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童颅内肿瘤好发于中线部位和后颅凹,早期即可压迫脑室系统,影响脑脊液循环而致颅内压增高,压迫脑干等主要结构,故病情重,病程短。后颅窝肿瘤由于有颅底颅骨伪影干扰,CT影像又仅限于横轴位扫描,往往造成后颅窝肿瘤的鉴别诊断困难,而造成术前误诊[1]。本文回顾分析一组儿童后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次稀释替代注射技术在儿童低剂量心脏血管CT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12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术前进行了CCTA扫描,全部病例来源于广州市儿童医院2008年5月至2009年11月经临床超声诊断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而行CCTA检查的患儿,35例患儿采用常规双筒双相注射方案,即注射2.0-2.5ml/kg的造影剂后再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91例患儿采用2次稀释扫描方案,首先按年龄体重大小给予1.0-1.5ml/kg的碘普罗胺(370mg/ml),以0.4-2.8ml/s流率经脚背静脉或手背静脉注入5-30ml;接着采用30%造影剂配以70%生理盐水混合稀释注射,造影剂用量为0.5-0.7ml/kg,注射速度0.5-2.8ml/s,最后以相同流率追加4-25ml纯生理盐水做最后稀释。由两名高年资心脏影像诊断医师回顾分析两组右心高浓度造影剂伪影的清除程度及动脉显影的对照,应用spss15.0forwindows数据库软件包进行统计。结果126例先天性心脏病中,男70例,女56例,中位年龄2.8岁,平均心率85-159次/min。在二组扫描方案中,未发现年龄、体重和心率的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两组方案显示分次稀释替代组右室CT密度衰减值高于常规双相组(p0.01),而右心的造影剂条纹放射伪影(由于上腔静脉和右房造影剂浓度过高造成的条纹方放射状伪影)则远小于双相注射组(p0.01)。相比之下,左室结构显影在二组方案中无明显差异。右心结构的显影分次稀释组远好于双相注射组。结论分次稀释替代技术在儿童心脏CT血管成像的应用能有效避免和清除右心伪影,同时提供高质量的心腔肌束等结构特征图像,较适宜应用于儿科尤其是婴幼儿心血管CT检查。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脑炎与其他非HFMD病毒性脑炎病灶的定位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35例HFMD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35例非HFMD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类患者病灶的定位特点。结果:HFMD脑炎的好发部位包括延髓、脑桥,非HFMD病毒性脑炎的好发部位包括基底节、大脑半球,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MD脑炎并发脊髓脊神经根炎较非HFMD病毒性脑炎多(P〈0.05)结论:HFMD所致脑炎发生于脑桥、延髓较常见且特异度相对较高;脑部病灶同时并发脊髓病灶者对鉴别HFMD脑炎和非HFMD病毒性脑炎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复习有关Budd-Chiari综合征的影象学特征及小儿病例的特殊性表现,探讨小儿Budd-Chiari综合征的影象特点.方法总结典型成人Budd-Chiari 综合征影象学特征,将3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儿均有CT及MRI影象资料与其比较研究.结果小儿Budd-Chiari综合征有其非典型性的表现,尤其在深静脉侧枝循环路径显示及分型上存在一定困难.结论小儿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往往需要多种影象学手段综合分析,以便给予临床更多的譬如侧枝循环及分型等有关治疗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痉挛性脑性瘫痪早产儿的断层影像资料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以确定早产儿痉挛性脑性瘫痪的形态学危险因素的图像特征。方法:①选择1997-10/2004-06广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87例,男58例,女29例;平均年龄1岁11个月,男孩年龄5个月~6岁,女孩年龄6个月~5岁1个月。孕龄均小于36周;均有完整CT图像资料;监护人知情同意。②分析87例脑瘫患儿的CT影像资料,按形态学相关因素分为5组:X1(脑萎缩);X2(脑室扩大);X3(灰质异常增多异位);X4(白质丢失);X5(脑室周围白质角度)。