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3例胭窝部腓总神经内囊肿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对该病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临床经验。方法:2011年8月-2012年3月,采用囊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胭窝部腓总神经内囊肿3例,其中结扎、切除含囊肿腓总神经关节支2例。结果: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9~15个月,平均11.3月。3例患者术后4—10d胭窝部胀痛症状均消失,术后3个月第1、2趾间刺痛感消失。足背伸肌力恢复至4级者2例,恢复至3级者1例。患者均无囊肿复发表现。结论:胭窝部腓总神经内囊肿十分罕见。对于临床诊断明确的患者,目前多行手术切开神经外膜引流,同时随访囊肿复发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拉科酰胺原料药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硅胶为固定相(4.6 mm×250 mm,5μm),色谱纯甲醇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nm,流速为1.0 mL/min,色谱柱柱温35℃,测定拉科酰胺原料药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结果:拉科酰胺进样量在1.0~20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7.995 2 c+9.993 6(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0.75%,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准确、重复性好,用于控制拉科酰胺的含量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端-侧缝合方式修复周围神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比较周围神经标准端-侧缝合方式与其他变体在修复效果上的差异.方法 SD大鼠126只,随机分为7组,将右侧肌皮神经切断,以同侧尺神经作为供体神经,按照端-端缝合组(end-to-end,E-E组)、端-侧缝合组(end-to-side,E-S组)、侧-侧缝合外膜开窗组(side-to-side,S-S组)、侧-侧缝合外膜不开窗组(side-to-side,S-S'组)、螺旋缠绕外膜去除组(spiral,Sp组)、螺旋缠绕外膜保留组(spiral,Sp'组)、阳性对照组(controlling group,CG组)制作模型,各组分别于术后1、2、3个月取材,进行神经电生理、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 术后3个月,各端-侧缝合组均有明显神经再生现象,但效果均不及端-端缝合组,各种端-侧缝合术式的变体与标准端-侧缝合方式相比差异不明显(P>O.05),保留神经外膜的两组为各组中效果最差.结论 神经外膜对端-侧缝合效果有影响,各种缝合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通过手术方式提高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能力的效果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80例ASAⅠ~Ⅱ级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随后丙泊酚组(P组)静脉推注丙泊酚1.5~2.0 mg/kg后以0.08~0.12 mg/(kg.min)持续输注;依托咪酯组(E组)静脉推注依托咪酯0.30~0.35 mg/kg后以10~15μg/(kg.min)持续输注.记录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生命体征等.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和满意度相似(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P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T1、T2时刻较E组及本组基础值降低(Ρ〈0.01),SpO2≤90%发生例数高于E组(Ρ〈0.01).结论依托咪酯联合芬太尼运用于宫腔镜手术镇痛效果完善,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术式神经移位至桡神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不同动力神经移位至桡神经不同部位疗效的差异。方法 自1997年至2000年,采用肋间神经或健侧C7神经根移位至不同部位的桡神经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损伤36例,平均随访时间42.39个月,用四格表法统计,计算肌力恢复的有效率。结果 本组总有效率为56%(20/36);在恢复伸肘功能时,以神经移位至桡神经主干组和移位至肱三头肌肌支组的有效率高,分别为5/8、4/4;在恢复伸腕功能时,健侧C7神经根移位至桡神经发出肱三头肌肌支后的沟内段的有效率最高,为75%(9/12)。结论 移位至桡神经主干术和至肱三头肌肌支术的伸肘功能恢复佳;健侧C7神经根移位至桡神经沟内段术的伸腕功能恢复最好;年龄〈30岁和手术间隔时间〈12个月,有利于桡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自发性桡神经麻痹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从2000年至2008年,对27例自发性桡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21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8~65岁,平均36岁。对23例患者进行了松解,1例切除病变段神经后直接吻合神经,3例切除病变段神经后因有缺损,进行了神经移植。结果 术中发现Frohse弓卡压8例,三头肌外侧头卡压1例,桡返动脉分支卡压1例,外侧肌间隔处卡压8例,肿块卡压1例,无明显外在卡压8例。23例行神经松解的患者中,15例功能完全恢复,3例功能部分恢复,5例无效。4例行神经修复患者中,3例功能恢复,1例无效。结论 自发性桡神经麻痹病因多样,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手术治疗可达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汪琛  陈卉  杨剑云 《淮海医药》2012,30(6):562-563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消化不良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几乎每个人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而一些体质较弱或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还会频繁地发生消化不良.从病理学的角度分析,消化不良可分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有其他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两大类.