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软骨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12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实验室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组织工程中心完成。酶消化法从兔耳获取软骨细胞与12g/L藻酸钠混合,细胞浓度10^10L^-1,经注射器滴入125mmol/L的氯化钙溶液,形成软骨细胞/藻酸钙凝胶微球,用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10,50和100μg/L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4d终止培养,进行生物化学分析。观察各组DNA总量、糖胺多糖总量、单位DNA的糖胺多糖含量。结果:①DNA总量:0,10,50和100μg/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组分别为(3.44&;#177;0.23),(4.70&;#177;0.22),(6.60&;#177;0.35)和(6.82&;#177;0.33)μg。②糖胺多糖总量:0,10,50和100μg/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组分别为(15.35&;#177;0.80),(20.63&;#177;0.72)。(29.72&;#177;2.08)和(31.11&;#177;2.39)μg。⑧单位DNA的糖胺多糖含量:0,10,50和100μg/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组分别为(4.47&;#177;0.09),(4.39&;#177;0.13),(4.50&;#177;0.13),(4.55&;#177;0.18)g/g。结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明显促进了软骨细胞的增殖,糖胺多糖合成总量也得到明显提高,但单位DNA的糖胺多糖合成量无明显变化,表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影响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报告Q法自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Q-ESD)应用于大范围早期食管癌(EE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福建省立医院接受ESD治疗的82例大范围EEC(单发病灶>1/2周径或纵径长度>5 cm)患者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传统ESD组(n=44)和Q-ESD组(n=38),比较两组操作面积、操作时间、操作速度、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并发症情况。结果82例病灶均于内镜下成功整块切除。Q-ESD组和传统ESD组在操作面积[779.8(329.9~2552.5)mm^2比875.7(417.8~1914.8)mm^2,U=155,P=0.636]、操作时间[63(41~177)min比59(42~169)min,U=171,P=0.167]、完整切除率[94.7%(36/38)比93.2%(41/44),χ^2=0.086,P=0.769]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Q-ESD组操作速度快[14.9(5.4~20.8)mm^2/min比9.0(5.0~19.5)mm^2/min,U=142,P=0.035],固有肌层损伤发生率低[7.9%(3/38)比27.3%(12/44),χ^2=5.123,P=0.023],术后狭窄发生率低[5.3%(2/38)比20.5%(9/44),χ^2=4.051,P=0.044]。除传统ESD组有1例穿孔外,未发生其他不良事件。结论Q-ESD是治疗大范围EEC安全有效的可选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居家护理方案在经皮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TESSYS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时进行SF-36评分、VAS评分,于出院6个月时复行SF-36评分,对两组间和组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出院6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入院时提高,除对照组情感职能维度外,其余维度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SF-36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时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中除身体疼痛(BP)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居家护理对TESSYS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影响,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软骨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12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实验室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组织工程中心完成。酶消化法从兔耳获取软骨细胞与12g/L藻酸钠混合,细胞浓度1010L-1,经注射器滴入125mmol/L的氯化钙溶液,形成软骨细胞/藻酸钙凝胶微球,用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10,50和100μg/L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4d终止培养,进行生物化学分析。观察各组DNA总量、糖胺多糖总量、单位DNA的糖胺多糖含量。结果:①DNA总量:0,10,50和100μg/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组分别为(3.44±0.23),(4.70±0.22),(6.60±0.35)和(6.82±0.33)μg。②糖胺多糖总量:0,10,50和100μg/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组分别为(15.35±0.80),(20.63±0.72),(29.72±2.08)和(31.11±2.39)μg。③单位DNA的糖胺多糖含量:0,10,50和100μg/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组分别为(4.47±0.09),(4.39±0.13),(4.50±0.13),(4.55±0.18)g/g。结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明显促进了软骨细胞的增殖,糖胺多糖合成总量也得到明显提高,但单位DNA的糖胺多糖合成量无明显变化,表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影响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和纤维蛋白胶(FG)构建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并从放射学方面评价其修复自体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2只。所有动物术前1周抽取耳背中央动脉血提取PRP。A组于术前1~2个月抽取双髂骨处骨髓并培养出BMSCs,在体外与FG及自体PRP构建成可注型组织工程骨,植入自体桡骨1.5cm节段性骨缺损,为实验组。B、C两组分别植入PRP FG、FG于同样骨缺损处为对照组。另取4只桡骨同样部位和大小骨缺损旷置作为空白组。术后4、8、12周时摄前臂正位X线片。用放射影像学评分和图像分析X线阻射影比较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A、B两组骨缺损放射影像学评分以及新生骨痂的密度在4、8、12周均优于C组(P<0.05),A、B两组之间在放射影像学评分上无明显差别(P>0.05),但在新生骨痂密度上,A>B>C(P<0.05)。