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实效性以及对机体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0月12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对照组80例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卵巢功能、围绝经期并发症,并对比术后出血量、疼痛度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与对照组(93.7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2,P=0.574),复发率观察组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87,P=0.016);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FSH、E2、L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情绪波动大、潮热、失眠等围绝经期不良症状发生率为15.00%,与对照组2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P=0.067);观察组术后出血(5.24±0.84)分、压迫感(4.71±1.08)分、盆腔疼痛(4.97±1.20)分,与对照组相近,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活动时间为(9.17±2.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74±4.27)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4,P=0.001)。结论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临床效果均较好,但动脉栓塞治疗复发率低,对机体影响如卵巢功能等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和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06-06—2011-09,12例手术或创伤后出现应激性溃疡并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接受了DSA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应激性溃疡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DSA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比较介入术前和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 DSA表现为局部血管网状增多、走形紊乱、肠壁或胃壁异常染色7例;局部异常染色伴对比剂渗出3例;2例患者未见异常血管。其中11例进行介入治疗后出血即刻停止,1例术后大出血复发行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未出现消化道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第3天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心率降低(均P<0.05)。结论介入治疗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止血迅速、效果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孤立性肺结节CT征象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征象的综合评价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应用价值。方法 (1)参照文献中SPN常见的12种对其良恶性鉴别价值较大的CT征象为评判依据。(2)用上述评判依据对回顾组(1998年1月~1999年10月期间)的68例经病理证实的SPN进行分析统计 ,得出良恶性两组各征象出现率分布情况 ;再对每一征象在两组的分布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征象发生率有明显差异 ,此征象恶性倾向为1 ,差异较小或不显著者恶性倾向为0.5 ,无此征象者为0。(3)对回顾组的每个病例进行恶性倾向的得分统计 ,再与病理对照 ,发现良性组得分均≤4 ,恶性组78.9 %得分>4 ,设定以4分为良恶性界定线 ,得分≥4 ,考虑为恶性诊断。(4)对1999年12月~2001年5月期间的60例SPN进行前瞻性研究 ,先用常规法诊断 ,再用上述综合评价的方法诊断 ,最后与病理加以对照。结果 60例SPN采用常规诊断法 ,符合率为73.3 %(44/60) ;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诊断 ,符合率为88.3%(53/60)。经统计处理(p<0.05) ,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 综合评价的诊断方法在SPN的良恶性鉴别中有重要意义 ,应取得大样本进一步完善。恶性倾向的得分在3.5~4.0之间的病例错判率为50% ,应为疑诊区  相似文献   
4.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 X线胸片及其中 1例 CT扫描检查的表现 ,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是 :肺周围性边缘清楚的孤立性圆形 (或类圆形 )肿块或结节影 ,密度均匀 ,大小约 3cm,CT增强肿瘤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本病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容易误诊 ,CT增强对本病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髂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技术要点和疗效评价方法。方法:13例髂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根据髂动脉闭塞的位置、长度和闭塞血管流出道的情况,分别采用顺行开通法、逆行开通法及双向开通法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不同闭塞情况下的技术要点,使用踝肱指数和Fontaine分期对介入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3例患者中12例成功开通闭塞的髂动脉,技术成功率为92.3%(12/13),总并发症率为23.1%(3/13),采用顺行开通法、逆行开通法、和双向开通法的例数分别为8例、4例和1例。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踝肱指数明显升高(t=5.344,P=0.000),Fontaine分期显著降低(U=33.5,P=0.019)。结论: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髂动脉闭塞性病变技术成功率高,创伤小,临床疗效显著,踝肱指数和Fontaine分期可作为评价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治疗急性肾脏出血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评价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接受肾动脉栓塞并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13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肾出血患者,重点分析栓塞的临床疗效、栓塞前后肾功能变化及栓塞范围和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成功栓塞,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栓塞范围22%.术后3 d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压、心率有所恢复,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与术前相比,术后3 d肌酐水平增高(P = 0.000),尿素氮轻度降低(P = 0.346),术后7 d,肌肝呈轻度降低(P > 0.05),BUN则降低明显(P = 0.011).5例出现栓塞后综合征,1例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最后接受透析治疗.发生并发症患者的栓塞范围较大(U = 1.500,P = 0.006).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急性肾脏出血合并肾功能不会明显加重肾功能恶化,控制栓塞范围是减少并发症的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壁厚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4例壁厚型胆囊癌与14例慢性胆囊炎,分成良、恶两组,对它们的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的CT征象有许多不同。14例壁厚型胆囊癌胆囊壁均不规则增厚,壁僵硬9例(64.2%),胆囊腔变小和形态失常8例(57.1%),胆囊边界不清10例(71.4%),9例(64.2%)见有不同程度的胆管扩张;而14例慢性胆囊炎中2例(14.3%)壁厚薄不均,2例(14.3%)壁显僵硬,2例(14.3%)胆囊挛缩变小,胆囊边界不请2例(14.3%),恶性组增强后见胆囊壁连续性中断5例(37.5%),7例(50.0%)见淋巴结肿大;而良性组均未见两征象。结论:螺旋CT在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上述征象出现率高的病例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腰椎小关节退变是腰椎退变的重要表现之一 ,也是引起患者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933年Ghormley把椎小关节退变伴腰腿痛命名为椎小关节综合征[1~3]。但在临床工作中常被忽略 ,有关的文献报道也较少。本文收集了120例有腰椎小关节退变CT表现的病例 ,回顾性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材料2002年1~6月120例病例中 ,男57例 ,女63例 ;年龄19~81岁 ,平均49.6岁。其中40岁以上者96例 ,占80 % ;50岁以上者62例 ,占51.7%。1.2主要临床表现腰、骶部疼痛伴单或双下肢放射痛或麻木 ,弯腰受限 ,可有间歇性跛行。体检 :腰、骶部压痛 ,骶棘肌紧张 ,…  相似文献   
9.
10.
【摘要】目的 探讨MMP-1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436例胃癌组织及92例邻近正常胃粘膜组织石蜡标本中MMP-11的表达。结果 MMP-11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低于胃癌组织 (0 vs 47.5% χ2=73.424,P<0.01)。MMP-11表达与胃癌患者肿瘤大小、分化、侵犯深度、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脉管侵犯、Lauren分型相关,而与组织类型、性别无关。胃癌患者中肿瘤大小≥5cm患者的MMP-11阳性表达率为62.8%,明显高于肿瘤大小<5cm患者(36.7%。χ2=28.781, P<0.001);弥漫型胃癌患者的MMP-11阳性表达率为明显高于肠型患者(85.9% VS 10.7%。χ2=246.751, P<0.001);T3、T4期胃癌患者的MMP-1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6%、96.2%,明显高于T1、T2期的10.5%、30.3%,(χ2=80.969, P<0.001);Ⅲ期、Ⅳ期胃癌患者的MMP-1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95.7%,明显高于Ⅰ期、Ⅱ期MMP-11的7.8%、14.4%(χ2=198.170, P<0.001);脉管侵犯患者的MMP-1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脉管侵犯者(70.0% VS 16.4%。χ2=122.193, P<0.001);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MMP-11阳性表达率为68.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MMP-11的阳性表达率(12.7%。χ2=130.382, P<0.001);远处转移胃癌患者的MMP-11阳性表达率为95.1%,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者(39.7%。χ2=64.455, P<0.001)。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MP11的表达在TNM分期高,脉管侵犯,远处转移的患者中发生率高,结论 MMP-11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参与了胃癌的浸润转移进程。检测MMP-11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浸润,肿瘤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