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是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胆管炎、胆囊炎、胆石症等,也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胆道梗阻、脓肿、胆管癌等~([1-2])。当疾病进展至晚期,肝脏形态学发生改变,肿大的肝脏压迫肝内血管可导致肝脏淤血改变,继发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性疾病,类似布加综合征。本例患者最初即被误诊为布加综合征,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4岁,因"发现肝功能异常3年余,面黄、目黄4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40岁.40余天前无明显诱冈发热,最高达39.5℃,伴咳嗽、咳痰、喘息,多于夜间发作,于当地医院给予消炎退热营养支持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转入我院.患者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体检:右上腹压痛,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WBC)8.0×10~9/L;肝功能示白蛋白(ALB)25.1 g/L;红细胞比容(HCT)0.284 L/L;甲胎蛋白(AFP)阴性.彩超:肝左叶占位,考虑肝脓肿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3.
背景:虽然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速的特点,但同时也发现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生物化学实验和医学检验时,经常会出现假阴性的现象.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温度与产物假阴性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8-03在占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重组质粒pUC-19(含有HBV完整基因组)和人肠杆菌JM109由吉林人学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提供.质粒DNA小量抽提试剂盒购自爱思进AXYGEN生物技术(杭州)公司.方法:以含有HBV完整基因组的蕈组质粒pUC-19为模板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人为改变聚合酶链反应循环变性温度,观察其对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果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以不加模板的反应体系为阴性对照,以加2倍于正常反应体系的模板反应体系为阳性对照,肉眼在紫外灯下观察小到产物判为阴性.结果:随着变件温度的降低,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效率降低,产物量明显减少.当变性温度低至85℃及85℃以下,琼脂糖凝胶电泳肉眼观察小到扩增产物.结论:较低的变性温度可导致扩增效率降低甚至假阴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腹膜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2岁,因腹部疼痛22天,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3天入院.体检:腹软,全腹压痛弱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全腹叩诊呈鼓音,右肾区叩痛阳性.肠鸣音1次/分,未闻及气过水声.  相似文献   
5.
6.
柴军  阮洋  秦冬雪  王景宇  王淑清 《当代医学》2010,16(11):165-16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种后重组方法在诊断胃间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3例充气后行螺旋扫描,并行气体铸形,模拟管腔,立体剖面,仿真内镜及曲面重组,观察其病变特点。结果多层螺旋CT多种后重组方法在诊断胃间质瘤时,能从不同角度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边缘及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表现为胃体部不规则形肿块,向腔内及腔外突,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器官分界清晰。结论多层螺旋CT多种后重组方法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0岁,排尿后不适2个月,尿液呈淡粉色,口服抗感染药物后缓解,症状间断出现,并伴排尿后异常稀薄分泌物.查体:右下腹可触及实性肿物,质韧,活动度可,大小约4.00 cm×3.00 cm.免疫组化:P53(90%+)、Ki-67(60%+)、CEA(NS).超声示膀胱前上壁可见一实质性低回声肿物,内部回声不均匀,向膀胱外突出(图1).CDFI示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呈动脉频谱.病理诊断:脐尿管黏液腺癌侵及膀胱壁肌层,分期为ⅢA.  相似文献   
8.
16排螺旋CT曲面重建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16排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行16排螺旋CT检查的阻塞性黄疸患者共39例,沿胆道或胰管进行曲面重建。曲面重建对梗阻原因的诊断准确率为84.6%,良性梗阻的诊断准确率为77.3%,恶性梗阻为84.2%。图像数量大大减少,在显示胆管和胰管全程的同时可以清晰显示梗阻部位、病灶与胆管胰管及周围组织的关系。曲面重建技术为临床医师提供直观的影像,是CT横断像、MPR像的有益补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是嗜铬组织的肿瘤,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其次为交感神经节及旁交感神经节或其他嗜铬组织。本文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讨论其CT表现。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8-62岁,平均38.7岁。临床表现为阵发或持续性高血压,收缩压最高达37.3kPa,持续性者可有阵发性加剧,并伴有基础代谢增高,糖、脂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等症侯群。 采用GE1600i型CT机,层厚及间隔均为5mm,先行肾上腺区扫描,如未发现肿瘤,则扩大扫描范围至肾门区、腹部、盆腔。8例行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前3d用酚苄明20mg/d控制血压。2 结果 12例嗜铬细胞瘤单侧9例,双侧1例,发生于肾上腺10  相似文献   
10.
柴军  王淑清  王景宇  王静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6):674-675,F0003
目的:探讨MSCT骨重建斜面重组对鼻区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鼻区骨折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8例鼻区骨折患者均行1.25mm/16i螺旋扫描,骨重建后传至工作站行斜面重组,然后观察重组图像。结果:45例鼻骨粉碎性骨折,33例鼻骨线形骨折,合并上领骨额突骨折16例,额骨骨折8例,眼眶壁骨折23例,鼻中隔骨折14例。结论:MSCT骨重建斜面重组对鼻区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合轴位扫描可作为鼻区骨折诊断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