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脑卒中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开展一级预防势在必行。健康教育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重要方式,包括健康生活方式、主要脑卒中危险因素和脑卒中预警征象的教育。众多研究表明,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增加一级预防依从性,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专业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应成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文章系统回顾了近10年来对血管性抑郁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学、神经影像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认识和研究,探讨了血管性抑郁诊断标准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应用钙拮抗剂(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观察其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脑血流量的改善作用。方法:2001-09/2003-08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科认知功能障碍专病门诊收治入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组42例,尼莫地平针剂和丹参治疗,对照组41例,单用丹参治疗。入组的83例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和美国国立神经病学与卒中研究所和神经科学国际研究协会(NINDS-AIREN)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以简明精神状态量表和临床痴呆量表为主要评价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量及血压监测。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治疗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为21.95±3.58,较治疗前18.92±3.81有显著提高(P<0.001),治疗后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流量值为(575.1±80.7)mL/(kg·min),较治疗前(533.7±78.4)mL/(kg·min)也有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和局部脑血流量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42例尼莫地平治疗组中有2例出现乙醇过敏停药。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钙拮抗剂尼莫地平能有效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脑血流量,这可能与改善脑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综合性卒中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综合性卒中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综合性卒中单元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06例为治疗组。神经科常规病房的急性卒中患者20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主要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21天感染发生率7.79%,病死率6.3%,其中非颅内病变死亡占30.8%,而对照组分别为17.4%、8.7%、61.1%,除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外,其他差异都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21天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90天改良的Rankin积分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卒中患者可以从综合性卒中单元医疗模式中获益,并能提高非生活依赖和回归社会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钙拮抗剂(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观察其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脑血流量的改善作用。方法:2001—09/2003—08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科认知功能障碍专病门诊收治入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组42例,尼莫地平针剂和丹参治疗,对照组41例,单用丹参治疗。入组的83例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和美国国立神经病学与卒中研究所和神经科学国际研究协会(NINDS-AIREN)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以简明精神状态量表和临床痴呆量表为主要评价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量及血压监测。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治疗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为21.95&;#177;3.58,较治疗前18.92&;#177;3.81有显著提高(P&;lt;0.001),治疗后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流量值为(575.1&;#177;80.7)mL/(kg&;#183;min),较治疗前(533.7&;#177;78.4)mL/(kg&;#183;min)也有显著提高(P&;lt;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和局部脑血流量值均无明显差异(P&;gt;0.05)。42例尼莫地平治疗组中有2例出现乙醇过敏停药。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钙拮抗剂尼莫地平能有效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脑血流量,这可能与改善脑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短暂视觉障碍(transient visual disorders, TVDs)亚型与短暂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主要致病因素及预后判断的关系。方法 对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内科急诊,确诊的538例TIA患者采用磁共振和超声等方法判断TIA病因,采用标准化的问卷调查表记录TVDs的主要亚型包括短暂单侧全盲(transient monocular blindness, TMB)、同向外侧偏盲(homonymous lateral hemianopia, HLH)、孤立双盲(lone bilateral blindness, LBB)、双侧正视觉现象(bilateral positive visual phenomena, BPVP)和复视(diplopia)。组合使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TVDs各亚型与TIA发病原因和高风险再发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此判断患者预后。结果 共计175名(32.5%)TIA患者发生TVDs,其中TMB是最常见的视觉障碍。HLH患者中房颤发生率较高,TMB意味着颅外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或房颤的可能性更大;复视与颅外动脉疾患和非房颤所致心源性栓塞有统计学关联;LBB多代表颅内动脉疾患。36个月随访时间终点时,HLH、复视、LBB、TMB和BPVP患者中的卒中病例发生率分别为30.3%、21.2%、17.6%、10.4%和5.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否发生TVDs,患者总体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鉴别TVDs亚型可用于快速判断TIA病因和预后评估,在国内现有急诊条件和医疗环境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系统回顾了近10年来对血管性抑郁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学、神经影像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认识和研究,探讨了血管性抑郁诊断标准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80岁组141例和≥80岁组55例,发病<4.5 h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溶栓后颅内出血(ICH)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发生率。90 d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s评分评定临床结局。结果 2组溶栓后14 d的NIHSS评分都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1),<80岁组较≥80岁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1)。≥80岁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80岁组(P<0.05);<80岁组和≥80岁组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57.5%和45.5%(P>0.05),ICH发生率分别为16.3%和21.8%,sICH发生率分别为6.4%和14.5%(P>0.05)。结论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和年龄<80岁者同样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