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比评价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治疗方案及临床预后。方法观察对象为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6-08—2017-08治疗的60例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经单双号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支架成形术治疗,对比2组血管狭窄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析2组血管闭塞发生率、新发脑梗死发生率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记录观察组椎动脉起始部再狭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管狭窄率及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管狭窄率和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狭窄率以及NIHS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血管闭塞发生率和新发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亦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椎动脉起始部再狭窄发生率26.67%。结论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接受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优异,可缓解血管狭窄程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该术式具有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传统煎煮法和煎药机煎煮法所得当归补血汤药液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传统煎煮(传统组)和煎药机煎煮(机煎组)方法对当归补血汤进行煎煮,比较两种方法所得药液干浸膏得率和黄芪甲苷及阿魏酸含量。结果传统组干浸膏得率为30.56%,机煎组干浸膏得率为33.89%;传统组黄芪甲苷含量为0.018 mg·ml-1,机煎组黄芪甲苷含量为0.014 mg·ml-1;传统组阿魏酸含量为20.60μg·ml-1,机煎组阿魏酸含量为19.54μg·ml-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煎煮时间、用水量和煎煮次数相同的情况下,传统煎煮法和煎药机煎煮法所得当归补血汤药液质量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不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致残。我科对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施行对侧大隐静脉转流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脓疡从形成的早期到完全液化坏死。大多可根据典型的二维切面超声图像,结合临床情况追踪而明确诊断。但某些肝脓疡声像图上呈均质样中强回声团,且位置较深,难于用探头加压振动的方法与实质性等回声团相鉴别。我们试图用深呼吸动作以协助诊断得到了满意的效果。所用仪器为日产Aloka SSD—280LS型超声诊断仪。病人取平卧位,用频率3.5MHz的线阵探头作肝脏常规扫查,发现异常均质样等回声团后,将探头停放在该异常回声团最清晰处。让患者闭口平呼  相似文献   
5.
随着介入性超声的迅速发展.国内不少基层医院都已相继开展了介入性超声的诊断和治疗。由于阴道穿刺探头及专用器械价格昂贵,通用性差,使盆腔介入性超声的应用相对发展缓慢。我处自行研制一种简单的经阴道穿刺导针器,借助于一般B超探头,可准确观察到操作时,整个进针走向的全过程。此方法可代替专用阴道穿刺探头的各种功能。经临床试用效果满意,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孕中期膳食模式,探讨膳食模式与孕期增重的关系。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成都市某三甲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孕8~14周单胎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孕8~14周、孕24~28周、孕32~36周采用3天24 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孕妇摄入的所有食物种类及数量并计算能量摄入量,通过因子分析建立孕中期膳食模式并计算因子得分。分别在孕8~14周、孕24~28周及分娩前1周测量孕妇体质量,计算孕期总增重、孕中期和孕晚期增重速率。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孕中期膳食模式与孕期增重的关系。  结果  最终纳入有效样本1 004例,获得3种孕中期膳食模式:奶蛋全谷物型膳食模式、饮料甜点型膳食模式和传统型膳食模式。平均孕期总增重为(13.2±4.5) kg,平均孕中期增重速率为(0.4±0.2) kg/周,平均孕晚期增重速率为(0.5±0.3) kg/周。调整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膳食能量摄入量及体力活动水平等混杂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料甜点型膳食模式因子得分与孕期总增重和孕晚期增重速率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β=0.37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103,0.636),P=0.007;β=0.014,95%CI:(0.000,0.027),P=0.049〕,传统型膳食模式因子得分与孕期总增重呈负相关关系〔β=?0.285,95%CI:(?0.555,?0.015),P=0.039〕。未发现奶蛋全谷物型膳食模式与孕期增重相关。  结论  孕中期膳食模式与孕期增重有关,饮料甜点型膳食模式可增加孕期总增重及孕晚期增重速率,传统型膳食模式有利于控制孕期总增重。  相似文献   
7.
2001年8月25日,我站接到萍乡市人民医院报告1例疑似艾滋病病人,我站立即派出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进行抽血化验,初筛试验结果HIV(+),送省卫生防疫站HIV确认实验室确诊为HIV(+),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症状,确诊为我市首例艾滋病患者,现将患者情况报告如下。 患者,黄某,男性,38岁,萍乡市上栗县人,于2001年3月开始出现发热,咳嗽、咯血,纳差、乏力等症状,到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经治疗好转出院。后又反复咳嗽、咯血,症状越来越重,体质逐渐消瘦,到8月17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甘露醇对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血肿大小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并探讨甘露醇的用药指证.方法 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甘露醇治疗组和非甘露醇治疗组,使用头颅CT测量血肿大小以及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测定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blood flow mean velocity, Vm)及脉动指数 (Pulse Indexes, PI),对实验前后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头颅CT测量血肿量以及使用TCD测定Vm及PI值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T显示实验组血肿量增加,而对照组有所减小,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Vm值、PI值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发病的颅内压增高症状不明显的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慎用甘露醇脱水治疗,以免血肿扩大,加重病情, 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脱水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对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治疗的可靠性、安全性。方法随机入选就诊的高血压患者60例,停其他降压药2周,测血、尿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查眼底、心电图、胸透以了解靶器官受累情况。晨起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每日一次,共4周,分别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1、2、3、4周血压、心率,第4周复查实验室指标。结果60例患者中显效、有效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7例(78.33%),5例(8.34%)及52例(86.67%)。服药2周后血压已有显著下降,各时点血压与用药前相比均有下降,统计学具显著性差异(P<0.05)。服药4周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分别下降(26.11±14.40)mmHg及(18.36±9.47)mmHg。心率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对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正PICC的全称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指将导管经外周静脉进行穿刺,循静脉走向到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其顶端位于上腔或下腔静脉内的置管技术~[1]。早在1973年,国外已将PICC技术应用于新生儿~[2],我国自1995年开始应用,为危重新生儿建立了中长期静脉通路,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3]。由于PICC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不仅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而且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