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特殊的解剖关系,锁骨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但锁骨近端骨折较为少见,约占锁骨骨折的3%;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钢丝张力带固定、克氏针固定、重建钢板固定,锁骨钩状钢板固定及T型钢板固定等,各种治疗方法疗效报道不一,争议较大;我院于2013年2月以来,用锁骨外侧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共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9例:女性2例,男性7例;年龄23~62  相似文献   
2.
速尿、654-2联用治疗急性腹泻50例。经临床观察,可明显级解急性期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效率达64%,总有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内皮素1在肢体缺血预处理保护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中的变化和意义,有助于从肝脏微循环角度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内皮素1在肢体缺血预处理保护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中的变化和意义。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以橡皮带预先阻断双后肢血流5 min,然后恢复血流灌注5 min,反复4次进行缺血预处理。然后肢体缺血再灌注组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以橡皮带环绕结扎大鼠双后肢根部,阻断血流4 h后松解,恢复血流灌注4 h制备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于再灌注前20 min于左侧颈外静脉插管滴注生理盐水。对照组双后肢松弛环绕橡皮带但不阻断血流,其后操作同肢体缺血再灌注组。 结果与结论: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内皮素1、透明质酸酶、丙二醛、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和肝组织内皮素1、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均明显升高(P < 0.05),肢体缺血预处理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 < 0.05)。光镜下可见肢体缺血再灌注组肝细胞肿胀,肝索排列不规则;肢体缺血预处理组上述损伤表现减轻。结果可见大鼠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了内皮素1的缩血管作用从而改善肝脏的微循环有关,也可能与内皮素1含量的降低减少了白细胞过度聚集活化和减弱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国脑梗死中医护理研究现状,为中医护理临床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4个中文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16年3月脑梗死中医护理文献,采用计量分析及关键词共词矩阵分析法进行文献特征分析。结果共检出脑梗死中医护理文献5 441篇(硕博士论文681篇,会议论文90篇,期刊论文4 670篇;1963~1994年1~10篇,1995~2004年15~86篇,2005~2015年102~965篇),4 670篇论文分布在484种期刊,其中475篇(10.17%)发表在27种护理期刊;446篇(8.20%)有基金支持;有核心作者318人,平均发文6篇;研究机构共2 572个,排序前10的均为中医药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干预,肢体、神经、运动及认知康复护理,康复期症状护理,并发症及合并疾病护理,急性期溶栓护理5个方面。结论我国脑梗死中医护理研究经历了缓慢发展期,现处于兴盛时期,研究数量已成规模但质量偏低,研究内容覆盖全面但欠深入细化,载文期刊分布广泛但护理期刊载文偏少,应加以改进,以提升脑梗死中医护理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内皮素1在肢体缺血预处理保护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中的变化和意义,有助于从肝脏微循环角度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内皮素1在肢体缺血预处理保护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以橡皮带预先阻断双后肢血流5min,然后恢复血流灌注5min,反复4次进行缺血预处理。然后肢体缺血再灌注组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以橡皮带环绕结扎大鼠双后肢根部,阻断血流4h后松解,恢复血流灌注4h制备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于再灌注前20min于左侧颈外静脉插管滴注生理盐水。对照组双后肢松弛环绕橡皮带但不阻断血流,其后操作同肢体缺血再灌注组。结果与结论: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内皮素1、透明质酸酶、丙二醛、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和肝组织内皮素1、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肢体缺血预处理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可见肢体缺血再灌注组肝细胞肿胀,肝索排列不规则;肢体缺血预处理组上述损伤表现减轻。结果可见大鼠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了内皮素1的缩血管作用从而改善肝脏的微循环有关,也可能与内皮素1含量的降低减少了白细胞过度聚集活化和减弱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坚强固定与弹性固定脊柱节段对邻近节段三维运动范围的影响。方法把24例小牛L1~S2脊柱标本随机分成4组:A组为坚强固定组(对照组),B组为固定旋转及屈伸,但不限制侧弯(简称侧弯组);C组为固定旋转及侧弯,但不限制屈伸(简称屈伸组);D组为固定侧弯及屈伸,但是不限制旋转(简称旋转组)。固定L3~5节段,在2.0N.m载荷下进行三维运动测试,分析各组条件下邻近节段(L2、3)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上的运动范围变化。结果侧弯组与坚强固定组的邻近标本节段活动范围(ROM)比较,前屈后伸、旋转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弯活动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伸组与坚强固定组的邻近标本节段活动范围(ROM)比较,旋转侧弯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屈伸活动范围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组与坚强固定组的邻近标本节段活动范围(ROM)比较,旋转侧弯及屈伸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的坚强固定及放开旋转的脊柱固定,均会导致应力的集中,不利于应力的分散;而放开侧弯及屈伸的脊柱固定则均有利于应力的分散,应力分散方向与放开的脊柱固定方向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临床实践指南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阻碍着最佳证据的有效实施。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发布的《工具书:如何实施最佳实践指南》一书,其以知识转化模型为框架,分别从确定问题、适应当地文化背景、评估知识使用过程中的促进和阻碍因素、选择和调整干预措施和策略、监测知识应用情况和评估实施结果以及知识的持续性应用等方面,为促进证据的临床转化提供了系统的策略指导。该文通过对书中以上6个方面进行解析,进一步介绍指南的应用方法,以促进我国对临床实践指南的高效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吞咽困难识别与管理循证实践项目持续性的因素,为制订相应的行动策略推动项目持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9名循证实践项目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半结构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影响该循证实践项目持续的因素包括3个方面,分别为项目特点:必要性、首优性和完整性;组织环境:人力资源、培训与宣传、基础设施;合作意识:护患配合度、医护配合度和科研与临床配合度。结论循证实践项目的临床价值,组织对项目持续提供的支持性环境和跨专业团队之间的合作程度等是影响该项目持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面神经脑池段与其周围血管是否存在压迫或接触提供形态学诊断依据。 方法 选取采用MRI 3D-FIESTA和3D-TOF序列扫描的检查正常者140例和单侧面肌痉挛患者70例,在MPR重建影像上观测I-CSFN-SV的血管直径、与脑干距离和血管自身角度、夹角及其与面肌痉挛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正常组、面肌痉挛健侧组和面肌痉挛患侧组I-CSFN-SV的血管直径、与脑干距离、血管自身角度、夹角分别为(0.48±0.03)mm、(0.49±0.04)mm、(0.71±0.06)mm和(8.69±0.62)mm、(8.66±0.75)mm、(5.93±0.47)mm,(74.39±2.33)°、(72.66±2.54)°、(48.57±3.28)°和(85.60±3.07)°、(86.75±2.73)°、(88.41±3.76)°,面肌痉挛患侧组与正常组、面肌痉挛健侧组I-CSFN-SV的血管直径、与脑干距离、血管自身角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夹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着I-CSFN-SV与脑干距离的增加则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血管直径的增加和血管自身角度的减小则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夹角变化与发病率之间无显著性变化趋势。 结论 I-CSFN-SV的血管直径、与脑干距离和血管自身角度是诊断是否存在压迫或接触的重要诊断指标,血管自身角度越小、血管直径越粗和相交处与脑干距离越近,则越容易出现面肌痉挛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