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对比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及经伤椎置钉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7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其中30例行传统短节段内固定(A组),25例行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B组),32例行经伤椎置钉内固定(C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测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AVH)、区域后凸角(LKA)等影像学指标,在末次随访时观测CT矢状位及横断位上伤椎骨缺损程度及位置,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背痛症状等。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5.5±2.3个月(13~21个月)。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的手术时间比A、C两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术前、术后AVH、LKA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末次随访时在AVH、LKA及汉化ODI评分等方面,A组均比B组、C组差(P0.05),B、C两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三组患者CT显示伤椎骨缺损在矢状面上主要位于椎体上1/3中部,在横断面上主要位于前柱的中央前缘部。A、B、C三组末次随访伤椎骨缺损程度分别为(18.6±7.3)%、(11.8±4.3)%、(8.4±2.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B、C两组无一例出现断钉断棒等现象,而A组则有3例断钉。结论: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与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相比,结合椎体成形术或经伤椎置钉均能有效维持矫正效果、重建椎体高度及减少内固定并发症,两者临床疗效相当;但经伤椎置钉固定因操作简单、安全,并能进一步有效降低伤椎骨缺损程度,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治疗手外伤后肢体肿胀的疗效。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将96例手外伤患者以受伤时间为序随机分为3组:单纯甘露醇组(A组),单纯七叶皂苷钠组(B组),小剂量甘露醇和七叶皂苷钠联合应用组(C组),每组32例。结果A、B、C组手部肿胀消退时间分别为(5.56±2.05)、(5.44±2.21)、(4.10±1.70)d,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4.38%、90.63%、96.88%。3组在手部消肿时间及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部消肿时间明显短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组间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与七叶皂苷钠均具有良好的消肿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时其疗效更为明显,推荐联合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辅助下髌股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重建、胫骨结节截骨内移抬高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6例。体格检查恐惧试验阳性,被动活动受限。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7个月。随访期间均无髌骨脱位再发生。术后1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5.7±4.2)分,明显高于术前的(63.7±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Kujala评分为(90.3±2.6)分,也明显高于术前的(61.3±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关节创伤小,恢复佳,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治疗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36例,分别静滴小剂量甘露醇、七叶皂甙钠(SA)、小剂量甘露醇+SA、大剂量甘露醇+SA。观察各组肢体消肿时间、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B、C、D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分别为(6.06±0.92)、(6.19±1.01)、(4.61±0.87)、(4.53±0.88)d,C、D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明显少于A、B组(P均〈0.01);A、B、C、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80.1%、94.4%、94.4%,C、D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P均〈0.01),A组与B组、C组与D组比较,P均〉0.05。结论甘露醇联合SA治疗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有良好的消肿作用,两者联用疗效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通道辅助开窗减压联合经伤椎植骨治疗B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49例,女40例,平均年龄(38.76±6.67)岁;骨折椎体:T1113例,T1227例,L126例,L223例;所有患者采用通道辅助开窗减压联合经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记录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7 d、末次随访时评估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以及VAS评分,末次随访时评估脊髓损伤ASIA分级.结果 89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8.59±20.66)min,术中出血量(325.74±38.06)mL,住院时间(8.21±2.53)d.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例脑脊液漏,1例肺部感染.术后随访(18.68±4.60)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7 d、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Cobb角显著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升高(P<0.05),末次随访时的ASIA分级显著改善(P<0.05);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道辅助开窗减压联合经伤椎植骨治疗B型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9月,应用关节镜辅助下髌股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重建、胫骨结节截骨内移抬高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6例.男4例,女12例;年龄19~43岁,平均22.8岁.初次脱位机制均为外伤,术前平均脱位次数均超过4次.其中左侧7膝,右侧9膝.患者均为向外侧脱位,且脱位后均可手法复位.体格检查恐惧试验阳性,倾斜试验阳性,被动活动受限,膝关节内侧压痛明显.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对16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1~2年,平均随访16.7个月.术后3个月内,有3例患者出现髌骨外侧疼痛,5膝出现髌骨内侧紧绷牵拉感,经理疗锻炼后均逐渐消失或好转.随访期间均无髌骨脱位再发生.膝关节术后1年时的Lysholm评分为(95.7±4.2)分,明显高于术前的(63.7±5.3)分,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Kujala评分为(90.3±2.6)分,也明显高于术前的(61.3±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膝功能恢复评分采用Insall标准,其中优13膝,良2膝,可1膝,优良率达93.7%.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关节创伤小,恢复佳,早期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短节段内固定与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自愿并知情同意原则分为2组,A组21例行单纯内固定术,B组15例行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椎管侵占率等临床指标和Frankel分级变化,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 B组手术时间较A组长(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椎管侵占率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B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椎管侵占率改善优于A组(P<0.05);2组有神经功能损害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较治疗前有1~2级恢复;末次随访时B组优良率(93.3%)高于A组(85.7%)(P<0.05).结论 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更符合生物力学特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防止内固定失败和迟发性畸形,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注射性硫酸钙椎体成形术结合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长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50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内固定组(A组)、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组(13组),所有患者均利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椎体内注入CSC。将两组患者的术前、后和随访时的椎体前、后、中央压缩率进行比较,测量Cobb角变化情况,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平均125rain,出血量平均325ml。B组手术时间平均145min,出血量平均375ml。每个椎体内注入CSC平均5.28ml。3例术中发生CSC椎管渗漏。术后3个月左右对伤椎行cT扫描发现,B组患者椎体内的CSC基本被吸收,术后Cobb角以及椎体前、后缘高度得到改善,患者1年左右取内固定时病椎高度再丢失比较少,而A组随访期间病椎高度再丢失相对而言较明显,且内固定断裂失败的病例也不少。所有不全瘫患者术后神经功均有Frankel分级1级以上的改善。结论注射性硫酸钙椎体成形术结合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的治疗方法能同时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明显减少术后内固定断钉,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半月板损伤患者采取关节镜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取关节镜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患者半月板损伤部位、类型、原因,探讨关节镜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追踪随访,有14例患者治疗效果为甲级,20例患者治疗效果为乙级,6例患者治疗效果为丙级,无一例患者治疗效果为丁级。全部患者经过治疗,症状都有所改善。结论:造成患者半月板损伤是因为患者半月板出现退变以及先天发育不良等,另外,患者膝关节出现应力能力变化也是导致半月板损伤的其中一个原因。对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手术,前提是要准确诊断患者半月板损伤的类型以及部位,是手术进行的关键。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能够准确诊断患者的病变部位以及病变类型,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治疗手外伤后肢体肿胀的疗效,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将96例手外伤患者以受伤时间为序随机分为3组:单纯甘露醇组(A组),单纯七叶皂甙钠组(B组),小剂量甘露醇和七叶皂甙钠联合应用组(C组),每组32例。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的消肿时间及疗效。结果 A、B、C三组患者手部肿胀平均消退时间分别为5.56d,5.44 d和4.10 d,显效率A组84.38%、B组90.63%、C组96.88%。统计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在手部消肿时间及疗效上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显示C组患者的手部消肿时间明显短于A、B组(P0.01),疗效明显优于A、B组(P0.05)。但A、B组之间比较消肿时间和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甘露醇与七叶皂甙钠治疗手部创伤后早期肿胀均具有良好的消肿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时其疗效更为明显。本研究三种治疗方案中,我们更为推荐联合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