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带血管腓骨头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应用带血管腓骨头移植治疗桡骨远端良性复发肿瘤及恶性骨肿瘤患者6例,年龄17~ 53岁,平均32.5岁.其中3例患者为多次手术后复发.患者均知情同意后,行肿瘤En-bolc 切除,采用带血管腓骨头移植重建骨缺损及桡腕关节,同时行内固定术,移植腓骨长度为11~ 16 cm.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19个月.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移植腓骨均获骨性愈合,部分患者已行内固定取出.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为55~90分,平均82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1例,良4例,中1例;优良率83.3%.结论 带血管腓骨头移植用于修复桡骨远端肿瘤性骨缺损是可行的,尤其是对于桡腕关节的骨支架支撑重建具有其独特的优点,但仍需积累更多病例及更长期的随访,以观察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L-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在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遂宁市中心医院关节外科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93例,纳入初次单侧置换患者,排除双侧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L-DAA组(45例)及PLA组(48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对两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围手术期各项指标(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前血红蛋白值、术后第1天及第7天血红蛋白值、切口长度、平均住院日)、术前及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术后影像学评价、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1.7±1.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两组在BMI值、术前Harris评分、术前血红蛋白值、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影像学评价、术前及术后VAS评分以及平均住院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的失血量、术后第1天及第7天血红蛋白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后外侧入路组的失血量更多,而术后第1天和第7天的血红蛋白值更低(t =0.361、0.484,均为P < 0.05);同时术后3个月患侧Harris髋关节评分L-DAA组高于PLA组(t =0.572,P < 0.05);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DAA组术后均未发生人工关节脱位,PLA组术后出现2例人工关节后脱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465,P < 0.05)。L-DAA组术中发生2例股骨近端骨折,PLA组术中未发生股骨近端骨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0.587,P < 0.05)。 结论两种THA手术入路均能取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其中L-DAA相较于PLA而言能减少手术创伤,更快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符合快速康复(ERAS)理念。  相似文献   
3.
银毅  陈刚  叶永杰 《四川中医》2010,(2):103-104
目的:观察中药敷料贴脐消除骨折术后腹胀的疗效。方法:对160例骨折术后患者腹胀随机分成排气汤组、敷贴组和对照组,观察消除腹胀的疗效。结果:排气汤组和敷贴组对骨折术后腹胀有明显的疗效(P0.05)。结论:中药敷料贴脐因显效、方便,可以作为治疗骨折术后腹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选择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意义.方法 对63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DHS、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PFN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 经术后4~30个月随访,其中DHS优良率为72.73%.股骨近端解剖钢板为83.33%,PFN为81.25%,人工髋关节置换优良率为91.67%.结论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应根据全身情况、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类型等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达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孙官军  叶永杰 《四川医学》2010,31(12):1880-1882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发病后将持续发展,导致关节而塌陷最终发生骨关节炎。尽管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做了大量研究,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各种原因导致股骨头血循环障碍,各种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减少,骨代谢不平衡而致坏死发生进展。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诊治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及其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手术对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本组21例,23膝,男13例14膝,女8例9膝,其中左膝11侧,右膝12侧;年龄28~74岁,平均48.6岁;病史1月~66月,平均18月;初次就诊20例22膝,外院开放手术后复发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常规X线检查,部分病员行CT或MRI检查。手术行关节镜检,瘤体和病变滑膜切除,记录该病在关节镜下的表现形式(滑膜表面型、滑膜层包裹型、关节囊纤维层包裹型、游离体型)及关节内合并症,样本全部送病理检查。术后加压包扎、局部冰敷并按计划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1例23膝,其中滑膜表面型6膝、滑膜层包裹型4膝、关节囊纤维层包裹型2膝、游离体型11膝,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所有病例获得了12~42月,平均28个月随访,未见复发,患肢功能良好;术前Lysholm评分(62.4±4.2)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47.2±3.6)分;术后12月复查Lysholm评分(80.3±4.6)分;IKDC主观评分(87.4±4.1)分。结论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显露充分,病灶切除彻底,术后功能恢复理想,对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具有较高的诊治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外源性壳聚糖对膝骨性关节炎关节功能的影响,并与透明质酸钠比较。方法将42例膝骨性关节炎随机分为壳聚糖组20例(26膝)和透明质酸钠组22例(28膝),患膝关节腔注射1%壳聚糖2m l或1%透明质酸钠2m l,1个月内注射3次为1个疗程,1年内4个疗程。测定治疗后1、4、7、12个月关节功能指数,检测关节液中IL-1、IL-6和TNF-α水平改变。结果壳聚糖组治疗、4、7、12个月后的关节功能指数分别为8.6±1.8、7.3±1.7、5.6±1.9,显著好于治疗前,第1、4、7、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19.2%、42.3%、50.0%和65.4%,但与透明质酸钠组比较无显著区别。两组患者关节液IL-1、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外源性壳聚糖与透明质酸钠均能有效缓解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侯平  叶永杰  欧力  银毅  张智 《医学综述》2008,14(9):1430-1431
目的评价自锁型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锁型带锁髓内针治疗骨折78例,均采用自锁型带锁髓内钉治疗。结果经3个月至3年随访,未发现有骨折移位,主钉及锁钉弯曲、变形、断裂等现象。髋、膝、踝关节活动正常。X线片显示骨折延迟愈合2例,不愈合2例,其余均显示折线模糊或有连续骨痂,内固定器位置正常。结论自锁型带锁髓内针具有切口少,操作简便,固定安全可靠等优点,同时无须C臂X光机,能早期功能锻炼,较传统带锁髓内针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叶永杰  康小平  罗斌  阳波 《四川医学》2009,30(3):383-384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在治疗长段、复杂、粉碎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锁定钢板治疗36例股骨、胫骨长段粉碎性骨折。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20个月的术后随访,平均13.2个月,除1例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改为外固定支架外,其余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无畸形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锁定钢板在治疗长段、复杂、粉碎性骨折中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与其亚洲改进型(PFNAⅡ)在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近期疗效差异。方法随访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完成的53例65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随访14~36个月,平均24.5个月。PFNA治疗组22例,PFNAⅡ组31例。记录并比较其年龄,骨折类型(AO分型),术前合并症,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术后首次行走时间,测量术后初次X线片检查的尖顶距(TAD)并记录术后2周Harris评分;随访记录术后内固定有否切出股骨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大腿疼痛情况及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病例术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随访时间内未发现感染及骨折不愈合,无刀片切出股骨头;PFNAⅡ组手术持续时间低于PFN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FNA组,术后12个月大腿疼痛明显低于PFNA组,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其余各项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PFNAⅡ均可实现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固定;PFNAⅡ操作更为顺畅,可有效降低术后大腿疼痛发生率,更适合身材相对瘦小的亚洲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