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的肝脏病变CT表现,分析并总结各自的特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在增强CT图像上显示动脉期明显强化的肝脏病变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大部分病变动脉期强化具有特征性:中央瘢痕见于肝局灶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肝癌及肝血管瘤,钙化多见于纤维板层样肝癌;动态强化方式"快进快出"的不均匀强化支持肝癌,"快进慢出"强化方式支持血管瘤的诊断,"牛眼征"支持肝转移瘤等;结合其他期CT的表现大多能准确的定性诊断。结论:肝脏病变的动脉期强化特性结合其他期CT表现对病变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性c-erbB-2反义探针转染SK-Br3细胞株后,在不同时间点对其形态及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磁性c-erbB-2反义探针的含铁终浓度为25 μg/mL,分别孵育SK-Br3细胞6、12、24、36及48 h.采用普鲁士蓝染色并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下直接观察细胞铁颗粒,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细胞内铁含量,锥虫蓝排除实验、CCK8实验观察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表达,MR成像研究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 SK-Br3细胞在一定范围内(6、12、24 h)按时间依赖性摄取磁性c-erbB-2反义探针,当孵育时间为24 h时,细胞内铁含量为(18.38±0.28)pg,细胞活力、存活率及细胞内c-erbB-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均P<0.05),MR成像显示细胞T2信号强度明显降低(P<0.05).36 h及48 h组各项观察结果 与24 h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磁性 c-erbB-2反义探针转染SK-Br3肿瘤细胞24 h时,MR成像可以达到最佳显示且明显抑制c-erbB-2癌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3.
谭书德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2975-2975
3-D(三维立体重建)及MPR(多平面重组)是现代CT的重要后处理技术,使得CT诊断的适用领域不断扩大,并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准确、直观、全面的影像资料。尤其是在诊断脊柱外伤患者时,对于显示椎管的整体形态更为重要。对我院2003年~2005年CT检查并做3-D及MPR后处理的52例脊柱外伤患者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 34岁,因右颈部包块 4+月入院.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无发热及突眼,无精神亢进及抽搐,不伴声嘶及呛咳. 4月来包块疼痛反复发作,曾予以抗炎治疗,包块有所消退.查体:右颈部扪及沿右胸锁乳突肌平行走行的条形包块,大小约 5.0 cm× 1.5 cm大小,随吞咽上下移动、质中,压痛明显,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标记的c-erbB2反义寡脱氧核苷酸探针在新西兰大白兔及BALB/c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及主要脏器分布。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3组,选择注射前30 min、注射后1、3、5、10、20、40、60、120、180、360、720 min等时间点,从对侧耳缘静脉采血,测定铁含量以了解探针的药动学;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MR扫描组及取脏器组,在注射反义探针后10、30、60、180、360 min这5个时间点,同步进行MR扫描及取肝、脾、心、肾、肌肉标本,测定观察脏器的信噪比及铁含量,观察反义探针在BALB/c小鼠的主要脏器分布。结果 高、中、低剂量的反义探针注射后的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半衰期长;反义探针在脾脏富集量最高,以下依次为肝脏、肌肉、心脏及肾脏。结论 了解反义探针在活体内的药动学及主要脏器分布,可以为进一步的活体MR成像时间及剂量选择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70岁.患者2年前出现右上腹胀,腹痛,呈隐痛、持续性,无恶心、呕吐,无呕血、腹泻等不适.行彩色超声检查发现肝占位性病变,上腹部CT平扫提示原发性肝癌.两年来未进行任何治疗,也无明显不适症状.近期自觉包块逐渐增大,并出现大便干燥、便血入院.查体:腹部平软,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脏肋下3 cm.血常规:RBC 3.42×1012/L ↓、Hb 99.00 g/L↓,提示贫血.CT检查应用GE公司16排Brightspeed 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采用层厚5mm、层间距5 mm螺旋扫描.增强扫描采用静脉高压注射碘海醇100 ml后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及延迟期扫描(延迟到30 min).CT所见肝脏右叶显著增大变形;肝右叶内巨大低密度肿块较2年前稍增大,几乎占据整个肝右叶,现约230 mm× 123 mm× 260 mm;其内密度不均匀,肝右后叶内片状更低密度灶较2年前有扩大,边缘不规则,CT值约16 HU;肝左叶受压左移,右肾受压下移(图1).增强后动脉期团块内可见多发不规则斑状及小片状明显强化灶,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肝组织接近动脉密度(图2);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区域不断增大逐渐向中心延伸;经多期延迟,强化区呈持续强化;肝右叶后段内原更低密度区在各期均未见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从CT征象上鉴别肿瘤性与结核性腹腔积液。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过CT扫描并经病理学证实的腹腔积液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1)结核性腹腔积液为少至中量者占91.3%(21/23);肿瘤性腹腔积液为中至大量者占91.9%(33/37),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结核性腹腔积液CT值>20 Hu(18/23)占78.3%,结核性CT值>20 Hu占18.1%(7/37);组间差异有显著性。(3)结核性腹腔积液的腹膜呈线带状增厚占74.0%(17/23),肿瘤性腹腔积液的腹膜呈不规则和结节状增厚伴轻度或无强化占78.4%(29/37);组间差异有显著性。(4)网膜或系膜呈团片状、污垢状改变结核腹腔积液占74.0%(17/23),大网膜增厚、粘连程度较重呈饼状改变肿瘤性腹腔积液占73.0%(27/37);组间差异有显著性。(5)肠系膜淋巴结环状强化及钙化,结核性腹腔积液分别47.8%(11/23)、56.5%(13/23),肿瘤性腹腔积液分别为8.1%(3/37)、5.4%(2/37);组间差异有显著性。(6)结核性腹腔积液肠管漂浮与聚集征占69.6%(16/23),肿瘤性腹腔积液肠管放射状排列占45.9%(17/37);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过一些CT征象的仔细观察分析,有助于肿瘤性与结核性腹腔积液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血肿内膜下积液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CT误诊的8例手术证实的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血肿内膜下积液的原因,揭示其典型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分析其形成机制,并探讨临床预防措施。结果 8例患者术前CT诊断为硬膜下血肿,首次钻孔引流术后3~5 d CT复查发现残存血肿下方见弧形低密度积液影,其中5例积液外缘可见线形分隔影,积液密度较脑脊液稍高,为16~25Hu;均被误诊为术后脑脊液漏造成蛛网膜下腔积液。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形成血肿内膜下积液为少见并发症,CT表现分隔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有一定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2岁。入院前2年,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心累、乏力及食欲缺乏症状,间断双下肢水肿,经检查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透析后好转;此后一直进行规律透析。入院后一直无尿,查体发现有腰背部疼痛。  相似文献   
10.
谭书德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3129-3130
目的:分析石工尘肺的CT表现,提高其临床认识。方法:回顾18例经临床证实的石工尘肺,分析其病灶大小、部位、密度等改变。结果:18例均表现为中、上肺区分布的高密度点粒状阴影,5例可见斑片状及索条状高密度影,2例见空洞影,4例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双中、上肺区密集分布的点粒高密度影为石工尘肺的主要CT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