、85.71%、92.85%,B组分别为92.30%、98.71%、100%,两组术后各时间点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同一个时间点B组优良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经两种手术方法均可以有效清除病灶,缓解或解除疼痛,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能维持脊柱稳定性,减少并发症,有利患者早期康复和治愈病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2002年1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38例老年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入院前均误诊为脊柱结核。入院后,根据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得到确诊。治疗后12个月随访,17例经规范化药物治疗治愈;21例行手术治疗,治愈19例,改善2例。老年性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具有血清学及病理学特征性表现,诊断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规范化药物治疗具有较好的治愈率,适时手术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