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tic antibodies,ANCA)对自身免疫肝病的临床意义。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斑点法检测149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患者5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42例,不明原因肝损患者50例]的ANCA和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ENA),进而用ELISA法分析60例ANCA阳性的自身免疫肝病患者的ANCA抗原谱。以200例健康献血员为正常对照。结果ANCA在AIH、PBC、不明原因肝损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40%、30%,其中非典型性pANCA的阳性率依次为70%、40%、28%。AIH组与PBC组及AIH组与不明原因肝损组间非典型性pANCA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PBC组与不明原因肝损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疾病组ANCA抗原谱如下:AIH组中,乳铁蛋白3%阳性,MPO 11%阳性,组织蛋白酶G和BPI的阳性率分别为11%、17%;PBC组中,弹性蛋白酶和组织蛋白酶G阳性率均为5%,BPI的阳性率为16%;不明原因肝损组中,BPI阳性率为17%。大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非典型性pANCA为阳性(28%~70%),且伴有特征性自身抗体。注重非典型性pANCA的检测对明确诊断自身免疫肝病及其分类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孙贞 《河南医学研究》2001,10(3):252-254
目的 :正确认识巨细胞病毒 (CMV)DNA及CMV早期抗原 (EA)的病毒学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 :检查 34例急性黄疸性肝炎患儿和 19例健康儿童的血白细胞CMV DNA、尿CMV DNA、血白细胞CMV EA ,并与其同时检测的CMV IgM、CMV IgG双份血清 (急性期 /恢复期 )滴度有 4倍以上升高 (IgG升高 )相比较。结果 :CMV DNA与CMV IgM及CMV IgG升高的一致率都低于 5 0 % ;CMV EA与CMV IgM的一致率为 6 6 .7% (肝炎患儿 )、6 8.4% (健康儿童 ) ,显著高于血CMV DNA( 37.7% ,P <0 .0 1)和 CMV DNA( 4 4.4% ,P <0 .0 5 )与CMV IgM的一致率 ,但CMV EA与CMV IgG升高无相关性 ;CMV DNA与CMV EA在肝炎患儿和健康儿童中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CMV DNA定性检查不适于做为CMV活动性感染的指标 ,而CMV EA更能反映CMV的活动性感染。联合开展CMV的多种抗原检查以及定量检查CMV 抗原和DNA可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山市两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流行特点。方法收集乳山市人民医院、乳山市中医院2015年1-12月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选取5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共收集鲍曼不动杆菌158株,其中乳山市人民医院108株,乳山市中医院50株。标本来源以痰液(59.9%)为主,分布科室以呼吸科(39.8%)和ICU(25.3%)为主。药敏结果显示,所检测菌株对氨曲南、氨苄西林、头孢西丁100.0%耐药,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均敏感。50株鲍曼不动杆菌可分为A~E共5种型别,其中A型又分为A1、A2、A3等3个亚型,为主要流行型别。结论乳山市两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问题较严峻,主要存在于呼吸科、ICU等科室,以引起呼吸道感染为主,在两所医院不同科室间存在播散流行。  相似文献   
4.
用通用引物建立的RT-PCR诊断肠道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通用引物建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达到广谱、特异及快速诊断肠道病毒(EV)性脑炎及脑膜炎。方法 用针对EV基因组5’端非编码区保守区的1对通用引物建立的RT-PCR检测多种EV标准血清型,同时检测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患儿的脑脊液。结果 此种RT-PCR可检测42种EV的标准血清型,所用毒株在10-1TCID50时仍可见到194bp的阳性条带。检测了32例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患儿的脑脊液中EV-RNA,18例为阳性(56.3%)。EV-RNA阳性患儿的昏迷、瘫痪、抽搐、CSF-蛋白质及低密度灶数(CT)分别为4(22.2%)、8(44.4%)、12(66.7%)、462mg/L(x)及4(22.2%);EV-RNA阴性患儿的昏迷、瘫痪、抽搐、CSF-蛋白质、及低密度灶数(CT)分别为10(71.4%)、6(42.9%)、12(85.7%)、386mg/L(x)及4(28.8%),仅昏迷发生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用通用引物建立的RT-PCR诊断EV性脑膜炎和脑炎,具有广谱性、特异性、敏感性及简洁、快速的特点,诊断EV性脑膜炎和脑炎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孙贞  段英梅 《山东医药》2003,43(31):22-23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脑膜炎、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等,现已成为严重的院内感染病原菌,并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们通过痰培养及药敏试验诊断58例医院获得性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肺部感染患  相似文献   
6.