空白组术后16周骨缺损无愈合。结论PRP对骨缺损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复合PRP的可注射型材料与B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可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离子敷料护理干预对预防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钉道感染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开放性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纱布敷料,试验组使用银离子敷料,比较两组病人换药次数、换药费用、钉道口愈合情况,并分析两组病人发生钉道感染后致病菌的检出情况。结果:试验组病人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换药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共17例病人为乙级和丙级愈合,对照组共27例病人为乙级和丙级愈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渗出液培养的致病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大肠埃希菌(9株)等。结论:银离子敷料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开放性骨折病人外固定架术后钉道感染发生率,减少换药次数及换药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9例,以接受术前循证护理者为观察组,接受常规术前护理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术前功能训练的依从性、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前功能训练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术前功能训练依从性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施后护士及患者对术前功能训练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术前功能训练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术前功能训练依从性和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复合PRP的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和纤维蛋白胶构建可注射型组织工程骨并探讨其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36只新西兰兔分为A、B、C3组,每组12只。A、B组动物术前4h抽取耳背中央动脉血提取PRP。A组于术前1-2个月抽取双髂骨处骨髓并培养出BMSCs,在体外与纤维蛋白胶(FG)及自体PRP构建成可注型组织工程骨,植入自体桡骨1.5cm节段性骨缺损,为实验组。B、C两组分别植入PRP+FG、FG于同样骨缺损处为对照组。另取4只桡骨同样部位和大小骨缺损旷置作为空白组。术后观察其一般情况并于4、8、12周取材做组织学切片,术后12周取尺桡骨做生物力学测试。分别从组织学观察、生物力学方面评估比较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组织学观察见A、B组各时间点新骨形成均优于C组。生物力学比较:12周时A组桡骨生物力学强度与正常桡骨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其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PRP对骨缺损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复合PRP的可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及构建的含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骨均可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但种子细胞的添加可明显促进新骨成熟度和增强其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以其能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等优势,被普遍认为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主要手段[1].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病灶、解除疼痛、矫正畸形、重建功能.我院近年对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实施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系统、规范化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的胫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许多实验结果显示组织工程骨植入体内后,其血管化进程和有效程度对骨成骨愈合的优劣起到关键性作用。 目的:建立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胫骨段性缺损的血管化动物模型,观察其影像学和形态学特点,分析血管化程度和成骨的关系。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 材料:支架主要成分为β-磷酸三钙,圆柱状,20mm&;#215;8mm(直径),侧方开纵槽2mm宽,内有轴向全长中空管直径3mm,中空管向两端及纵槽开放。孔隙率60%,孔径100~150μm。四五岁健康猕猴29只,体质量在3.5~5kg,雌雄不限. 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7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完成。①将27只猕猴右侧胫骨(共27处)制成中段20mm骨-骨膜缺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②筋膜-血管组在缺损处填塞由骨髓基质干细胞和具有特殊外型(侧槽和中空管)的β-磷酸三钙支架体外构建的复合物,在中空管内移入隐动静脉束的一段,外被带蒂深筋膜;筋膜组、空白组分别填塞组织工程骨并包裹筋膜和单纯组织工程骨。另取2只猕猴的无填充物胫骨缺损作缺损对照。钢板螺钉固定。⑧在术后4,8,12周时间点分别对各组骨-骨膜缺损行放射影像学评分和X射线阻射密度分析,以及血管面积图像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骨-骨膜缺损放射影像学评分、X射线阻射密度分析、形态学检测以及血管面积图像分析。 结果:29只猕猴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猕猴标本大体观察:术后12周:筋膜-血管组植入物各面及中央部完全被骨样组织所包裹或替代,坚硬,折不断,材料2/3被吸收;筋膜组和空白组植入物于内侧及前面仍有部分材料未被骨样组织所包裹或替代,用力可以折断,材料1/3被吸收。②各组支架材料组织学观察:随着时间的延长,3组支架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筋膜-血管组最明显;镜下观察,12周时移植物完全被骨样组织所包裹,材料中的血管样结构多呈“肺泡状”,分支多。筋膜组12周时形成的骨样组织把材料大部分包被,材料中央部少见血管样结构。空白组12周时可见移植物有少部分吸收,新骨及血管样结构的形成量稀少。③各组移植物血管面积图像分析:4,8,12周筋膜-血管组中央部和周围部的血管样结构面积均显著大于筋膜组和空白组(P〈0.05)。而且随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④各组移植物X射线片观察:筋膜-血管组12周显示移植物密度明显降低,个别区域低于正常骨,连续性骨痂明显。筋膜和空白组12周移植物密度稍有降低.断面处有连续性骨痂。⑤各组骨缺损X射线片影像学评分结果:从X射线片骨缺损修复评分中可以看出,筋膜-血管组在4,8,12周均优于筋膜组和空白组(P〈0.05)。 结论:①实验所采用的血管化方法可以加快和提高组织工程骨的成骨作用。②材料的吸收水平与局部血管化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