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在肾癌、症状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肾创伤出血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对68例进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其中30例为肾癌术前辅助治疗,应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8例为晚期肾癌姑息性治疗,采用丝裂霉素+碘油的乳剂行末梢栓塞,然后用明胶海绵行肾动脉主干栓塞;6例症状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采用真丝线段栓塞;24例肾创伤出血,采用自身血块、明胶海绵或弹簧钢圈栓塞。结果:肾癌术前栓塞者,术中肿瘤易剥离,手术野清晰,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缩短;晚期肾癌姑息治疗和症状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者,栓塞术后1~3周临床症状显著改善,3个月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平均缩小65.6%;肾创伤性出血者,止血迅速,不影响肾功能。全部病例在栓塞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肾脏疾病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发症少,可用于肾癌术前辅助治疗、晚期肾癌的姑息性治疗及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肾创伤出血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管造影在动脉性下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和导管、导丝定位对外科手术的指导意义,以减少手术的盲目性。方法:分析25例动脉性下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表现,对其中18例通过导管、导丝标记定位,并行急诊或择期手术。结果:25例动脉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经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23例发现病变,阳性率为92%;18例标记定位者中13例急诊手术、5例择期手术证实均准确定位,定位准确率为100%。本组无肠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动脉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最有效的方法,放置导管、导丝定位标记能帮助外科医生顺利寻找出血部位并切除出血的原发病变,且无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定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白肾是在静脉肾盂造影(IVP)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病理性X线征象,表现为肾实质密度均匀性增高,呈浓密的白色,肾盂、肾盏内无或仅有少量造影剂充盈,伴有或不伴有肾影增大。它是急性或亚急性完全性输尿管梗阻在IVP过程中较为特征性的征象。为探讨其形成机理及临床和X线表现。笔者搜集了我院2000年6月~2006年5月间资料较为完整的白肾50例,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并发症.方法 CT引导下使用全自动切割针对76例肺部局限性病灶(局限性病灶组--A组)和7例肺部弥漫性病灶(弥漫性病灶组--B组)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分析其穿刺成功率及病理学资料,观察气胸和咯血的发生.结果 穿刺物病理学资料显示,2组共有79例成功穿刺活检到病灶组织,肺穿刺成功率.A组穿刺成功率(98.7%)高于B组(57.1%)(P<0.01).A组肺癌占76.3%(58/75).B组肺癌占28,6%(2/7);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计两组肺部病灶临床总确诊率为95.2%(79/83).两组合计发生气胸23例;咯血17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简单、可靠,组织学标本获取率及病理学诊断率高,但气胸、咯血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仍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t,GIS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影像学检查对GIST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IST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9例均行影像学检查,其中18例行X线数字胃肠检查,14例行CT检查,3例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8例行DSA检查.结果:19例GIST中发生于胃部8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3例、回肠2例、结肠2例、小肠系膜2例.良性5例;恶性14例,其中3例伴肝转移,2例伴腹膜淋巴结转移.结论:影像学检查在GIST中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胃肠道钡剂造影、CT、MRI以及DSA对GIST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GIST的最后确诊须依靠病理学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于新乡医学院附属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积水将患者分为非脑积水组(86例)和脑积水组(23例)。分析脑积水与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结果脑积水组吸烟史、入院时改良Fisher分级、术前急性脑积水、术后颅内感染、术后去骨瓣分别与非脑积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后去骨瓣、入院时改良Fisher分级较高、吸烟史、术前急性脑积水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术后去骨瓣、入院时改良Fisher分级较高、吸烟史、术前急性脑积水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HRCT技术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对53例各期尘肺做肺部常规CT扫描,然后在主动脉弓顶、隆突水平,气管分叉下3cm,右膈上2cm及感兴趣区加做HRCT。结果:HRCT清晰的显示了尘肺的微细病变:(1)结节影100%;(2)小叶间隔增厚97.1%;(3)小叶结构异常98.38%;(4)胸膜下结节85.17%;(5)小叶中心型肺气肿64.21%;(6)胸膜下弧线影65.13%;(7)蜂窝状阴影16.23%;并良好的显示了早期病变细节。结论:HRCT技术提高了细节显示,是显示尘肺微细病变有效而可靠的方法,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