孙贞  李小明 《放射学实践》2003,18(10):756-756
目的 :应用CT骨吸收测定法 (CT osteoabsorptiometry ,CT OAM)显示和量化软骨下骨矿化过程的功能性CT研究。方法 :用螺旋CT(西门子AG)单层扫描仪对 46例外翻 (halluxvalgus ,HV)患者患侧的跗趾关节 (TMT)和跖趾关节 (MTP)进行扫描 (矢状位 ,1/1/1mm)。应用容积重建技术 (volumerenderingtechnique ,VRT) ,将软骨下骨密度的像素按节段划分排列 ,分成 10个密度值组 (从 2 0 0~ 12 0 0HU ,变化梯度为 10 0HU)。拇外翻 (HV)的严重程度按放射学测定的HV角度 (前后投照法 )判定。结果 :CT骨吸收测定法能够产生所有 4个关节表面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的白细胞(WBC)分类计数与ImmuKnow法检测CD4^+T细胞内的腺苷三磷酸(ATP)值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一种快速判断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方法选择50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受者术后1周至1个月内的样本,进行WBC分类计数并采用ImmuKnow法检测CD4+T细胞内ATP值,分析两者的相关性。随机选择5例肝移植受者于术后1、2、3、4、5周分别重复检测上述指标,进一步验证两者动态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50例行肝移植受者ImmuKnow法ATP值为446.7±219.1μg/L,WBC总数为(8.08±3.62)×109/L,与ImmuKnow法ATP值的相关系数(r)为0.659(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为(6.07±3.07)×109/L,与ImmuKnow法ATP值的r为0.593(P〈0.001);单核细胞计数为(0.53±0.25)×109/L,与ImmuKnow法ATP值的r为0.371(P=0.006)。淋巴细胞计数为(1.13±0.69)×109/L,与ImmuKnow ATP值无相关关系(r=0.138,P=0.135)。5例肝移植受者术后重复检测,WBC总数的变化与ImmuKnow法ATP值的变化呈正相关,r均〉0.5,但由于样本量较少,仅有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WBC计数与CD4^+T细胞ImmuKnow法ATP值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WBC计数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ImmuKnow法ATP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鲍曼不动杆菌是1986年巴斯德研究所的Bouvet通过DNA杂交将不动杆菌分为6种之一,它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湿热环境中,属于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伤口感染、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等,现已成为严重的院内感染病原菌,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并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因此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了解其临床感染特点,对有效治疗和预防该菌感染非常重要。本文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确诊的58例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2002年1月~2003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男性性病患者进行尿道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并将该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产黑脓素的少见。我们先后从不同患者眼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6株。 一、菌株来源 6株产黑脓素的铜绿假单胞菌均来自我院眼科送检的眼分泌物标本,按常规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 二、生长特征分泌物接种于血平板,37℃培养24 h,生长出灰白色、湿润、毛玻璃样菌落,有明显溶血环。在营养琼脂上产生黑色水溶性色素,3~5 d后整个培养基变黑。涂片染色为革兰阴性杆菌,鞭毛染色为1~3根,运动活泼。 三、生化反应 O-F试验氧化。氧化酶、枸橼酸盐、精氨酸水解酶、DNA酶、乙酰胺酶、丙二酸盐、硝酸盐还原均阳性;麦芽糖、乳糖、尿素、硫化氢、吲哚、棉子糖均阴性。 四、药敏试验(K-B法) 除1株外,对头孢唑啉、多粘菌素B均敏感。对羧苄青霉素3株敏感,3株耐药;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四环素均耐药。 五、讨论铜绿假单胞菌能产生弹性蛋白酶和溶蛋白酶,造成角膜结膜炎。眼部感染本菌能引起角膜穿孔而失明。因此对眼部分泌物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不容忽视,应及时作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