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大面积、多发性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采用手术切除、部分切除术;Nd:YAG 激光表面光凝术、深部血管畸形的翻瓣激光术;特殊部位的血管畸形用平阳霉素瘤腔注射或环扎注射术。并将上述各方法在不同个体综合应用。结果:16例多发性血管畸形患者,经一次或数次治疗,14例达到治愈效果,2例有效;随访2月至3年无复发,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大面积多发性血管畸形采用手术、Nd:YAG 激光表面光凝术、翻瓣激光术、平阳霉素瘤腔注射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硬腭延长法改善腭咽闭合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裂隙宽度1.0~1.5 cm的病例(硬腭延长法12例,两瓣法3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X线头颅定位侧位(静止位、发/i/位)片,比较腭部的延长程度及腭咽闭合功能.结果 硬腭延长法与两瓣法比较硬腭相对长度(ANS-PNS/ANS-PPW')、腭帆提肌附着点位置(U-E/PNS-U)、矢状位的腭咽闭合程度(E'-PPW/PNS-PP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软腭相对长度(PNS-U/PNS-PPW')、发音时软腭的伸长量(PNS-E'-PN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两瓣法比较,硬腭延长法能有效地延长硬腭,改善腭咽闭合功能,为临床良好的腭裂整复术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我科1980~1990年采用组织瓣即刻修复肿瘤术后缺损44例(45块组织瓣),计12种类型:额瓣5块,前臂皮瓣3块,肩胛皮瓣1块,胸三角皮瓣1块,胸大肌肌皮瓣13块,胸锁乳突肌肌皮瓣4块,背阔肌肌皮瓣3块,斜方肌肌皮瓣4块,髂骨肌瓣5块,肋骨胸大肌皮瓣2块,锁骨胸锁突肌皮瓣2块,舌瓣2块。总成活率为88.9%(40/45)。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3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颌骨病变性骨腔清除术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骨腔定位正确与否是决定手术效果的关键。该手术操作简便,疗效可靠,不会出现神经受损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2003年至今收治的黄磷引起的化学性骨髓炎1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31~45(平均36)岁.发生部位:9例发生在下颌骨,磨牙区;1例发生在上颌骨,前牙区.6例患者均有黄磷接触史,时间11个月~7 a.  相似文献   
6.
佘小明  谭芳  张倩  胡劲松  郑之峻 《贵州医药》2012,36(10):901-903
牙移植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由Hale首先将未发育完全的下颌第三磨牙成功移植并取代下颌第一磨牙而著称[1].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短时间内达到其他修复方法难以模拟的美观和功能,而且随着移植牙对颌骨及牙槽骨的局部刺激,可以逐渐促进新骨的沉积,是现代口腔医学较为理想的一种生物修复方法[2]. 随着移植牙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全景片和普通X线片仅仅通过二维图像已经不能满足众多疑难病例的检查评估,给牙移植手术带来了很多不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MP复合植骨体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选用贵州小型猪16只,人工制造下颌骨缺损,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植入BMP复合植骨体,对照组植入牛松质骨。术后1周后,用荧光标记物依次连续给药,通过X线、组织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成骨情况。并于术后术后1、2、4周采静脉血检测血清钙(Ca)、血清磷(P)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有大量的新骨形成。结论:BMP复合植骨体能较好的修复下颌硬骨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8.
组织细胞增生症X是一类原因不明的疾病。包括勒——雪氏病,韩——薛——柯氏病,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其共同特点为非感染或脂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本病临床少见,且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征性,导致诊断困难。我科曾收治两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标教学法是以Bloom[1]的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设置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量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一切教学活动均围绕达到教学目标这条主轴去进行,强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背景:前期动物实验证实,骨诱导活性材料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很强的成骨能力,用于临床修复腭裂骨缺损是否也县有同样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植入成品骨诱导活性材料修复腭裂硬组织缺损,以植入后3个月CT扫描三维重建硬聘组织评估其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实验,于2007-01/2008-04在贵阳市口腔医院完成.材料:成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牛松质骨植骨体)由天津中津生物发展有限公司提供,为白色块状,大小1.0 cm×1.0 cm×0.3 cm,质量0.5g.方法:随机选取20例年龄在2~12岁的先天性正中Ⅱ度腭裂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植骨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单纯两瓣法修复腭部软组织缺损:植骨组采用两瓣法修复腭部软组织缺损的同时,植入骨诱导活性材料修复硬腭骨组织缺损.主要观察指标:对比观察软组织愈合情况;术后3个月CT检查并三维重建硬腭组织,对比观察裂隙两边成骨组织情况.结果:术后7 d对照组和植骨组患者腭部软组织均达到良好的一期愈合,无排异反应;术后3个月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植骨组骨诱导活性材料完全骨化并与周围骨组织融合,新生骨组织与原有骨组织无明显差异,硬腭连续性得到恢复.对照组腭部软组织封闭良好,硬腭骨组织连续性较术前没有明显改变,裂隙仍然存在,但可以看到裂隙在一定程度上变窄.结论:骨诱导活性材料组织相容性好,成骨作用明显.应用骨诱导活性材料修复腭裂骨缺损,能育效弥补腭裂的硬腭骨性缺损,更好地恢复硬腭的完整性,为聘部肌肉等软组织正常解刮结构的恢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