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抓好医院学术活动,对于促进医院的全面建设、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县市级医院开展学术活动的不足,主要从平台建设、完善管理、活动推进、氛围营造等方面探索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中,上肢血管异常时PTCA导丝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近3年行桡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2000例,如果 0.035"J型导丝和亲水超滑导丝在右上肢血管推送过程中遇到阻力,遂撤出导丝,进行上肢局部血管造影,如果疑似桡动脉痉挛的,局部推注维拉帕米100~200ug后再次复查血管造影。结果仍有40例未能成功,其中桡动脉环9例、严重桡动脉狭窄18例、桡动脉发育细小8例、桡动脉痉挛5例,随机分成PTCA导丝组和改股动脉组。PTCA导丝组改用PTCA导丝,最终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改股动脉组直接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及局部出血、血肿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95%比100%,P=0.746),PTCA导丝组操作时间长于改股动脉组[(950.0±125.3)s比(710.0±98.3)s, P=0.032],两组造影剂用量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50.0±6.3)ml比(47.0±5.9)ml,P=0.18],改股动脉组出血、血肿并发症多于PTCA组(20%比0%,P=0.035 )。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中,当上肢血管发生异常,常规导丝不能完成时,换用PTCA导丝,操作轻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的,特别对于不适合经股动脉造影的患者尤为适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PPCI)中渐进缺血后适应(IP)再灌注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江苏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PCI的STEAMI患者102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P组32例、渐进IP组30例、常规再灌注组40例。IP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通过预扩张球囊充盈/撤压时间为1 min/1 min,循环3次,然后予以持续再灌注;渐进IP组实施IP的时间呈渐进变化,即在3次球囊充盈/撤压时间分别为1 min/1 min、30 s/30 s、15 s/15 s;常规再灌注组闭塞血管开通后持续恢复冠脉供血。比较3组相关导联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ST段回落率、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帧数(CTF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随访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基线资料均衡,有可比性。渐进IP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再灌注组〔30.0%(9/30)比55.0%(22/40), P<0.05〕,IP组〔34.4%(11/32)〕室早发生率虽低于常规再灌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组和渐进IP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再灌注组〔15.6%(5/32)、13.3%(4/30)比40.0%(16/40),均P<0.05〕。IP组、渐进IP组心室纤颤、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再灌注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P组、渐进IP组ST段回落率、CTFC、CK-MB峰值均明显低于的常规再灌注组〔ST段回落:(56.7±18.3)%、(57.3±21.5)%比(44.6±21.6)%;CTFC(帧):25.47±5.37、24.46±6.41比31.62±7.56;CK-MB峰值(U/L):126.3±78.5、121.6±82.5比147.4±72.5;均P<0.05〕,且以渐进IP组作用更优。IP组、渐进IP组LVEF水平均高于常规再灌注组(0.507±0.042、0.511±0.062比0.497±0.0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再灌注组因反复室颤不能纠正死亡1例,无复流死亡1例。3组均各有1例患者术后4周内死亡,其中常规再灌注组1例为难治性心衰,IP组的2例均考虑为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各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结论渐进IP能更显著减轻STEAMI患者PPCI术中的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手术中所遇的问题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分析单中心CRT植入过程中所遇问题及并发症的发生与相应处理。结果共有4例患者出现问题或并发症,其中男3例、女1例。例1冠状静脉窦难以寻找,而改为右室双部位起搏;例2术中发生冠状静脉窦静脉夹层;例3术中突发急性左心衰竭,左室电极导线难以固定而留置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钢丝;例4左室电极导线置于心中静脉,在右房、右室电极植入时反复出现空气栓塞。结论 CRT术前应充分抗心力衰竭治疗,术中避免静脉夹层及空气栓塞,必要时右室双部位起搏,难以固定时留置PTCA钢丝于靶静脉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以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创新科研管理模式,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入手,对转型之初的新型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中几个环节进行了分点阐述:尝试打破学术壁垒,强化科间协作;加大后备科研人才储备,增强科研实力;加大科技服务力度,优化科研管理流程;全面探索转型之初的新型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以适应未来医院发展需要,达到全面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0岁,突发意识丧失2次,于2007年12月31日凌晨5:55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小时内,先后短暂性意识丧失2次,均有小便失禁,伴口吐白沫,四肢肌张力增高,每次发作持续约2分钟,自行苏醒后感头晕,无胸闷、胸痛、心悸等不适。  相似文献   
7.
高龄患者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龄患者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55例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75岁以上高龄患者临床资料,植入术后1,3,6个月及以后每年1次随访生活质量及预后。结果随访10个月-10年,存活46例(83.6%),死亡9例(16.4%),其中心源性死亡4例,脑梗死2例,消化道出血1例,感染性休克1例,恶性肿瘤1例,心功能稳定或好转者占72.7%。结论高龄患者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老年人伴发其他疾病较多,术前、术后均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患肢浅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2003-2008来共收治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患肢浅静脉加压溶栓方法,从患肢的浅静脉给予尿激酶,充气的血压计袖带包扎加压于患肢大腿处。结果27例临床症状消失,1例好转,有效率达93.3%,溶栓期间出现出血并发症1例,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无死亡。结论采取患肢浅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而且容易实施,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CAD)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S)前后,血浆中髓过氧化酶(MPO)的变化.方法 78例行CS术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51例)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27例)组.分别在CS手术前后取血测MPO、C反应蛋白(CRP),观察两指标者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关系.结果 术前ACS组血浆MPO、CRP均明显高于SAP组,手术后两组CRP升高明显,而MPO的差别则不显著;术前ACS组MPO水平与CRP显著相关(r=0.341,P<0.05).结论 血浆MPO与冠脉斑块急性损伤、炎症的相关性小,可作为预测、评估ACS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人结合透壁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在冠状动脉诊疗术中的价值.方法 119例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分为3组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穿透法组39例,直入法组39例,直入结合穿透法41例,比较三组一次穿刺置管的成功率.结果 直入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最低(51%),穿透法稍高(64%),而直入结合穿透法的成功率(83%)明显高于前两组.结论 直入结合穿透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直入法和穿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