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与鉴别颅内动脉瘤上的价值。方法:将2017-04至2018-06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经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DSA检查,将64排螺旋CT的检查结果作为探究组,DSA的检查结果为参照组,以评估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与鉴别诊断颅内动脉瘤上的价值。结果:①DSA显示,96例患者总计100个动脉瘤,探究组显示,96例患者总计动脉瘤97个,有32个位于颈内动脉,20个位于前交通动脉,8个位于后交通动脉,12个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8个位于M1段,10个位于大脑前动脉,4个位于大脑后动脉,3个位于基底动脉; DSA即参照组显示,有32个位于颈内动脉,20个位于前交通动脉,8个位于后交通动脉,12个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0个位于M1段,10个位于大脑前动脉,5个位于大脑后动脉,3个位于基底动脉;②探究组对于颅内动脉瘤的具体情况,如长轴、短轴、宽度等都与参照组相比不存在明显区别(P 0. 05);③探究组对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误诊率等都与参照组没有差异(P 0. 05)。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与鉴别颅内动脉瘤方面,准确度高,对于瘤体定位明确,显示清晰,能达到与DSA相似的诊断价值,推荐临床在诊断与鉴别诊断颅内动脉瘤中使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2.
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和各种造影药物的改进更新,临床上造影检查项目不断增多,清洁肠道在影像科检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往,我们采用甘露醇或番泻叶单方冲服液,经使用后发现这两种药物均存在很多缺陷。1997年3月,我们将行腹部平片、泌尿系造影检查的1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复方清肠汤、番泻叶单方冲服液、甘露醇为口服肠道清洁剂,对其效果进行比较。复方清肠汤是与我院中医专家商磋,根据中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引导经腹穿刺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经CT或MRI检查证实的患者在CT下摘除髓核。用压腹定位器推开肠管,CT扫描明确靶椎间盘及周围各组织结构的解剖位置及相互关系,模拟画出最安全有效的路线,测出与人体各解剖平面的角度,将工作套管置入靶椎间盘中心,逐步施行手术。术后靶椎间盘扫描及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复查随访。结果:75例患者均成功摘除髓核组织和/或突出物,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3个月至12个月复查68例,症状和体征显效62例(占92%),有效6例(占8%),总有效率为100%;CT检查突出物完全消失58例(占87.9%),明显缩小10例(占12.1%)。结论:CT引导经腹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且简便、安全、创伤小。  相似文献   
4.
CT征象对胃肠间质瘤恶性程度预测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征象与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对照病理组织学分级,主要观察病变的发病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密度、强化程度、周围有无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有无受侵、有无远处转移灶等方面。结果:36例GIST肿块大小不一,肿块大小与恶性程度密切相关(P<0.05)。病灶形态与恶性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870)。肿块生长方式与恶性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601)。肿瘤强化程度与恶性程度关系见表3,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资料出现"牛眼征"(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缺血和坏死部分呈低密度,其余实质呈高密度增强)的交界组50%、恶性组83%。肿瘤强化方式与恶性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网膜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分界不清。有3例肝内转移,1例腹腔广泛种植转移;36例均未见淋巴结转移表现。结论:肿块的部位、大小、密度、牛眼征,强化方式单因素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肿块的形态、边缘、强化程度和生长方式对胃肠间质瘤恶性程度评估无统计学意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肿块大小对胃肠间质瘤良恶性判断最有特异性,且肿块直径大于5cm并出现"牛眼征"时,可明确的诊断为恶性GIST。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腰椎副突在MSCT横断面与三维重建图像的形态特征,提高对腰椎副突结构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80例正常成人400个椎体的薄层螺旋扫描图像,采用MPR及VR后处理,在重建图像上测量副突的四项指标.应用SPSS12.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腰椎副突于MSCT图像上分为五型:乳头型、三角型、舌型、残痕型及无副突结构,各型副突间各指标差异(P=0.00)有统计学意义,性别间各指标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腰椎左右侧副突间分型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T可以清晰全面地显示腰椎副突结构,大部分腰椎椎体均有副突结构,位置恒定,容易辨认,可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