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医疗单位为主体的残疾儿童社区网络,对智残及脑瘫患儿如何进行社区家庭康复训练受到各阶层人士的高度重视。自2003年6月起,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所在地总共13个街道的122250名0~18岁户籍少年儿童。1.2方法由区卫生局直接领导,区所在地残联及区妇幼保健所组成残疾儿童网络领导层,并由其各自所辖的街道及地段医院组成网络成员,见表1。参加调查的相关人员先集中进行筛查和诊断方法的应用培训,然后于2003年6月1日~30日对13个街道户籍儿童逐一入户调查,调查表由残联和妇幼保健所统一制定。残疾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院妇科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情况,分析妇科疾病谱,制定护理策略,构建和谐的护惠关系.方法:根据我院妇科2009年住院病人统计资料,对2157名妇科住院病人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子宫肌瘤,异位妊娠,卵巢良性肿瘤分别占妇科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前三位.结论:通过了解医院妇科住院病人的疾病构成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实践,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吴凤琴  姚秀华  耿艳华 《重庆医学》2007,36(13):1335-1336
自1992年腹腔镜被用于良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以来[1],该技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诊断和治疗妇科疾病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有关专科护士的基本概念、基本认定标准、专科资格培训与工作岗位设置、工资体系及国内对专科护士工作职责和工作模式的调查进行综述,提出急救专科护士的培训目标和职能定位,完善急救专科护士制度,研究衡量其作用的量化指标,明确急救专科护士工作职责范围和工作模式,争取政策支持,保证急救专科护士在专科临床具有行使临床护理专家功能角色的权利和相应的职称和工资待遇,建立权威的CNS资格认证机构,实行2~5年一注册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急救专科护士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宫腔镜联合应用在女性不孕症诊治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74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不孕)应用腹、宫腔镜联合诊治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比较腹、宫腔镜联合检查和单独检查结果 的差异;比较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与输卵管插管通液的通畅率,观察输卵管手术后的再通率.结果 不孕病因主要有盆腔粘连(占50.80)%,输卵管阻塞(占42.25%),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占25.67%),子宫内膜息肉(占13.90%),多囊卵巢(占11.76%),子宫肌瘤(占6.42%).腹、宫腔镜联合检查阳性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输卵管插管通液/疏通术较子宫输卵管造影通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腹、宫腔镜联合手术后输卵管再通率为40.92%.结论 应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术能直观、准确、全面地了解不孕症在盆腔、宫腔方面的病因,并予以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宫腔镜联合应用在女性不孕症诊治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74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不孕)应用腹、宫腔镜联合诊治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比较腹、宫腔镜联合检查和单独检查结果的差异;比较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与输卵管捅管通液的通畅率,观察输卯管手术后的再通率。结果不孕病因主要有盆腔粘连(占50.80)%,输卯管阻塞(占42.25%),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占25.67%),子宫内膜息肉(占13.90%),多囊卵巢(占11.76%),子宫肌瘤(占6.42%)。腹、宫腔镜联合检查阳性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输卵管插管通液/疏通术较子宫输卵管造影通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腹、宫腔镜联合手术后输卵管再通率为40.92%。结论应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术能直观、准确、全面地了解不孕症在盆腔、宫腔方面的病因,并予以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改良肌内注射法缓解注射时疼痛的观察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姚秀华 《护理学杂志》2002,17(6):445-445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 ,笔者对在我科住院的 10 9例病人采用改良注射法进行肌内注射 ,有效地减轻了其疼痛程度。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 9例中 ,男 6 3例、女 4 6例 ,年龄 15~ 6 1岁 ,平均 (5 1 2± 12 7)岁。病人感觉、表达能力正常。1.2 方法1.2 .1 操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 ,每例病人应用传统法与改良法各注射 1次 ,肌内注射部位均为右侧臀大肌 ,针头型号相同。两种方法均由笔者进行 ,操作时由另一护士 (专人 )观察病人面部表情 ,当即评价其疼痛程度。传统注射法按文献 [1]给出的方法操作。改良注射法是用…  相似文献   
8.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护理体会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夏广敏,姚秀华近年来,国内外采用全巨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取得良好效果。据国内文献报道,单用维甲酸治疗APL完全缓解率达85%;维甲酸合并化疗完全缓解率76.4%...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肥厚型鲜红斑痣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导致皮损肥厚的相关因素。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安徽省立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成人鲜红斑痣患者纳入研究。分析肥厚型鲜红斑痣患者临床特点,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皮损肥厚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收集资料完整的成年鲜红斑痣患者262例,其中肥厚型鲜红斑痣82例,男30例,女52例,年龄18 ~ 54岁,中位年龄32.5岁;66例(80.48%)表现为斑块样肥厚型,9例(10.98%)为丘疹/结节型,7例(8.54%)为混合型。肥厚型鲜红斑痣患者年龄 ≥ 30岁者占56.10%(46/82),皮损面积以11 ~ 30 cm2为主(41.46%,34/82),皮损颜色以紫红色为主(85.36%,70/82),与扁平型鲜红斑痣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559、10.580、90.630,P < 0.05),而性别、Fitzpatrick皮肤分型、皮损部位及皮损分布与肥厚无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30岁(OR = 2.889,95% CI:1.459 ~ 5.721)、皮损呈紫红色(OR = 19.984,95% CI:5.704 ~ 70.023)是鲜红斑痣肥厚的相关因素。 结论 年龄≥ 30岁和皮损颜色呈紫红色是肥厚型鲜红斑痣患者肥厚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