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种用于基因表达谱分析的基因芯片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SLE患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建立一种新型的基因芯片技术用于分子发病机理的研究。方法: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单链cDNA、双链cDNA,体外转录合成生物标记的cRNA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通过抗体的检测标记荧光染料Cy3,基因芯片扫描仪进行图像扫描。结果:该方法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稳定性,SLE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鉴定出94个基因存在表达差异。结论:该方法能在较少起始标本量的情况下,有效地进行SLE致病基因的筛选,更好的理解SLE发生的分子机理,并且可在其它疾病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白塞氏病相关抗原的重组表达及抗原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inectin的抗原性,为下一步研究Kinectin在白塞氏病中的意义奠定基础。方法:从人Hep2细胞抽提RNA,利用RT—PCR扩增能覆盖Kinectin全长的3个片段,其位置分别相当于氨基酸22—510(kin—5),503-994(kin-M)和920-1346(kin-3)。将扩增的PCR片段克隆到pET42—a( )载体中,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用白塞氏病病人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构建的3个表达Kinectin部分片段载体(pET/kin—5、pET/kin-M和pET/Kin-3)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DNA测序符合率为99%,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相应的肽段。8份阳性血清中,用Western blot分析发现,6份血清与kin-M反应,5份血清与kin-3反应,只有一份血清与kin-5有反应。结论:成功地构建表达覆盖Kinectin全长的3个载体,并初步发现Kinectin的抗原性可能主要位于其中间段和羧基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异构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或感染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SLE活动组(34例),SLE合并感染组(28例),正常对照组(29名)的OAS1、OAS2、OASL的mRNA表达。结果SLE活动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AS1、OAS2、OASL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感染组3者表达均较SLE活动组为低(P<0.01)。SLE合并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AS1的表达仍增高(P=0.000)、OAS2的表达增高不明显(P=0.124)、OASL的表达则明显降低(P=0.01)。Logistic回归显示OASL表达减低构成SLE合并感染的预测因子(P<0.01)。结论初步提示OAS异构体表达格局,特别是OASL,可能成为SLE活动和感染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自身抗体的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及多系统损害为特征,临床表型具有相当大的异质性。SLE的发病机制长期以来是风湿免疫研究领域的难点。最近,数个独立的、样本量达数千例的SLE患者全基因组扫描的病例对照研究相继发表在2008年初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自然·遗传学》上。上述研究除了为发现SLE易感基因提供了直接证据外,同时为从基因组水平认识SLE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
以急进性肺间质病变为突出表现的无肌炎的皮肌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以急进性肺间质病变为突出表现的临床无肌炎的皮肌炎的临床特点转归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8—2005年住院的成人特发性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202例,按临床无肌炎的皮肌炎(CADM)、典型DM、PM进行分组,有无合并临床肺间质病变(ILD)进行分层。对随访的145例DM/PM行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预后和危险因素。横断面研究用Logistic回归分析ILD相关的预测因子。结果①存在临床ILD是DM/PM预后的最重要危险因素,OR为4.826(95%CI为1.60~14.56.P=0.005);而亚临床ILD与无ILD的DM/PM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ADM、典型DM、PM之合并临床ILD存在不同的病情经过。