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献血者血液标本核酸检测(NAT)的结果分析,评价不同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性及核酸检测的必要性,同时针对献血者性别、年龄和职业差异的特点,完善无偿献血宣传和人群筛选策略,保证血液安全。方法对郑州地区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259 329例无偿献血者NAT结果进行分析,并对阳性献血者依据不同性别、年龄及职业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在259 329例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的献血者中检出144例核酸阳性标本,核酸阳性率为0.056%。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献血者核酸阳性率(0.075%)比女性献血者(0.023%)明显偏高(P0.01);核酸阳性率以36~45岁最高(0.088%),18~25岁最低(0.022%);不同职业人群中以农民的核酸阳性率(0.095%)较高,公务员(0)、医务工作者(0)、学生的核酸阳性率(0.018%)较低。结论实施NAT能更好地保证血液的安全性;学生、公务员及女性血液NAT阳性率较低,应为血站重点招募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华益美血液筛查核酸检测系统结果无效的原因,制定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华益美血液筛查核酸检测系统对2017年03月—2018年02月的152 076例献血者标本(酶免检测双试剂阳性除外)进行HBV DNA/HCV RNA/HIV-1RNA核酸检测,并统计分析华益美核酸检测结果无效数据。结果共计检测核酸标本19 266 pools,总的pools结果无效率为1.29%(249/19 266);结果无效率以2017年4月份最高(7.52%),2017年8月份和12月份最低(均是0.20%),不同月份的结果无效率之间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故障引起无效类型占比最大50.20%(125/249),扩增曲线异常引起无效类型占比次之48.60%(121/249);不同批号试剂之间的结果无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剂批号4(29/3 349,0.87%)导致结果无效率最高。对扩增曲线异常的标本再次混检之后,有2个pools混检为HBV DNA反应性,拆分后各有1份标本为HBVDNA+。结论结果的无效与仪器故障以及不同批次之间有一定关系。重新检测由于扩增曲线异常造成无效结果的标本对保障血液检测质量十分必要。实验结果无效率的统计和分析,有助于监控核酸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血液筛查Cobas's 201核酸检测系统结果无效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减少试验失败和重复检测的可能性。方法 统计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2016年12月核酸检测结果无效的类型。结果 共计检测核酸标本52 415个pools(306 208份),总的pools无效率为2.62%,2013年(2.01%)和2014年(2.03%),2015年升到3.92%,2016年降到2.74%,各年份结果无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剂质控未起反应无效类型占比例最大(38.78%);MPX2.0(3.35%)结果无效率高于MPX(1.85%)(P0.05);MPX2.0不同批号试剂之间的结果无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剂批号1(10.45%)导致结果无效率较高;仪器运行故障率占比次之(34.55%),其中CAP试剂针探测报错和液路报错故障类型较高(38.82%);不同检测系统间结果无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系统结果无效率较高(2.84%)。结论 结果的无效与不同检测系统和不同批次之间有关,对实验结果无效率的统计和分析,有助于了解实验室的问题所在,监控核酸检测的试验性能。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华骨髓库的建设推动了我国HLA分型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从微量淋巴毒试验到SSP方法、到SSO杂交技术、再到基因芯片、DNA测序只经过了短短几年的时间[1-2].目前临床移植配型主要采用SSP方法,骨髓库建设则主要采用PCR-SSO荧光微珠流式杂交分型技术,该方法与SSP法相比,具有高通量、高分辨率、高可靠性等特点.但是由于现有的分型试剂均是以目前已经发现的基因序列为基础进行设计的,而且大多数是以西方人群资料为依据,在用来进行中国人群的HLA分型检测时不可避免的出现新的反应格局,有时无法与试剂盒所提供的判断模板相匹配,因而出现不确定的模棱两可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郑州市近5年来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感染指标的筛查情况,为制定预防传染病输血传播、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郑州市无偿献血者人群经输血传播感染标志物HBs Ag、抗-HCV、抗-TP、抗-HIV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年共采集无偿献血标本858 772份,HBs Ag、抗-HCV、抗-TP、抗-HIV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0.41%、0.42%、0.31%、0.16%。4项指标阳性率的不同年份间比较和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 Ag、抗-HCV和抗-TP阳性率不同月份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抗-TP和抗-HIV阳性率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IV确诊阳性检出率为0.10‰。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经输血传播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是在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情况下提高血液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Bmi-1(B-cell specific moloneymurine leukemiavirus insertion site 1)基因是多梳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主要通过调控INK4a/ARF位点来调节细胞的增殖和衰老。