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廖明珍 《医学信息》2009,22(10):2260-2262
脊髓损伤(SCI)后,膀胱或括约肌失去神经支配而产生排尿功能障碍,以至发生尿潴留,尿路感染等,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做好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与护理,减低并发症,提高其生存质量成为治疗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本文就Th12以上SCI后痉挛性膀胱的治疗与康复护理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环咽肌失弛缓症是环咽肌常见疾病,环咽肌不完全松驰的原因尚不明,可能病因包括脑损伤、脑干部位的脑卒中、头颈部恶性肿瘤、继发于放射及手术瘢痕形成、插管后状态等[1].临床上患者感觉喉咙中有块状物或食物粘着于食道内,呛咳,常有口、鼻反流等吞咽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经机器人辅助训练后其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及脑功能重组情况。 方法共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6例,均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天训练120min,每周训练5d,共训练6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Brunnstorm分期评定、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观察患者脑功能重组情况。 结果治疗后入选患者Brunnstorm分期评分[(5.35±0.45)分]、Fugl-Meyer上肢评分[(55.85±8.16)分]及MBI评分[(82.71±7.80)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fMRI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入选患者执行对指任务时其感觉运动激活区体积[(612.25±302.15)mm3]较治疗前激活体积[(380.36±154.11)mm3]明显增大 (P<0.05);治疗后入选患者执行对指任务时脑总的激活区体积[(19625.26±8453.37)mm3]亦显著大于治疗前激活体积[(9014.16±3278.41)mm3](P<0.05)。 结论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大脑皮质功能重组,显著提高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应用Wells评分筛选的215例中、高危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8)和对照组(n=107),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并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2组患者3个月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在入组时和服药3个月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FIB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3例(2.78%)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中有4例(3.74%)下肢深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出现脑出血(1.87%),3例出现消化道溃疡出血(2.80%).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降低血液黏稠度、FIB 作用强于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一样有相似的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但出血事件发生的危险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根据患者病情予以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物理因子治疗,在治疗前后,通过目测类比法、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及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法、改良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只有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P<0.05),而治疗组的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和关节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肩痛有较好的疗效,有利于偏瘫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6.
65 4- 2具有较强的平滑肌松弛作用 ,并能解除血管痉挛 ,且有镇痛作用。安定 ,它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及较强的肌肉松弛作用。在分娩期 ,选用一定剂量的 6 5 4- 2、安定 ,静脉缓慢推注 ,可选择性地作用于子宫颈 ,使其平滑肌松弛 ,加速产程进展。我院近年在产程中使用 6 5 4- 2  相似文献   
7.
廖明珍  龙耀斌  容国安 《护理研究》2009,23(35):3263-3264
前庭旋转训练在脑瘫患儿运用很普遍,而且效果很明显[1],但脑卒中病人很少运用.我科在2005年9月-2006年12月应用简易旋转椅对脑卒中病人进行平衡训练,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其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与康复护理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25例(36足)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惠儿运用音频治疗、蜡疗、手法矫正、中药泡洗、刺激疗法等方法治疗,随访1年,优良率100%;治疗前后患足正侧位跟距角有显著改善(均P<0.01).提出治疗前讲解治疗目的 和坚持治疗的意义,做好皮肤检查、体温测量等护理;治疗中严密观察惠儿病情,注意蜡疗温度等;治疗后严密检查有无电灼伤、烫伤,嘱多饮水,选择合适的塑料矫形鞋等,可使患儿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是指在妊娠到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久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其症状在2岁前出现.应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和一过性运动障碍,以及将来可能正常化的运动发育落后[1].其临床表现以发育迟缓、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而且常常并发癫痫、语言障碍、智能和感觉障碍等各种各样中枢性疾病.小儿脑性瘫痪是当前小儿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2],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且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对脑瘫患儿的病因分析是进行脑瘫防治研究的先决条件.笔者将近年来小儿脑性瘫痪病因的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家属清洁间歇性导尿的不规范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降低患者/家属清洁间歇导尿的不规范率为活动主题,对病区从2013年3—8月在本科住院患者100例进行自我间歇导尿现状调查,找出病区患者/家属间歇导尿不规范率的真正原因为:护士巡视督导少,宣教形式单一;针对原因,加强护士巡视、督导力度;采取多样化形式完善清洁性间歇导尿资料,规范操作流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患者/家属间歇导尿不规范率由原来70%下降到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患者/家属清洁间歇性导尿不规范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