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小板对胃癌间质干细胞(gastric cancer mesenchymal stem cells,GC-MSCs)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GC-MSCs促进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志愿者静脉血标本中分离血小板;体外分离培养人GC-MSCs并分为对照组和GC-MSCs+血小板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C-MSCs的细胞表型;成脂、成骨实验检测GC-MSCs的成脂、成骨能力;细胞计数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GC-MS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将GC-MSCs与血小板或肿瘤细胞上清处理后的血小板共培养,western blot检测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将SGC-7901与GC-MSCs的细胞培养上清和血小板处理后的GC-MSCs上清共培养,Transwell实验检测SGC-7901的迁移能力。结果 GC-MSCs+血小板组的成脂、成骨能力增强,且增殖能力(24 h,t=3.88,P0.05; 48 h,t=5.93,P0.05; 72 h,t=4.35,P0.05)和迁移能力(t=4.03,P0.05)也明显加强; SGC-7901上清处理血小板组与单独血小板组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 SGC-7901与GC-MSCs上清或血小板处理后的GC-MSCs上清共培养后,其迁移能力增强(F=42.92,P0.05)。结论血小板可促进GC-MSCs增殖、迁移及成脂、成骨分化能力,并且可增强GC-MSCs促进肿瘤细胞迁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小板作用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后对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MSCs及健康人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实验分为MSCs组、血小板+MSCs组及肿瘤细胞上清处理血小板+MSCs组(T-血小板+MSCs),分别收集3组培养24 h后的MSCs及培养上清(SGC-7901-CM及MSCs-CM);western blot检测其肿瘤相关成纤维母细胞(CAF)标志蛋白α-SMA及Vimentin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骨髓MSCs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SGC-7901-CM及MSCs-CM共培养后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建立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SGC-7901胃癌细胞系转移模型,观察体内肿瘤转移情况。结果 SGC-7901-CM及MSCs-CM处理的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1.4±1.71)%、(21.37±1.00)%]明显高于对照组[(3.17±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85和29.18,P均0.01);血小板+MSCs组及T-血小板+MSCs组α-SMA蛋白[分别为(0.79±0.08)、(0.90±0.06)]及Vimentin蛋白[分别为(0.88±0.01)、(0.96±0.0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MSCs组[分别为(0.64±0.02)、(0.7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6和6.45,4.73和5.73,P均0.01);血小板+MSCs组及T-血小板+MSCs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340.3±27.7)个、(424.3±17.6)个]明显高于MSCs组[(220.7±19.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14和13.48,P均0.01);体内实验结果表明,血小板+MSCs组转移灶及T-血小板+MSCs组转移灶[分别为(4±2)个、(21±4)个]明显高于MSCs组[(0.33±0.0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051和8.857,P均0.01)。结论血小板能促进骨髓MSCs迁移,并能增强骨髓MSCs体内促进肿瘤细胞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3.
自1985年首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AML)患者获得成功以来,PBSCT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患者迅速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且采集方便,供者痛苦小。随着基础医学的深入研究,PBSCT在临床上将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有取代骨髓移植(BMT)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因各种因素造成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含量较高的单采血小板进行纯化分析。方法 :把67例此类单采血小板随机分为两组。35例采用转移离心法纯化 ,32例采用倒置离心法纯化。对纯化前后及两种方法之间的纯化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两种方法纯化后 ,血小板损耗均不明显 (P>0 05) ,白细胞和红细胞去除差异有显著性 (P<0 001) ,两方法间的纯化效果略有差异 (P<0 005)。结论 :经两种方法纯化后 ,均能去除混杂在单采血小板中的大部分白细胞和红细胞 ,转移离心法的纯化效果优于倒置离心法 ,纯化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不同类型白细胞介素水平变化,及其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间的关系。方法:117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无蛋白尿组(n=29)、微量蛋白尿组(n=48)和大量蛋白尿组(n=40)。30例体检健康老人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受试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同时测定ACR。对各组白细胞介素水平差异及与ACR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组T2DM患者血清IL-2、IL-6、IL-8、IL-18显著升高,IL-10显著降低(P〈0.05);大量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IL-2、IL-6、IL-8、IL-18水平高于无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IL-2、IL-6、IL-8、IL-18水平高于微量蛋白尿组,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清IL-6、IL-8与ACR呈正相关(r=0.35,P〈0.01;r=0.42,P〈0.01)。结论:IL-6、IL-8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脐血的采集与临床应用镇江市中心血站陈秋萍,纪宏革自从1974年Knudtzon首先用琼脂培养技术发现人脐血(胎盘血)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以来,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脐血中不仅含有造血干/祖细胞(BFU-E、CFU-Tc),而且含有多种造血刺激因子(G-CS...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国产和进口两种机采耗材采集血小板的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两种耗材用MCS3P血细胞单采机采集血小板并进行质量检测比较。结果 进口耗材和国产耗材采集的各 60份血小板 ,其血小板含量和红细胞混入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白细胞混入量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但临床上白细胞滤器的使用 ,使得白细胞数 <5 .0× 10 6/袋 ,满足临床的治疗要求。结论 国产耗材可以替代进口耗材采集机采血小板。  相似文献   
8.
2006年国家卫生部颁布和实施的《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明确提出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要求,使血站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血站质量管理工作已经从最初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阶段向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阶段迈进,这是血站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站通过建立审核组,把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达到了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目的.现就建立和实施审核组模式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定量PCR结合混合标本检测献血者HCV-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红林  纪宏革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622-3622
目的:探讨应用核酸扩增技术(NAT)定量检测献血者混合标本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8例抗-HCV阳性标本、3 274例抗-HCV阴性标本及二者随机抽样组成的混合标本的HCV-RNA含量。结果:在38例抗-HCV阳性标本中有15例核酸检测阳性,两者阳性符合率39.5%(15/38)。15例双阳性标本与抗-HCV阴性标本混合检测核酸,仍为阳性。常规血清学检测阴性的标本NAT检测为阴性。结论:定量PCR检测HCV-RNA的方法适用于献血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质量差异。方法随机取2~6℃保存6d内的RH阴性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60袋,应用ACP215全自动血细胞处理仪制备甘油化红细胞,-80℃冰箱保存1~24个月,其中30袋去甘油冰冻保存,30袋不去甘油冰冻保存,然后取出于37~40℃水浴快速融化后,选择ACP215全自动血细胞处理仪去甘油程序进行去甘油洗涤处理,检测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质量指标,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其血红蛋白水平、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甘油残余量和细菌培养试验均满足《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结论两种方法均可制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但从临床抢救角度看,采用冰冻前去甘油的方法,可以为临床抢救争取约30min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