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横轴位扫描,4D时空成像概念(WorkStream4D)直接冠状住重组图像在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鼻窦区横轴位扫描,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行鼻窦横轴位螺旋扫描,扫描采集层厚0.6mm×64,Pitch值0.9。按照两种方法重组冠状位图像:方法A,采用Work Stream 4D技术,由原始数据(raw data)直接重组得到冠状住图像:方法B将原始数据重建成层厚lmm,层间距0.5mm薄层横轴位图像,利用随机3D软件MPR(multiple planar reformat)功能得到冠状位重组图像。将每住患者的两组不同方法的冠状住图像进行比较,主要分析图像质量的差别及工作流程的差异。结果WorkStream4D直接冠状住重组图像与常规冠状住重组图像在鼻窦、软组织及骨组织的显示方面无差别,但WorkStream4D直接冠状住重组技术不需要横轴位薄层图像,减少了每次检查产生的图像数量。结论WorkStream4D是一种新的高效自动的数据工作流程,优化了CT成像过程的效率和灵活性,大大降低了人动操作的无效时间消耗,减少每次检查中所产生的数据,为多层螺旋CT(MSCT)出现后带来的庞大的数据流造成的瓶颈效应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与心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平均心率和心率范围对于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134例,所有CTA图像数据均包括完整的检查时的心电图数据。由两名熟悉心血管的CT医师在未知扫描期间心率和心率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和分级。图像质量分为四级.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评估了134个病人,共1751个冠状动脉节段。不同评分组冠状动脉节段数分别为:1分,899(51.34%);2分,727(41.51%);3分,114(6.51%);4分,11(0.62%)。按照扫描期间的平均心率以70bpm为界分为≥70bpm组和〈70bpm组,5、12、14、16段两组图像质量未见差异.其余各段图像质量可见明显差异(t分别=3.38、3.13、2.28、2.90、2.95、3.50、4.16、3.89、3.24、2.89、3.49、3.51,P均〈0.05)。按照扫描期间心率范围(最高心率一最低心率)8bpm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8bpm组和〈8bpm组,在任何冠状动脉节段均未发现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整体图像质量与心率范围之间存在的相关性(t分别=0.45、1.41、0.97、1.27、1.00、1.05、1.69、0.84、0.99、1.48、0.44、0.46、0.48、0.43、0.44、0.20,P均〉0.05)。结论双源CT可以在很大范围的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化范围内获得具有诊断意义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CTA)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1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双源CT冠脉成像,其中65例与常规颈动脉血管造影(CAG)成像作对比。结果CTA显示205支冠状动脉正常,55支狭窄≥50%,CAG显示203支正常,57支狭窄≥50%;双源CT显示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7%、97.5%。结论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50%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作为无创性检查,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建军  冯越  吴伟峰  牟彩云  余蔚  刘铁 《浙江医学》2010,32(11):1601-1603
目的探讨快室率房颤(平均心室率≥80次/min)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的成像质量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快室率房颤患者进行双源螺旋CTCA检查,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冠状动脉分段标准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段。以4级图像质量(优、好、中、差)评价标准对冠状动脉各节段进行评价。其中17例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管腔狭窄≥50%节段与双源螺旋CTCA对照,评价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并对比其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所有快室率房颤患者均采用绝对值时间间隔重建,其中影像诊断医师A、B分别有14、13个节段图像质量无法评估。影像诊断医师A对≥50%狭窄节段评价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98%、90%、96%,影像诊断医师B的评价分别为75%、98%、87%、95%。双源螺旋CTCA与CAG对诊断≥50%狭窄病变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及两位诊断医师的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双源螺旋CTCA在快室率房颤冠状动脉造影中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可作为房颤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左心室功能测定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临床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具有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的患者8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将原始数据重建成20组,调入心功能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得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 volume,ESV),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和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将双源CT心功能各测量值与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结果 80例中,采用双源CT心功能测量与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各指标(EDV,ESV,SV,EF)相关性高,r值分别为:0.858、0.891、0.766和0.735,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在左心功能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一次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双源CT冠脉成像不同扫描方法的辐射剂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伟峰  翟利浩  张建军  徐晓斌  牟彩云  刘铁 《浙江医学》2011,33(9):1269-1271,1274
目的 比较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与应用不同管电压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冠脉成像质量和患者的辐射剂量.方法 对23例心率<70次/min且心率波动<5次/min的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55例心率不齐或>70次/min的患者采用按体重指数 (BMI)不同而改变管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并随机抽取30例采用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CT冠脉成像(不变动管电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同时对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统计.结果 前瞻性心电门控冠脉成像与按患者的BMI指数应用不同管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冠脉成像的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前瞻性心电门控冠脉成像的辐射剂量较回顾性心电门控下降了约60%~70%,降低管电压也可使辐射剂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保证冠脉成像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检查方案,能够切实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垂体卒中的MRI表现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垂体卒中的MRI不同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垂体卒中 16例 (其中 14例垂体瘤出血 ,1例原发性垂体血肿 ,1例炎症出血 )。全部症例均作MRI检查 (包括T1 加权成像和T2 加权成像 )。结果  16例垂体卒中在T1 加权成像均呈短T1 、长T2 信号 ,10例信号均匀 ,其余 6例信号不均匀。结论 垂体卒中的MRI表现呈短T1 、长T2 信号 ,具有特征性 ,但鉴别诊断需结合病史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随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以超声心动图为对照,应用双源CT定量评价左心室功能,探讨双源CT和超声心动图心功能评价的相关性及双源CT在左心室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超声心动图的患者60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与超声心动图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2周.利用Simpson法计算出左心功能指标:舒张末期蓉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结果与超声心动图比较.结果 双源CT测得心功能结果:EDV(103.28±20.67)ml、ESV(33.18±12.96)ml、SV(70.10±11.95)ml、EF(69.80~6.54)%;超声心动图测得心功能结果:EDV(105.17±17.44)ml、ESV(35.05±10.08)ml、SV(70.12±10.51)ml、EF(68.07±5.43)%.双源CT与超声心动图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42、-1.21、0.99、0.16.P均>0.05).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相关良好,双例PearBon检测:EDV、ESV、SV和EF高度相关(r分别=0.89、0.91、0.79、0.70,P均<0.05).结论 双源CT在左心功能定量评价方面结果准确、可靠.与超声心动图互为补充,在心脏功能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有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年龄7天~14岁,采用DSCT心电门控下对比增强完成心脏检查,收缩末期重建原始图像,并在图形图像工作站完成多平面(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三维容积漫游(VR)处理。结果:32例复杂先心病中DSCT共检出165处心内外结构异常。DSCT检出心内畸形74处、心室大血管连接异常14处、心外血管异常77处。结论:DSCT可以清晰地显示复杂先心病的心内外畸形,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