对于后者必须进行相应的检查,以确诊原发病,然后有针对性的标本兼治,对单纯性消化不良者,临床上常用助消化药.助消化药(Digestants)是指一类能促进胃肠道消化过程的药物,大多数助消化要本身就是消化酶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于消化道分泌不足时,可以发挥代替疗法的作用.另外,有些药物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调节胃肠功能或制止肠道的过度发酵,也可用作消化不良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时间延迟修复对神经端-侧缝合疗效的影响,对动物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清洁级SD成年雌性大鼠30只,随机等分为5组:损伤后直接修复组(0 d);伤后1周(7 d)修复组;伤后3周(21 d)修复组;伤后6周(42 d)修复组;对照组(controlling group,CG).将大鼠右侧肌皮神经切断后旷置不同时间作为受体神经,以同侧尺神经作为供体神经.饲养3个月后,对实验动物进行神经电生理及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 术后3个月,在电生理、肌肉、神经组织病理学等项目,延迟1周修复组的各项指标均为各组中最佳,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直接修复组与延迟3周修复组部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延迟6周后进行修复组,各项指标的恢复程度较低,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损伤后间隔不同时间进行修复,会对端-侧缝合的疗效造成影响;神经预变性1周后进行端-侧缝合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但随着预变性时间的延长,手术效果逐渐变差;失神经支配后靶肌肉萎缩程度加重,其对神经端-侧缝合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可能是造成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之间差异的原因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ntervals of delayed repair on end-to-side neurorraphy and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reasons of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s. Methods Thirty female SD rats were subjected to musculocutaneous nerve transection and randomized into 5 groups. The musculocutaneous nerves were reconstructed in the end-to-side fashion with the ipsilateral ulnar nerve at different intervals of delay. No delay (0 d repair),1 week delay (7 d repair),3 week delay (21 d repair),6 week delay (42 d repair) and no repair (control) were the group assignments.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s were carried out 3 months after the repair surgery. Results Evaluations conducted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 showed that the 1-week delay group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s than the other groups. There was no noticeable difference between no delay group and 3-week delay group in some tests. The outcomes were decreased in the 6-week delay group,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interval of delayed repair can influ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d-to-side neurorraphy after nerve injuries. The outcomes of the surgery were better after 1-week nerve pre-degeneration. However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nd-to-side coaptation decreased with the pass of time. Aggravation of muscle atrophy might be one of the possible reasons to explain the incompatible result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使用静脉注射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预防性镇痛对手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疗效和护理观察。方法 收集2011.1-2011.12住院并接受手术的60例患者,年龄在18-67岁之间,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术后预防性使用氟比洛芬酯组(治疗组,30例);另一组为术后传统处理疼痛组即患者主诉疼痛后予以镇痛(对照组,30例)。观察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患者的疼痛和睡眠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氟比洛芬酯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改善睡眠,减轻护理工作量,从而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评估本院临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表现类型。方法:从医院HIS服务器中提取我院2005年7月~2008年8月份所有来院就诊患者消耗抗菌药品的详情,对典型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较多的不合理现象,共审核处方2765张,其中抗菌药物处方2033张,存在不合理用药处方994张,分别在联合用药、给药方法不当、无感染指征用药、换药过于频繁、围手术用药不当、药理拮抗、毒副反应增加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必须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而处方审核将有助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