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联合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法对手术室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4月32名手术室实习护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将2018年1月~4月35名手术室实习护生设为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法进行实习带教。比较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生开放性思想、分析能力、评判性思维信心、寻找真相4项评分及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求知欲、认知成熟度、系统化能力3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法可提高手术室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壶腹肿瘤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5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38例壶腹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51例良性肿瘤患者中,行肿瘤局部切除术3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例;187例壶腹癌患者中,行壶腹局部切除术2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2例.结果 无论是对于壶腹癌还是良性肿瘤,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行局部切除术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均P<0.05).壶腹部良性肿瘤行局部切除术组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x2=2.003).T1、T2期壶腹癌两种术式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4,x2=3.163);但T3、T4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局部切除术组(P=0.041,x2=6.309).结论 壶腹肿瘤对手术治疗的反应相对良好.对于良性肿瘤及T1~2期壶腹癌,局部切除可达到根治目的;而对于T3~4期壶腹癌,则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去甲基化药物5-AZA对miR-34a和miR-34c在肝癌细胞中表达的影响及其抑制肝癌细胞糖酵解的分子机制。方法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肝癌细胞系中miR-34a/c的表达以及糖酵解途径关键酶的表达;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miR-34a、miR-34c或用5-AZA处理肝癌细胞,用乳酸检测试剂盒、葡萄糖检测试剂盒分析miR-34a/c及5-AZA对肝癌细胞BEL7402糖酵解的影响;设计拯救实验研究5-AZA、miR-34a/c与肝癌细胞糖酵解调控的关系。结果 5-AZA可以诱导BEL7402肝癌细胞内源性miR-34a、miR-34c的表达上调(P0.01);过表达miR-34a/c可以抑制糖酵解关键酶LDH-A的表达(P0.05);LDH-A是miR-34a/c的潜在靶基因;敲低miR-34a/c的表达可以降低5-AZA对肝癌细胞BEL7302糖酵解途径的抑制作用。结论 5-AZA通过诱导miR-34a/c表达上调,发挥抑制肝癌细胞代谢方式转换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手术后继发出血的原因和干预时机,以优化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腹腔手术后继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原因、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  结果  6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腹腔手术后继发出血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49例,女性12例,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最多(50.8%,31/61),其次为肝脏手术(16.4%,10/61)和胃部手术(14.8%,9/61)。56例患者明确了出血原因,其中创面渗血和/或创面小动脉活动性出血24例(42.9%,24/56),吻合口出血11例(19.6%,11/56)。出血后多数患者采取手术止血(65.6%,40/61),成功率为87.5%;其次采取介入栓塞止血(24.6%,15/61),成功率为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功止血55例、死亡5例,1例患者放弃治疗。  结论  腹腔大手术后出血机率更高,手术止血效果可能优于介入栓塞止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导致远期胆管狭窄及闭锁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及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5例因胆囊切除手术时胆管损伤导致胆管狭窄及闭锁远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远期并发症包括:肝总管完全闭锁2例,肝门部胆管狭窄2例,胆肠吻合口狭窄1例.其中,2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3例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损伤部位按Strasberg分型包括:E1型、E2型、E3型各1例、E5型2例.5例胆管损伤远期并发症患者,均于经皮肝胆管穿刺造影及引流减黄治疗后进行手术探查及胆道重建.手术方法包括肝门部肝管成型、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术后均恢复良好出院.5例患者均随访7年以上,未再发生梗阻性黄疸及胆道感染,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 对医源性胆管损伤导致胆管狭窄及胆管闭锁远期并发症患者,应先施行经皮肝胆管穿刺造影及引流治疗,待黄疸及炎症控制后二期手术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耐心细致解剖肝门、将损伤近端正常胆管组织与空肠吻合及保证吻合口足够大是手术治疗成功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组织病理阴性的可能原因。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再次手术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再次手术组织病理结果分为组织病理阴性组和组织病理阳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首次手术临床资料、再次手术前超声声像特征及再次手术术式差异。  结果  共纳入218例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再次手术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其中男性70例, 女性148例, 男女比例1:2.11;平均年龄(43.7±12.7)岁。所有患者均在术前临床诊断肿瘤复发转移, 其中组织病理阴性组27例, 组织病理阳性组191例。与组织病理阳性组相比, 组织病理阴性组患者年龄较大[(49.3±12.6)岁比(42.9±12.5)岁, P=0.013], 首次手术为多中心病灶的比率较低(7.4%比24.6%, P=0.045), 两组在性别、首次手术术式、肿瘤大小、再次手术前超声声像特征及再次手术术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组织病理阴性病例并不少见。患者年龄及首次手术是否为多中心病灶可能与再次手术组织病理是否阴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胆囊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胆囊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53例胆囊癌患者(胆囊癌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抽取同期收治的300例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结石组)和300例非胆道疾病的成年患者(对照组)作为对照进行1:2病例对照研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对相关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可疑危险因素,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结果 胆囊癌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年龄、胆囊结石病史、绝经年龄、累积行经时间、生育与否及生育次数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22,180.14,9.59,24.30,18.66,15.17,P<0.05);年龄、胆囊结石病史、累积行经时间及生育次数是胆囊癌的独立危险因素(x2=55.76,180.95,24.30,8.54,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有胆囊结石的患者罹患胆囊癌的危险性是无相关病史患者的34倍( OR =34.22).绝经年龄越晚(51~55岁)、累积行经时间越长(≥30年)、生育次数较多(3次)的女性患胆囊癌的可能性越大(OR=3.96,9.68,3.51).胆囊癌组胆囊结石患者与胆囊结石组患者比较,年龄、胆囊结石病程、累积行经时间及生育次数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x2=70.66,16.66,11.59,4.69,P<0.05);年龄、胆囊结石病程及累积行经时间是患胆囊癌的独立危险因素(x2=64.29,8.82,5.58,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罹患胆囊癌危险性随着年龄升高而增大,胆囊癌发生的危险性随着结石病程延长而升高.对于女性患者,累积行经时间≥30年也会增加罹患胆囊癌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胆囊结石病史、胆囊结石病程、累积行经时间及生育次数可能是胆囊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对于年龄≥60岁、胆囊结石病程≥3年的患者应切除胆囊,以降低胆囊癌的发病率;女性患者有以上表现者应高度重视,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肝外胆管癌(ECC)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即使在病变早期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总体生存率低。近几年来,ECC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逐渐开展,以吉西他滨、氟尿嘧啶等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或联合放、化疗可使ECC患者术后获益,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然而现有的辅助治疗方案各异,缺少ECC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本文结合最新发表的研究结果,讨论ECC术后辅助治疗的现状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的治疗效果。方法:43例患者采用推拿治疗。结果:治愈22例,好转18例。结论:运用推拿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癌(ICC)和肝外胆管癌(ECC)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1998年至2008年190例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CC 61例,ECC 129例,并以38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统计所有参与者的肝脏疾病、家族病史、糖尿病、吸烟、饮酒等资料.结果 ICC患者的HBsAg(+)和anti-HBc(+)、HBsAg(-)和anti-HBc(+)、胆管结石的发生率分别为27.9%、50.8%和14.8%,ECC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胆囊结石发生率、胆管结石发生率和胆囊切除率分别为18.6%、15.5%、18.6%和13.2%,均高于对照组(P<0.05).ICC与ECC相比,ICC患者有较高的肝硬化患病率(P<0.05).结论 胆管结石、肝硬化和HBV感染是ICC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和胆囊切除史为ECC发生的危险因素,胆管结石是ICC和ECC发生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