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总结应用腹腔镜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120例腹股沟疝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治疗120例成年人I~Ⅲ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痊愈。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疼痛,无伤口感染。术中发生合并症12例。随访复发1例。结论腹腔镜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功能丧失少、复发率低的优点。但该术式与传统的疝修补术比较,其治疗费用及对手术技巧的要求均较高,且在开展本术式的初期阶段手术时间(单侧疝)较长是其缺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阑尾脓肿一期手术切除的疗效、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并将结果与非手术疗法进行对比。方法 将5年来收治的64例阑尾脓肿病例的手术一期切除和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其中手术组28例,非手术组36例。结果 手术组具有疗效肯定,平均住院日短,住院费用低,并发症少的特点。结论 一期手术切除治疗急性期阑尾脓肿是具有疗程短,费用低,避免复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较非手术治疗为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汕头市中心医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的100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分为腹腔镜手术组(LR组,63例)和开腹手术组(OR组,37例)。LR组直肠前切除(Dixon)术44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Miles)术19例;OR组Dixon术26例,Miles术1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术前1d和术后第1、3、7天血浆VEGF水平。结果LR组术后患者血浆VEGF水平均缓慢上升,至术后第7天时VEGF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O.01):OR组术后第1天VEGF水平即较术前明显升高(P〈O.05)。LR组与OR组在术前1d和术后第1天VEGF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但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OR组VEGF水平显著高于LR组(均P〈O.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血浆VEGF水平的短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良性息肉(腺瘤样或增生性),癌前期病变和早期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行ESD术的100例术前活检病理等证实为食管,食管胃结合部,胃,结肠,直肠息肉(腺瘤样或增生性),不典型增生或早期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ESD手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本组100例患者包括消化道息肉(腺瘤样或增生性)81例,不典型增生15例,早期癌4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23~87(62±12)岁。直肠病变12例,结肠病变54例,胃病变22例,胃食管结合部病变4例,食管病变8例。病灶直径0.5~4.0cm。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内镜下切除手术(1例穿孔较大行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时间10~110(中位数38)min,出血量0~40(中位数5)mL。其中术中穿孔3例,术中出血4例,术后迟发性出血3例(通过保守治疗痊愈)。100例患者均接受了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有一例复发(低位直肠腺瘤并中度非典型增生,病灶大),后经外科手术治愈,余无复发或转移病例。结论只要掌握合适的病例,ESD治疗消化道息肉(腺瘤样增生性),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能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7例门诊和住院肝脓肿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吸或置管药物冲洗引流术,其中108例为单纯穿刺抽脓冲洗,39例为置管引流冲洗。结果:本组115例经超声诊断为肝脓肿,23例经CT诊断为肝脓肿,9例CT诊断为可疑的肝脓肿。147例均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肿块穿刺抽吸术后证实为肝脓肿,经1~4次抽吸及注药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复查示脓腔小于20mm,随访6个月均痊愈。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治肝脓肿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高效的方法,可作为临床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或挖除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或挖除术治疗的33例上消化道病变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33例患者包括食管病变8例(其中1例合并有食管胃结合部病变),食管胃结合部病变3例(其中1例合并有胃底病变),胃病变19例(其中2例病变多发),十二指肠病变3例。术后病理分别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11例,腺瘤样息肉3例,囊肿1例,异位胰腺1例,平滑肌瘤2例,间质瘤7例,轻到重度非典型增生7例,早期癌1例。病灶直径0.5~3.5cm。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内镜下切除手术(1例穿孔较大者联合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时间20~120(中位数45)min,出血量2—50(中位数5)ml。其中术中穿孔2例,术中出血2例,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通过保守治疗痊愈)。33例患者均接受了随访,随访时间2~12个月,无复发或转移病例。结论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或挖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癌前病变、早期癌及间质瘤的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但有一定的并发症,需由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开展。  相似文献   
7.
改良襻式胆肠内引流术与术后胆管炎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胆道内引流术与术后胆管炎的关系。方法Begle犬16只,随机分为两组。改良组:改良襻式胆囊空肠吻合术;传统组:Roux-en-Y胆囊空肠吻合术。术后12周进行胆支肠襻细菌学检查和肝脏、胆囊、吻合口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离断空肠后的传统组胆支肠襻内存在着细菌容易增殖的内环境,术后胆支肠襻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厌氧菌比改良组明显增加,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也比改良组高。结论不离断空肠的改良襻式胆管空肠吻合术可能减低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吴骏  温思齐  洪伟勤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2):1771-1772
胆石症是普外科多发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引起的老年胆石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达19.4%,而老年人机体的代谢应激能力差,且黄疸患者死亡率较无黄疸患者死亡率高(P〈0.01),伴发病多,达60%,注重围手术期治疗是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本院于1990年2月至2005年2月共收治60岁以上胆石症阻塞性黄疸患者72例,现将有关围手术期治疗处理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洪伟勤  吴骏  温思齐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4):2880-2881
目的:探讨高龄病人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特点。方法:对我科1985年8月至2006年3月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0例高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高龄病人均在基础病得到控制以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除1例第10天出现消化道出血和6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保守治疗而愈外,其余病人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皆痊愈出院。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还有一定的病死率,高龄病人更因基础病多、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等,给手术增加了很多困难和危险性,但只要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注意预防感染和治疗基础病,加强营养支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是高龄病人壶腹周围癌和胰头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