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患儿,男,9岁。主诉右眼视力“突然下降”1年,“逐渐下降”3个月。5年前曾因左眼外伤在本院行手术治疗,具体情况不详。查体:右眼视力为光感/50cm,光定位存在,眼前、后段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颅脑及眼眶CT均未示明显异常。左眼视力为无光感,眼球萎缩。  相似文献   
2.
泪道探通法治疗新生儿泪囊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 97例眼泪道探通法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结果 :术后治愈率97.93 % ,并发症极少。结论 :泪道探通法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总结94眼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行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结果94眼中85眼满意(90%),94眼基本满意(100%)。结论该术式简单,效果好,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 总结 117例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结果 术后治愈率为 88% ,建立双眼单视功能者占 71 8%。结论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应尽早诊治 ,全部矫正屈光不正 6个月以上方可进行手术 ,使获得双眼单视功能的机会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时机、屈光度选择及疗效。方法 总结 79例 (先天性 2 6例 ,外伤性 53例 )儿童单侧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0 5以上者占 72 1 % ,后囊混浊发生率高 ( 93 6% )。结论 植入人工晶体最早年龄 3岁为宜 ,影响儿童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是弱视和后囊混浊  相似文献   
6.
上斜肌麻痹,特别是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占麻痹性斜视的首位,也是垂直性斜视的最常见病因,其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术后效果也不尽相同,为了寻找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术方法,我科于1999~2003年利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治疗上斜肌麻痹病人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行改良眼内容物剜出联合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的疗效。方法28例儿童患眼行改良眼内容物剜出并Ⅰ期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术后随访观察。结果28例术后第1眼位外观均为正位,无1例发生结膜裂开及义眼座脱出或暴露;义眼座活动度优者20例,占71%;良者8例,占29%,其中6例出现结膜水肿,结膜裂口延迟愈合,2例出现轻度眼眶凹陷等并发症。结论儿童行改良眼内容物剜出联合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有效,但仍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视在青少年中最为常见 ,人们一直在探索各种治疗近视的方法。近年 ,角膜塑形术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近视眼的新方法已用于临床 ,通过佩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 ,对角膜前表面外形压模 ,增大角膜表面曲率半径 ,从而改变角膜屈折力以降低近视屈光度 ,提高远视力。现将我院 1 999年 6月至 1 0月 1 49例(2 79眼 )角膜塑形术的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1 49例近视眼患者 ,男性82例 ,女性 6 7例。年龄 8~ 1 6岁 ,平均 1 3岁。屈光度 -1 2 5D~ -8 0 0D。分为 3组 :Ⅰ组近视屈光度 -1 2 5D~ -3 0 0D ,共 78眼 ;Ⅱ组 -3 2 5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钝伤性前房积血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和手术选择时机。方法对84例儿童钝伤性前房积血继发青光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患儿中55例经药物治疗后1-7 d积血吸收,无出血,7-14 d积血气完全吸收。29例行前房冲洗术或联合小梁切除术,出院后随访半年,眼压均得到较好控制,视力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对儿童钝伤性前房积血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能否采取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防止继发出血、正确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弱视儿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弱视的发病机制,寻求一种客观评价儿童视功能及诊断弱视的手段。方法:随机选择43例(78眼)弱视儿童及30例正常儿童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43例(78眼)弱视眼PVEP P100波平均振幅低于正常眼(P<0.01),潜伏期较正常眼延长(P<0.01)。结论:结果表明儿童弱视是视觉传导通路障碍引起的,而视觉诱发电位是检测弱视儿童视功能的一种客观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