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目的:分离、克隆和测定中国人纤溶酶原Kringle5功能区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5在广州医学院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国人胚肝组织取自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流产胚胎(取得家属同意,并经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pET21a(+)载体购自Novagen公司,大肠杆菌BL21(DE3)为医学检验中心保存。引物均由上海生工合成。②实验方法:从国人胚肝组织中提取m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将人纤溶酶原Kringle5的cDNA扩增出来,克隆到pET21a(+)载体中测序。(D实验评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胚肝组织总RNA的抽提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Kringle5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果;pET-Kringle5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序列测定。结果:①胚肝组织提取总RNA结果:提取的总RNA经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得A260nm/A80nm〉1.8,A60nm,A270nm〉1.2,表明无蛋白残留;电泳结果显示提取的总RNA有明显的28S、18S两条带,说明RNA基本完整。②Kringle5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果:人Kringle5 cDNA片段长为240bp,加上引物设计的2个酶切位点,总长度为258bp,聚合酶链反应产物长度与该长度一致,符合预期结果。③)pET-Kringle5重组质粒的构建和酶切鉴定结果:用引物所带的限制性内切酶BamH Ⅰ、NdeⅠ双酶切,结果有250bp左右条带出现。④序列测定结果:证实国人纤溶酶原Kringle5功能区基因被成功克隆,序列分析证实为该基因,未发现有基因突变或多态性现象,但第153位核苷酸与文献比较存在碱基替代现象,其组成的密码子由于遗传的简并性,所编码的氨基酸相同,并未造成氨基酸组成的改变。结论:中国人纤溶酶原Kringle5功能区cDNA基因编码序列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相应序列可能存在碱基替代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患者的ABO血型分布。方法选择2014年6~12月该中心经地贫基因检测确诊的528例地贫患者为试验组,选择同期52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通过正反定型玻片法和试管法鉴定两组的ABO血型。结果试验组血型分布特点为OABAB,其构成比为A型占25.76%,B型占23.11%,O型占46.78%,AB型占4.17%;对照组血型分布特点为OABAB,其构成比为A型占27.38%,B型占27.00%,O型占39.54%,AB型占6.08%,两组血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地贫患者的血型表现型符合南方人群表现型特点,接近中国人群血型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3.
168例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中海贫血 (mediterranean anem ia,简称“地贫”)是我国南方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遗传性疾病之一。地贫是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珠蛋白链合成缺陷所引起的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病 ,可分为 α地贫和 β地贫 ,目前对此病尚无根治方法。地贫基因分析有助于了解该病的分子病理机制 ,对早期诊断、临床治疗、遗传咨询和婚育指导有重要意义 [1 ] 。对象与方法1.对象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8月 ,在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采集的 16 8例患者血液标本 ,患者年龄为 1d至73岁。2 .DNA提取方法 :抽取 16 8例患者外周静脉血 2 m l,枸橼酸钠抗凝 ,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等性病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对广东地区76家基层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的 1 949 例生殖道感染患者取其分泌物,用PCR方法检测NG,CT,UU-DNA.结果 262例男性患者NG,CT,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3%,23.28%,10.69%;1 687 例女性患者NG,CT,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9%,17.90%,17.19%.男性CT感染率23.28%明显高于女性17.90%(P<0.05),女性UU感染率17.19%高于男性10.69%(P<0.05),男、女性NG阳性率分别为7.63%和9.19%差异无显著性(P>0.05).NG+CT混合感染率为3.27%,NG+UU混合感染率为2.34%,CT+UU混合感染率为8.88%,NG+CT+UU混合感染率为0.93%.1999~2001年3种性病感染率分别为26.11%,43.81%和51.52%.结论广东地区NG,CT,UU 3种性病的流行较为严重,总感染率高达43.92%,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β地中海贫血一个特殊基因突变的家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一个国人罕见的重型地中海贫血基凶突变[CD41/42(-TCTT)·-90(C→T)]及其父母进行基因分析。方法:采用PCR/ASO探针杂交法检测中国人常见17种β-地贫基因突变,β-珠蛋白基因全长DNA克隆测序技术分析其突变基闲型。结果:发现先证者父亲携带中国人常见基因突变CD41/42(-TCTT),母亲则为中国少见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90(C→T),而先证者则为密码子CD41/42(-TCTT)缺失突变复合-90(C→T)转录子突变。结论:-90(C→T)在我国目前仅发现1例家系突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例少见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β-地贫)-90位点突变病例进行结果分析。