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87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为了提高改良UPPP术后疗效,术中切除部分腭咽肌,并对术后疗效、咽腔成形特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经Apneagraph睡眠呼吸监测阻塞定位仪(AG)、纤维鼻咽喉镜结合Müller检查及鼻咽部3D-CT确诊的OSAHS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于全身麻醉下行传统的改良UPPP术,术中不切除部分腭咽肌;实验组56例,于全身麻醉下行改良UPPP术,术中切除部分腭咽肌。术后半年内每个月通过复查或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是否出现鼻腔反流、耳闷及听力下降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采用嗜睡程度评估量表(ESS)评价嗜睡状态,应用t检验与术前ESS评分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术后6个月应用AG评价疗效。通过测量悬雍垂长度(L1)、软腭游离缘与咽后壁距离(L2)及鼻咽峡宽度(L3)了解咽峡成形结构特点,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假设检验并评价各测量值与疗效的关系。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实验组显效50例(89.29%),有效6例(10.71%);术前ESS评分11.74±2.48,术后3.84±2.05。对照组显效19例(73.08%),有效7例(26.92%);术前ESS评分11.91±2.40,术后6.92±2.4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半年内两组均未见耳闷、听力下降、自家音增大等反映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并发症,半年后两组咽腔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L1分别为(5.91±3.38)mm和(6.20±3.76)mm(P>0.05);L2分别为(15.70±3.29)mm和(15.35±1.44)mm(P>0.05);L3分别为(20.54±3.33)mm和(16.43±2.21)mm(P<0.05),说明实验组的术后L3明显增宽。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术后疗效与L2手术前后的差值和L3手术前后的差值有线性回归关系,并与二者呈负相关。由标化回归系数看出,L3手术前后的差值对术后疗效影响最大。结论:切除部分腭咽肌的改良UPPP通过有效增加术后鼻咽峡宽度提高了手术疗效,并且术后未出现咽鼓管功能、软腭功能、吞咽功能及构音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79岁,因进行性呼吸困难4个月于2008年4月入院。患者咽异物感2年,同时伴轻度呼吸困难。近半年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患者入院时呈Ⅱ度呼吸困难,间接喉镜检查见球型光滑带蒂新生物位于右侧杓区和  相似文献   
3.
喉室异物1例     
患者,女,69岁。主诉进食后呼吸困难2h。2h前患者吃苹果后出现呛咳,继而出现持续性声嘶,咽喉部疼痛,且自感吸气时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体检:患者精神紧张,神智清,呼吸25次/min,脉搏72次/min,心率72次/min,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三凹征(+),吸气时喉鸣(+),气管居中,双肺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心脏听诊率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电子喉镜检查示:会厌黏膜光滑,声门处可见异物,嵌顿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2岁,伴鼻咽部异物感3年,近半年出现反复咯血性痰,时有双鼻塞。查体:鼻中隔左偏,双下鼻甲肥大。鼻内镜检查:双鼻腔通畅未见新生物,双鼻腔后端可见新生物遮挡后鼻孔。电子鼻咽镜所示(图1):不规则椭圆形态新生物占据鼻咽部,新生物表面黏膜不光滑,呈糜烂溃疡样,覆污秽分泌物,质地较脆,触之易出血,新生物遮挡双侧鼻腔后端,似有根蒂连于鼻中隔后游离缘,紧邻双侧圆枕。鼻窦CT所示(图2):鼻咽部可见一不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病程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咽鼓管上隐窝的大小,探讨咽鼓管上隐窝的形态学改变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颞骨薄层CT摄片方法,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上隐窝的大小进行测量.结果 患耳的咽鼓管上隐窝形态较正常耳小,不同病程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患耳咽鼓管上隐窝形态(前后径、垂直径与高度)改变无显著差异(t检验,P>0.05).结论 患耳咽鼓管上隐窝与正常耳相比,其较小的形态可能在疾病发生前已经存在,而非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提示咽鼓管上隐窝的形态可影响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形成.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手术治疗中,尤其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中,应在术中扩大咽鼓管上隐窝,改善中耳气体引流通道,以期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总结乳突根治术后长期流脓患者鼓室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对63例乳突根治术后长期不干耳患者再次施行乳突根治术,同时行乳突充填术及鼓室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经1~2月局部换药均获干耳,外道形态接近自然宽大的外耳道,气导听力较术前获得改善.结论 病灶清除不彻底,术腔难于清理是乳突根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乳突腔彻底开放,轮廓化,适度充填乳突腔,配合鼓室成形术,可以获得近似正常的外耳道,并且能有效改善听力.  相似文献   
8.
背景:以往多采用同种异体软骨听骨赝复物作为听骨链重建的材料,近年来羟基磷灰石听骨赝复物已广泛地应用于鼓室成形术的临床工作中.而目前有关两种听骨赝复物在鼓室成形术、听骨链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比较尚无相关报道.目的:比较两种听骨赝复物的临床疗效,旨在探求更适宜临床推广应用的听骨赝复物.方法:将进行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术的慢性中耳炎患者60例分为同种异体软骨听骨赝复物组和羟基磷灰石听骨赝复物组,两组在术前、术后进行纯音听力测试,以语言频率区(0.5,1.0,2.0 kHz)听阈气导平均值及气骨导差平均值统计,取最后一次(至少6个月以后)复查听力结果作为组间对比指标之一.同时记录两组病例移植鼓膜愈合情况,即移植鼓膜良好上皮化的时间,两组听骨赝复物的脱出率.结果与结论:在相同病变类型、相同术式患者中,同种异体软骨听骨赝复物与羟基磷灰石听骨赝复物植入后听力恢复水平方面差异不显著(P > 0.05),术后移植鼓膜愈合情况方面差异不显著(P > 0.05).在相同病变类型、相同术式的术后赝复物脱出率均为0.提示同种异体软骨听骨赝复物与羟基磷灰石听骨赝复物在慢性中耳炎患者行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术中的临床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神经反应遥测(NRT)技术,观察人工耳蜗植入后不同时间段的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CAP)阈值变化,探讨其对人工耳蜗术后调机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33例使用Nucleus CI24R(CA)型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于术中及术后1、1.5、2、4、6个月进行ECAP 阈值测试,统计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 33例165个电极的波形检出率为93.3%。电极1、7、11、17、22的术中ECAP阈值与术后30d开机时的ECAP阈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测试电极,随术后开机时间的增长,ECAP阈值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后不同测试时间ECAP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CAP检出率高,术中可用于检测神经反应;术后可协助估算患者的行为反应T、C级,指导调机,尤其对儿童患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