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水平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ICU)的疑似DIC患者的111例,根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中的标准,分为DIC组和非DIC组。在临床怀疑DIC时检测诊断DIC相关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等]及TM、TAT、t-PAIC、PIC。比较组间TM、TAT、t-PAIC、PIC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诊断切点及诊断效能。结果 DIC组的TM、PIC和t-PAIC值高于非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PIC、t-PAIC值诊断DI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6、0.861、0.819;cut-off值分别为:24.950U/mL、2.836μg/mL、13.100ng/mL;灵敏度分别为:60.7%,89.3%,71.4%;特异度分别为:81.0%,82.8%,87.9%,采用联合检测后,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9%、95.7%。结论联合检测血浆中的TM、tPAIC和PIC水平等对早期诊断DIC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出生30 min,主因孕35周先兆分娩,出生后呻吟、肢端青紫、低出生体重、全身乏力30 min人院.患儿系孕35周,第1胎第1产,先兆分娩,因试产失败而行剖宫产术分娩,孕母妊娠期间体检结果显示胎动偏少;分娩前1周因先兆分娩行保胎治疗,地塞米松连用3 d;分娩时羊水清,无脐绕颈,阿氏评分1、5、10 min分别为8、9、9分.出生体重2 200 g.  相似文献   
3.
引言: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DP)的影响因素和远期预后。方法 自2014年01月至2017年01月,收集我院收治的15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BDP的50例为观察组,其余10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纠正2个月的肺功能,纠正24个月的体格和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并利用logistics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BDP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多胎、人工授精、试管受孕、胎膜早破、剖宫产和并发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受孕的人数、肺功能、体格发育、神经系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胎、受孕方式、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和并发症为极低出生体重儿BDP的危险因素,且并发BDP的新生儿的肺功能、体格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减毒沙门菌体外促血管形成的效应。方法构建携带HG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减毒沙门菌菌株(TPH),体外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后观察目的基因表达及其增殖活性;评价TPH的细胞表达上清对鸡胚绒膜尿囊膜血管生成效应的刺激效应。结果构建的TPH菌株在体外可有效转染HUVEC并表达有活性的HGF蛋白,6×10~5个HUVEC细胞可表达160~190 ng的HGF蛋白,和对照组相比,TPH转染组细胞表达上清可明显促进HUVEC增殖,而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TPH转染组细胞表达上清也刺激鸡胚绒膜尿囊膜小血管生成,其血管数量(133.0±11.5)/cm~2明显大于转染TP的HUVEC细胞上清组(83.3±5.5)/cm~2和对照组(62.7±7.1)/cm~2(P0.05)。结论携带HGF基因的减毒沙门菌可有效转染HUVEC并促进细胞增殖,刺激小血管新生,可能在组织创面愈合中起重要作用,在胃溃疡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凝四项指标和D-二聚体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希森美康5100全自动血凝仪对216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A级62例,B级88例,c级66例)和8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凝四项和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各组胛、APlT、TT均明显延长(P〈0.05),FIB明显降低(P〈0.05),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凝四项、D-二聚体的水平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凝四项、D-二聚体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出血防治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采集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将其分为轻症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中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水平。评估其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SAP组与MAP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WBC及NLR预测SA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均不低于0.7。NLR较WBC预测SAP的诊断临界(CO)值、敏感性、特异性、AUC具有更大的价值,而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在SAP的早期诊断中意义不大。结论 NLR在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不良预后中优于WBC。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药物三联法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疗效及远期随访结果。方法244例极低出生体质量(体质量 < 1 500g)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入院时均接受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将接受布地奈德+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120例纳入对照组,将接受布地奈德+肺表面活性物质+维生素A治疗的124例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疗效、再就诊率、呼吸能力恢复时间、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治疗期间并发症。随访2年,分析2组患儿1岁、2岁时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94%(114/124),高于对照组的78.33%(94/120)(P < 0.01);再就诊率7.26%(9/124),低于对照组的18.33%(22/120)(P < 0.01);治疗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3.23%(4/124),低于对照组的15.00%(18/120)(P < 0.01);观察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 < 0.01),呼吸频率比对照组低(P < 0.01);治疗2个疗程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H值、氧合指数均比对照组高(P < 0.0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比对照组低(P < 0.01);观察组1岁、2岁吸气时间、达峰容积比、达峰时间比比对照组高(P < 0.01),呼气时间比对照组低(P < 0.01)。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实施药物三联法疗效显著,可调节患儿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促进呼吸能力快速恢复,改善预后肺功能指标,且治疗期间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DD)含量的变化,为肺栓塞疾病(PE)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肺栓塞住院患者和非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含量均值为(3.01±2.81)μg/ml,非肺栓塞患者为(1.11±0.90)μg/ml,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诊断肺栓塞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特别对于临床低概率肺栓塞疾病的排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