CADM-ILD呈急进性ILD的临床模式,其6个月存活率仅为40.8%,中位数存活时间仅为10.2个月;而典型的DM-ILD呈现“次急进性”(sub-rapid progressive)的临床模式,5年存活率为54.0%,中位数存活时间为90个月;PM-ILD则为慢性经过,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72.4%和60.3%,中位数存活时间可达10年,部分DM-ILD和个别PM-ILD患者也可呈现急进性ILD的疾病模式。③Logistic回归显示:四肢近端肌力OR 3.374(95%CI 1.729~6.583,P<0.01)和血沉OR 1.025 (95%CI 1.002~1.049,P=0.032)与临床ILD呈正相关,血白蛋白水平OR 0.877(95? 0.792~0.970,P= 0.011)则与临床ILD呈负相关。④随访CADM(28例)的病程为3~80个月,其中CADM-ILD超过半数在1年内死亡(12/21);而病程>24个月的CADM(8/28例)预后良好。对于无ILD的CADM,主要予中小剂量的激素(<0.5~1mg·kg~(-1)·d~(-1))治疗,而CADM-ILD则多接受较大剂量的激素(≥1~2mg·kg~(-1)·d~(-1)),且多联用包括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霉酚酸酯在内的细胞毒药物,但对呈急进性ILD者缺乏疗效。⑤DM/PM随访病例的病死率为24.8%(36/145例),ILD及其并发症作为直接死因的占69.4%(25/36例),与ILD无直接相关的感染占25.0%(9/36例)。纵隔(皮下)气肿,气胸发生率占所有DM/PM-ILD的9.3%(8/86例),也是提示预后不良指征之一。结论ILD是DM/PM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最重要危险因素。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DM/PM疾病分类模式:即DM/PM是皮损、肌炎和ILD三个维度上相组合的立体疾病谱。CADM是该疾病谱的组成部分,CADM-ILD可呈急进性,是疾病谱中特殊的临床表型。  相似文献   
6.
补肾化毒法治疗SLE的理论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补肾化毒中药“狼疮静颗粒”治疗活动性SLE取得较好疗效,动物实验明确了该药对狼疮动物模型的部分免疫机理。本文着重探讨了补肾化毒法治疗SLE的理论机制。通过1967例SLE临床证型分析,探讨了SLE病变机理;通过理论分析,认为本病肾虚为本,毒瘀为标,基于病机,方附法出;最后指出补肾化毒法不是活动性SLE唯一治法,临症应重视辨证。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类风湿关节炎 (RA)的治疗用药分为 :经典的非甾类消炎药 (NSAIDs)和作为二线用药的改变病情的抗风湿类药(DMARDs)或称慢作用抗风湿药 (SAARDs)。由于 90 %的RA患者在发病 2年内即出现骨侵蚀 ,所以早期积极地使用DMARDs的策略已被普遍接受[1] 。但由于该类药物有较严重的副作用及 /或疗效不佳 ,患者个体平均使用DMARDs的时间仅为 2~ 3年 ,而使用超过 5年者仅占总数的 2 0 %。近年来 ,随着对RA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用于阻断RA发病环节中的靶位点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和调节剂不断问世 ,取得作者单位 :2 10…  相似文献   
8.
成人斯蒂尔病:仍然是个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斯蒂尔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AOSD)是以发热、皮疹、关节痛,炎为三大临床表现,常有网状内皮系统(RES)累及(如咽峡炎、淋巴结、肝脾肿大),以急性时相反应为突出的实验室特征(白细胞、血清铁蛋白增高)的系统性风湿病。从1897年病理学家George F.Still首先报道.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全身型”幼年性类风湿关节炎(JRA).到1971年Eric Bywaters正式定名本病,至今对AOSD仍然知之甚少,AOSD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诊断目前还是排除性的,主要还是经验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2(STAT2)实时定量表达与SLE疾病特异性和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44例SLE患者、27例非SLE患者与58名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取外周血抽提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运用SYBR green dye Ⅰ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MR)法检测患者组和对照组的STAT2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并与病情活动度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其意义.结果 SLE患者组的STAT2定量表达(5.2±1.7)高于非SLE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4.3±1.1,4.5±1.2,P均<0.01);SLE活动组的STAT2表达(5.2±1.5)高于非活动组(4.8±2.9,P<0.01);SLE患者组的STAT2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000和尿蛋白值之间呈正相关(r=0.317,0.309,P均<0.01),与血清补体C3水平呈负相关(r=-0.449,P<0.01).结论 转录因子STAT2在外周血细胞中的异常表达与SLE的发病机制有关,STAT2 mRNA定量表达水平的升高与SLE患者病情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