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监测用于评估心瓣膜手术体外循环(CPB)后成分输血的可行性。方法瓣膜置换术患者64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34名。即依据PT、APTT检测输注血制品组(Ⅰ组)和根据临床经验决定成分输血组(Ⅱ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平稳后肝素化之前(T1)、鱼精蛋白充分拮抗肝素后(T2)、输注血制品后(T3)测定以下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记录各个时点出血量:关胸期间(Q0),术后1h(Q1)、6h(Q6)、12h(Q12)、24h(Q24)及总出血量(Q总)。记录CPB后输入血制品的种类和数量: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机采血小板(PC-2),新鲜冰冻血浆(FFP),悬浮红细胞(CRCS),冷沉淀(Cryo)。结果CPB后2组PT、APTT、INR、ACT均较T1延长(P<0.05),Hb、Plt则明显下降(P<0.05)。输注血制品后与Ⅰ组相比,Ⅱ组PT、APTT明显缩短(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Q0和Q6明显多于Ⅰ组(P<0.05),但2组总出血量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Ⅰ组各种血制品用量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CPB后PT、APTT、Hb、Plt监测可用于明确FFP、Cryo输注指征,初步推断PC-2输注指征,有利于科学管理围术期输血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新进路-颈动脉三角高位进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婴儿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技术特点。方法:随机选择拟行心脏外科手术1个月~1岁婴儿100例,选择右侧颈动脉三角高位进路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采用Seldinger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总穿刺成功率97.00%,一次试穿成功率86.00%,进针深度为(O.98±0.30)cm,中心静脉置管成功率100%。颈胸部X线片示:导管尖端位于右房V162例,位于上腔静脉下段38例。无气胸、误穿动脉、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颈动脉三角高位进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应用于婴儿心脏外利于术.具有标志清楚、定位明确、穿刺置管成功率和一次试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和依托咪酯组(B组),各30例,ASAⅠ~Ⅱ级。比较麻醉诱导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血浆皮质醇(Cor)浓度和血糖(Glu)的变化。结果于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5 min(T3),测量每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各时点抽取动脉血监测Cor浓度和Glu。与T0比较,2组患者T1时点MAP、HR均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P、HR在T2、T3时点A组较B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插管后各时间点Cor浓度和Glu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更适于全麻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总结Carto电磁标测下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55例房颤射频消融术中,采用喉罩通气,瑞芬太尼结合异丙酚靶控静脉输注(TCI)的麻醉方法,观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镇静镇痛水平及手术后拔管时间的影响.结果 手术操作时间>3 h,均转为窦律.麻醉过程顺利,诱导和苏醒迅速平稳.手术后有呼吸遗忘、烦躁、恶心呕吐、穿刺部位血肿发生,但无严重麻醉并发症.结论 CARTO标测下房颤射频消融术中,采用喉罩通气,瑞芬太尼结合异丙酚TCI的"快通道麻醉"方法安全有效,符合房颤消融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小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及其他重大手术中输血、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和术后输液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管理措施。方法:从我院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人中选择60例病人。在围手术期记录以下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数值:诱导后15min(T1)、前降支吻合时(T2)、左回旋支吻合时(T3)、右冠状动脉吻合时(T4)、术毕(T5)。结果:吻合前降支时,除心脏指数(CI)较基础值(诱导后15min)轻度下降,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循环阻力(PVR)较基础值轻度升高外(P均0.05),其他指标无明显改变。吻合右冠状动脉时,CI较基础值明显下降,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mPAP、PVR明显升高,体循环阻力(SVR)轻度升高(P均0.05)。吻合左回旋支时,CI、平均动脉压(MAP)、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较基础值显著下降,HR、CVP、mPAP、SVR、PVR、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均0.05)。术毕各指标趋于正常,HR明显升高,mPAP和PVR稍升高,CI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OP-CAB吻合前降支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而吻合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术毕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心脏功能有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 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100万U(其中30万U为麻醉诱导前给予,40万U预充体外循环机内,30万U为开放升主动脉后给予);对照组不给予其他药物. 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阻断升主动脉30 min(t2)、再灌注1 h(t3)、再灌注6 h(t4) 及再灌注24 h(t 5)各时间点取动脉血,测定红细胞比容(HCT)、血浆肌酸磷酸激酶(CK)活性、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 记录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复跳情况. 结果 与t 1相比,两组患者CK、CK-MB、cTnI在t 3、t 4、t 5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CK-MB、cTnI均在t4达最高值, t5开始下降. 两组患者之间CK、CK-MB、cTnI在t1、t2时无明显差别,对照组CK、CK-MB在t 4、t 5明显高于乌司他丁组(P<0.05), cTnI在t3、t 4、t5明显高于乌司他丁组(P<0.05). 结论 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中使用乌司他丁减轻了体外循环期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肺转流(CPB)心瓣膜置换术脑氧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行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后Ⅰ组、Ⅱ组分别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4 mg/kg和0.02 mg/kg,Ⅲ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采集诱导后即刻(T1)、阻断升主动脉前(T2)、心脏复跳后(T3)、停止CPB(T4)及术毕(T5)桡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并计算颈内动脉、静脉乳酸含量及差值(Laca、Lacjv、Laca-jv)、血氧分压及差值(PaO、PjvO2、Pa-jvO2)、二氧化碳分压及差值(PaCO2、PjvCO2、Pa-jvCO2)、血氧饱和度及差值(SaO2、SjvO2、Sa-jvO2)、颈内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及差值(CaO2、CjvO2、Ca-jvO2)及脑氧摄取率(CEO2).结果 与T1时比较,T3~T5时三组Lacjv、Laca-jv均增高,T5时三组Pa-jvO2增高(P<0.05).Ⅰ组的Lacjv、Laca-jv低于Ⅱ组和Ⅲ组,而SjvO2、Sa-jvO2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T3~T5时Ⅱ组Lacjv、Laca-jv低于Ⅲ组(P<0.05).T4、T5时Ⅲ组Pa-jvO2诋于Ⅰ组和Ⅱ组(P<0.05).与T1时比较,T3~T5时三组CaO2、CjvO2、CEO2值均明显降低(P<0.05).T3~T5时Ⅰ组Ca-jvO2、CFO2高于Ⅱ组、Ⅲ组(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可有效提高CEO2,增加脑组织氧含量并促进脑能量代谢,对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的维护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