方法应用常规血液学检查、碱性琼脂糖凝胶血红蛋白电泳进行表型分析;通过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法检测α-地贫,反向点杂交(RDB)法检测β-地贫;应用DNA克隆测序技术对β-珠蛋白基因全长进行测序,检测β-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结果通过对β-珠蛋白基因簇进行直接测序发现该患者为少见型β-地贫-90(C-T)beta++杂合突变(HBB:c.-140CT)。结论联合应用血液学、血红蛋白电泳和基因测序技术可以明确先证者的基因型,对防治出生缺陷和提高人口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Thal)复合缺失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Thal)的区域分布情况。方法对基因已确诊的242例β-Thal复合缺失型α-Thal(采用PCR结合反向点杂交法检测β-珠蛋白基因17个位点的18种突变;采用单管多重gap-PCR技术检测3种常见的缺失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进行血液学分析,根据送检医院进行区域归类分布比较。结果 242例β-Thal复合缺失型α-Thal双重杂合子中,深圳、广州、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所占比例分别是27.27%、21.07%、13.22%、6.20%、12.81%、19.42%。其中成人组比例为92.15%,儿童组比例为7.85%。结论广东各地区βThal复合缺失型α-Thal的分布主要以深圳、广州、粤北为主,人群分布以成人居多。本地区是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高发区,政府应该通过相应措施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大规模人群体检、婚前、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同时,应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知识宣传,对优生优育、提高围生期质量及提高人口素质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广东地区β-地中海贫血复合α-地中海贫血同时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的检出率及其血液学特点。方法 对2006年11月至2009年5月经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基因诊断室通过地中海贫血基因确诊的242例β-地中海贫血复合α-地中海贫血[GAP-PCR法检测α-Thal基因;反向点杂交(RDB)法检测β-Thal基因]通过G6P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两个酶的活性直接比值(定量比值法)来正确判断G6PD是否缺乏,并进行血液学分析。结果 242例β-地中海贫血复合α-地中海贫血当中检测出21例G6PD缺陷症,占8.7%(21/242),β-地中海贫血复合α-地中海贫血同时又合并G6PD缺陷症患者与单纯β-地中海贫血复合α-地中海贫血的各项红细胞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东是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陷症的高发区,β-地中海贫血复合α-地中海贫血同时又合并G6PD缺陷症与单纯β-地中海贫血复合α-地中海贫血的血液学表现相似。育龄妇女做地中海贫血检查同时应进行G6PD/6PGD比值法测定,可使部分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陷女性杂合子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bH病3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提高实验诊断率。[方法]同时采用电泳法、iHPLC(阳离子交换色谱法)、wHPLC(弱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对50例HbH病患者进行检测。[结果]50例HbH病患者采用电泳、iHPLC和wHPLC3种方法检出率分别为86%、70%和98%,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1)。wHPLC对HbH病检出率明显高于电泳法和iHPLC法。[结论]联合应用电泳法和多聚阳离子交换色谱法(wHPLC)两种方法,能提高HbH病和异常血红蛋白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国部分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和耐药性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广州金域检验中心有限公司进行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检测的乙肝患者14374例,采集血液标本并分离血清,提取HBV DNA,通过PCR+Sanger测序法检测并分析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应用Person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374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中共检出7种HBV基因型,其中A基因型1例(占0.01%)、B基因型4728例(占32.89%)、C基因型9500例(占66.09%)、C/D重组基因型64例(占0.45%)、D基因型65例(占0.45%)、G基因型10例(占0.07%)、B/C重组基因型6例(占0.04%),以B、C型为主。B、C基因型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488例发生耐药突变,耐药突变率为38.2%,B基因型中检出耐药突变1572例,突变率33.2%,NAs耐药株主要有FTC+LAM+LDT 846例(占17.9%)、FTC+ETV+LAM+LDT 348例(占7.4%)、ADV 315例(占6.7%);C基因型中检出耐药突变3868例,突变率40.7%,NA耐药株主要有FTC+LAM+LDT 1563例(占16.5%)、ADV 993例(占10.5%)、FTC+ETV+LAM+LDT 985例(占10.4%)。常见的单点耐药突变是rtM204I/V/S,共4093例(占28.5%),其次rtL180M有2970例(占20.7%),rtP237H、rtI169T、rtI233V、rtA194M/T位点的突变较少见。各地区HBV基因主要突变位点均为rtM204I/V/S、rtL180M、rtA181S/T/V,多发生在华东地区,分别为1073例(占37.8%)、838例(占29.5%)、449例(占15.8%),rtL80I/V、rtN/H238D/S/T位点突变主要发生在华南地区354例(占8.9%)、597例(占15%)。结论我国不同地区间HBV主要耐药突变位点存在差异,且突变模式复杂,应根据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检测结果对乙型肝炎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