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加强心理护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奥替溴铵、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患者出院6周后进行随访,比较2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和疗效。结果 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结论 加强心理护理可提高腹泻型肠易激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急诊栓塞治疗在颅底骨折致耳鼻口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入住巴南区人民医院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外伤后颅底骨折伴耳鼻口大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者,均进行双侧颈外动脉造影,确定出血责任动脉后,尽量超选择插管到出血动脉,用明胶海绵颗粒经导管缓慢注入进行栓塞.结果 13例患者中,颌内动脉出血6例,其中4例为蝶腭动脉出血,超选择插管成功后栓塞5例,1例未超选择成功插管后退管至颈外动脉主干进行栓塞治疗;7例未见明显出血动脉,常规在双侧颈外动脉主干舌动脉水平以上进行栓塞,所有患者栓塞后耳鼻口出血均停止,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治疗及时、安全、有效,可作为颅底骨折耳鼻口大出血的备选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HBV)相关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258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按照是否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分为研究组(142例,出血者)、对照组(116例,未出血者)。应用单因素分析HBV相关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再利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上述有差异的统计学资料进行进一步回归分析,最终探讨影响HBV相关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胃左静脉内径及血红蛋白为HBV相关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及胃左静脉内径为影响HBV相关肝硬化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BV相关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中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及胃左静脉内径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放化疗同期治疗及辅助化疗对Ⅲ~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评价鼻咽癌放化疗同期治疗及辅助治疗的毒副反应.方法:96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48例,采用常规放疗+同期化疗及辅助化疗;B组为对照组48例,单纯放疗.两组放疗方案相同,均采用6 MV X线外照射+6~12 MeV电子线,放疗技术为双面颈联合野DT 36 Gy后,改为双面颈联合小野避开脊髓加量放疗DT 34 Gy及下颈部切线野DT 50 Gy.鼻咽原发灶及阳性淋巴结区放疗DT 70~78 Gy,2 Gy/次,下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预防区DT 50 Gy.A组同期及辅助化疗方案为DDP 30 mg/m2,静脉滴入,d1~d3,或CBP 60 mg/m2,静脉滴入,d1~d5;5-FU 600 mg/m2,静脉滴入,d1~d5.3~4周为1个周期,放疗同期化疗2个周期,放疗后辅助化疗1、2周期.结果:A组3年无瘤生存率(DFS)为79.2%,B组为52.1%,鳘2=7.804, P=0.005;A组3年总生存率(OS)为83.3%,B组为64.6%,鳘2=4.381, P=0.036.结论: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能提高中晚期鼻咽癌的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和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D-IBS患者,记录治疗前后的腹泻、腹痛、腹胀评分及血清TNF-α、IL-8和IL-10含量(ELISA法),进行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和t检验评价丹参酮ⅡA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丹参酮ⅡA可明显降低D-IBS患者的腹泻、腹痛、腹胀评分,并降低TNF-α、IL-8水平,增加IL-10水平,治疗总有效率达90.77%。结论丹参酮ⅡA能有效地改善D-IBS症状,其作用可能与对TNF-α、IL-8、IL-10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7.
90例皮肤癌放射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单纯放射治疗的皮肤癌病例,探讨其临床疗效,美容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986年1月-1992年12月经病理证实,单纯放射治疗的皮肤癌共9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的5年生存率为68.9%,其中:T1期93.3%,T2期75%,T3期55.6%,T4期37.5%。T分型越早,5年生存率越高。其底细胞癌5年生存率81.1%,鳞状细胞癌5年生存率60.4%,基底细胞癌5年生存率高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和腹水内皮抑素(ES)对恶性及非结核良性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61例恶性腹水患者(A组)及47例非结核性良性腹水患者(B组)血清及腹水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及腹水ES含量,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A组患者腹水ES含量高于B组[(458.74±126.77) ng/ml vs.(362.07±103.82) ng/ml] (P<0.01);A、B两组患者血清ES含量相仿[(160.38±65.79) ng/ml vs.(151.48±67.77) ng/ml](P>0.05).A组血清ES与腹水ES水平无相关性(r=-0.167,P=0.198).以腹水ES 462.15 ng/ml为诊断界值时,其诊断恶性腹水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1%和85.1%,ROC曲线下面积0.727(95% CI为0.603-0.852,P=0.003).结论 ES可能成为新的恶性腹水潜在标志物,对良、恶性腹水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和IL-10的影响.方法 选取65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D-IBS患者,记录治疗前后的腹泻、腹痛、腹胀评分及血清TNF-α、IL-8和IL-10含量(ELISA法),进行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和t检验评价丹参酮ⅡA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丹参酮ⅡA可明显降低D-IBS患者的腹泻、腹痛、腹胀评分,并降低TNF-α、IL-8水平,增加IL-10水平,治疗总有效率达90.77%.结论 丹参酮ⅡA能有效地改善D-IBS症状,其作用可能与对TNF-α、IL-8、IL-10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US7促进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潜在机制。 方法根据TCGA数据库中肝癌数据集LIHC分析PUS7表达水平对肝癌患者的影响。敲低或过表达PUS7后,检测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能力。半定量蛋白质质谱以及遗传学操作鉴定PUS7影响肝癌细胞增殖的关键分子并分析其潜在机制。 结果低表达PUS7的肝癌患者较高表达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P<0.05)。敲低PUS7后,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P<0.05)、肝癌细胞中GSPT1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肝癌细胞中GSPT1 Ψ修饰下降(P<0.05);过表达PUS7后,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上升、肝癌细胞中GSPT1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肝癌细胞中GSPT1 Ψ修饰上升(P<0.05)。敲低GSPT1后,肝癌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过表达GSPT1后,肝癌细胞增殖能力上升(P<0.05)。PUS7敲除后肝癌细胞中GSPT1Ψ修饰下降(P<0.05)。在PUS7敲除细胞系中,过表达野生型PUS7后GSPT1Ψ修饰上升(P<0.05)。 结论PUS7通过调节GSPT1的Ψ修饰促进肝癌细胞HepG2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