本研究旨在探讨Bmi-1-siRNA对具有INK4a/ARF位点的肺腺癌SPC-A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①本实验选用已确定有效的siRNA序列进行病毒包装,构建反转录病毒si-Bmi-1 pSUPERretro-neo,然后感染到SPC-A1细胞中,建立稳定表达Bmi-1-siRNA的肺癌细胞株。②利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分析Bmi-1基因在Bmi-1-siRNA转染后SPC-A1细胞中表达情况。③利用台盼蓝拒染法、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实验,分析Bmi-1-siRNA对SPC-A1细胞体内外增殖能力的影响。④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SPC-A1各组细胞的周期分布。⑤利用Western blot法分析增殖通路相关分子:p16INK4a、p53、Cyclin D1、PTEN和Ser473p-Akt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反转录病毒介导的Bmi-1-siRNA被转染后,有效抑制了SPC-A1细胞中Bmi-1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抑制了SPC-A1细胞的体内外增殖能力(P<0.01),并使转染组细胞阻滞在G1期[(64.6±1.2)%,P<0.05]。沉默Bmi-1基因后,与对照组细胞相比,p16INK4a、p53和Akt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Cyclin D1和Ser473p-Akt表达水平下降(P<0.01),PTEN表达水平上调(P<0.01)。用PTEN抑制剂处理转染组细胞后,Bmi-1和Ser473p-Akt蛋白表达得以重塑。结论:Bmi-1-siRNA通过将肺腺癌SPC-A1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不依赖于p16INK4a来调控Cyclin D1的表达,进而参与调控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河南省不同地区HIV/HBV/HCV核酸阳性献血者的流行情况,为疾病防控及建立全省统一的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河南省18家血站2017~2019年检出的核酸单阳性标本的数量及其阳性率,分析其变化趋势;并根据核酸检测混检拆分率,分析各实验室以及各检测系统的核酸检测质量情况。结果河南省18家血站2017~2019年共计检测标本3 501 251例,核酸单独阳性标本中HBV 2 606例(流行率74/10万)、HCV 21例(流行率0.63/10万)、HIV 34例(流行率1.00/10万)。HBV核酸单独阳性标本的阳性率全省总体数据呈上升趋势,HIV和HCV核酸单独阳性标本的阳性率3年无明显差异。核酸检测系统Ⅰ、Ⅱ、Ⅳ、Ⅴ为混检系统,混检阳性5 595例,拆分阳性2 661例,拆分阳性率为47.56%,其中核酸检测系统Ⅰ、Ⅱ、Ⅳ、Ⅴ的混检拆分率分别为39.63%~47.95%、40.43%~54.36%、51.61%、70.00%~45.45%。核酸检测混检拆分呈上升趋势的为B、D、E、F、I、K、L和Q 8家实验室,呈下降趋势的为A、C 2家实验室。核酸检测系统Ⅲ为单人份核酸检测系统,只有C实验室使用,其联检阳性率为0.19%(282/145 474),鉴别阳性率为46.45%(131/282)。结论河南省血站核酸检测单独阳性标本以HBV为主,且多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实验室核酸检测质量管理存在差异,提示应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郑州地区献血者进行酶免筛查后再实施核酸检测(NAT),探讨增加NAT在临床输血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罗氏全自动核酸筛查系统和上海科华全自动核酸筛查系统检测HBV DNA、HCV RNA、HIV RNA,样本混合分别采用6人份×166.7μL及8人份×180μL汇集(称为1个pool),如果混检阴性,则直接出具结果;如混检阳性,再进行二次拆分检测,以拆分结果报告最终结果。结果罗氏系统共检测ELISA阴性标本115 227份,其中混检阳性pool 130个,经拆分80个pool为反应性,反应性标本86例,拆分率为61.5%,标本阳性率0.75‰;科华系统共检90 359份ELISA阴性标本,混检阳性pool 93个,经拆分31个pool为反应性,反应性标本31例,pool拆分率33.3%,标本阳性率为0.34‰。二者总计共检标本205586份,反应性标本117例,标本阳性率0.57‰,其中1例为HIV"窗口期"感染。结论核酸检测可以有效降低酶免漏检造成的输血风险,进一步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斑秃患者HLA-A、B、DRB1基因多态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河南汉族斑秃患者HLA-A、B、DRB1中低分辨多态性分布,探讨该病与HLA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2007年10月至2008年2月被河南省某医院皮肤科诊断为斑秃的121例河南籍汉族无血缘关系者血液标本,提取基冈组DNA,采用PCR-SSO流式荧光微珠法进行HLA-A、B、DRB1中低分辨检测,统计分析A、B、DRB1等位基因频率,并与本地区24 930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对照组)进行对比,u检验分析两组样本间率的差异的显著性.结果 共检测斑秃患者血样121例,其中A位点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的有A*02(0.2603)、A*11(0.1653)、A*24(0.1240),B位点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的有B*15(0.2107)、B*13(0.1198)、B*40(0.1074),DRB1位点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的有DRB1*15(0.2273)、DRB1*07(0.1364)、DRB1*09(0.1198)、DRB1*04(0.1074);在对照组中A位点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的有A*02(0.2909)、A*11(0.1666)、A*24(0.1570),B位点基因频率较高的有B*15(0.1370)、B*13(0.1316)、B*40(0.1315)、B*51(0.0765),DRB1位点基因频率较高的有DRB1*15(0.1786)、DRB1*07(0.1322)、DRB1*09(0.1302)、DRB1*04(0.1082),两组样本A位点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斑秃患者DRB1*12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B*15(62)和DRB1*15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斑秃患者与正常人群中HLA-A位点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RB1*12可能对于斑秃的发病有抵御作用,B*15(62)和DRB1*15可能为斑秃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