③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早产儿痉挛性脑瘫的形态学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第一步将X4(白质丢失)作自变量强迫引入,Y作应变量。第2步将X1,X2,X3,X5变量采用向后剔除似然法由计算机模型逐步筛选,对肢体瘫痪变量的危险因素暴露度,回归分析结果作假设检验确定回归方程的意义。结果:①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侧脑室容积大小对于早产儿痉挛性脑瘫危险因素不如灰质异常,其危险度(诊断意义)及特异度显然不能与灰质异常增多和异位相比(多因素分析:脑萎缩危险因素的OR<0.7,P=0.032,wald值为4.624;脑室扩大变量的OR=0.752,P=0.536,wald值为0.383;而灰质异常增多和异位的OR=8.874,P=0.013,偏回归系数为2.183,wald值为6.142;白质丢失OR=1.792,P=0.039,偏回归系数为-0.233,wald值为4.274,95%CI:0.525~2.494;室周白质角度OR=4.311,偏回归系数为1.461,wald值为0.398,95%CI:1.079~17.227)。灰质异常增多和异位、室周白质角度及白质丢失是肢体痉挛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其中灰质异常增多和异位较白质丢失和室周白质角度更为重要。②脑萎缩和脑室扩大对判断肢体痉挛脑瘫无特异性,年龄因素亦被回归模型排除。结论:早产儿脑灰质异位、增多等异常是痉挛性脑性瘫痪的主要相关因素,此异位发生于侧脑室上部室管膜旁的灰质时,对于诊断痉挛性脑性瘫痪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小儿在放射科检查治疗过程中镇静程序的建立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小儿影像诊断及介入等治疗性操作中镇静药物选择和镇静程序进行探讨,以建立一个安全、高效及副作用最小的模式。材料与方法 2020例单纯诊断及68例介入等治疗性操作的小儿病例,均于放射检查或操作前经过镇静程序。从中总结出安全且成功率高的镇静模式及药物。结果 无呼吸、循环衰竭或死亡病例。4例患有重度系统性疾病需特别监护,但未发生镇静副作用。在单纯镇静组(n=2020)中,有56例(2.2%)镇静失  相似文献   
8.
当前,儿科临床实践存在用药不合理、用药途径不安全、儿童用药科学信息不足、儿科医生配备不够等问题.因此,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应遵循基本的医学伦理原则,针对儿科用药的特殊性,从战略高度重视儿童合理用药,重点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国家级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鼓励开发更多儿科用药的规格和剂型,建立儿童用药再评价系统;进行儿科合理用药的创新科学研究;建立健全儿科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及再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肝转移癌的病理、供血状况、检测方法及局部治疗进行探讨.方法100例肝转移癌在团注动态增强CT图象上被分为两类:单发孤立组与多发病灶组.53例单发孤立转移癌采用局部治疗,包括肝动脉灌注,选择性化疗栓塞(混合碘油),术中直接局部注射及CT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等.其余47例多发病灶组采用系统治疗.随访观察治疗前后1~3个可测量病灶的大小.结果局部治疗反应使96.3%的单发组病例病灶缩小达50%以上.结论局部治疗是治疗肝肿瘤的理想方法,无论在解剖生理还是临床疗效中均显示了极有潜力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单发的肝转移癌,CT是敏感检测肝转移癌有效指导治疗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婴幼儿脑的64层CT低分辨率扫描图像进行分形计算及优化分析。方法将Toshiba Aquilion 64层CT使用10 mAs扫描婴幼儿脑的CT成像原始数据输入Matlab7.1图像工具箱,进行多重分形谱分析和实验性图像降噪,并与常规低剂量扫描50 mAs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10 mAs原始图像的严重噪声导致医学诊断价值丧失,使用多重分形模型降噪后的图像具有良好的图像细节保持特性及良好的细节保持特性,虽然图像质量评分仍远不如常规剂量图像,但与原始噪声图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5,P<0.01),表明经分形模型降噪优化后的图像可以基本满足临床诊断。结论 多重分形谱降噪可用于低剂量低分辨率CT图像的优化,能提高病变检出敏感性的对比度/噪声比,进一步研究应用有望大幅度减少婴幼儿CT扫描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