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铸造桩表面喷砂处理对牙根抗折性能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铸造桩表面喷砂处理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20颗近期拔除的单根第一前磨牙,根管治疗后于釉牙骨质界冠方1.5mm截冠,随机分为2组,铸造桩核及金属全冠修复。实验组铸造桩粘固前表面喷砂处理,对照组不作处理。试件包埋于丙烯酸树脂块中,在电子万能实验机上进行测试。结果:对照组牙根折裂强度为2.773±0.357kN,实验组牙根折裂强度为3.113±0.357kN,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铸造金属桩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可以提高桩核冠修复后牙根的抗折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磁性附着体在种植覆盖义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0年8月至2010年3月,完成磁性附着体固位的种植覆盖义齿24例,共植入57颗种植体,其中颌骨缺损6例,植入15颗种植体;无牙颌18例,植入42颗种植体。随访6~98个月,对种植体和修复体进行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结果:57颗种植体均达到良好的骨结合并且骨结合状态稳定;覆盖义齿固位良好,达到患者对义齿功能和美观的要求。结论:磁性附着体固位的种植覆盖义齿临床效果可靠,摘戴容易,便于清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种植体尖周病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例种植体尖周病损的的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观察,分别采取了清创、GBR技术及拔除松动种植体等方法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例完全恢复正常,2例尖周病损处于静止状态,种植体部分行使功能,3例取出后重新种植。结论:种植体尖周病损的治疗效果较差,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其治疗方法仍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深低温冻存对牙周膜干细胞膜片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牙周膜干细胞膜片用90%胎牛血清+10% DMSO 冻存液冻存3月后复苏,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von Kossa 染色和油红 O 染色法检测冻存对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冻存牙周膜干细胞膜片与新鲜牙周膜干细胞膜片的增殖率和成骨、成脂分化能力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牙周膜干细胞膜片经深低温保存后可继续保持冻存前原有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硫酸用量、助溶剂种类及用量、温度、时间对硫铁矿烧渣中铁浸出率的影响,进而得到酸浸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硫铁矿烧渣为原料与硫酸直接反应,滤液用重铬酸钾法滴定铁离子的含量,进行多组单因素对比实验分析,从而得到各因素对铁离子浸出率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实验得到了硫酸用量、温度、时间对铁离子浸出率的影响规律。结论各因素对铁离子浸出率均有一定的影响,酸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4 mol/L,助溶剂选择氯化钠且其与硫酸摩尔比为1?20,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2 h。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环状植骨术后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手术操作要点。方法 15例牙槽骨量严重不足的患者接受环状植骨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后 5个月后行上部修复。分别于术前和术后 4个月拍摄锥形束 CT,测量牙槽骨增加的高度和唇舌侧骨吸收量。冠修复后 4~6个月对其牙龈附着水平、牙间乳头分级和牙周探诊深度(PD)进行测量分析,统计骨环的成活率及种植体的存留率,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并了解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术后 4个月复查,骨环成活率为 94.4%,种植体的存留率为 100%;增加的垂直骨量为(6.06±1.06) mm,骨吸收量为(1.33±0.84) mm;种植体颈部中心唇舌向的骨宽度为(6.94±0.73) mm。冠修复后 4~6个月随访时,增加的垂直骨量为(5.62±1.03) mm,骨吸收量为(1.51±1.02) mm,种植体颈部中心唇舌向的骨宽度为(6.77±0.72) mm。种植牙和邻牙的PD无明显差异( P>0.05)。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修复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环状植骨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手术操作相对容易,疗程缩短,近期效果可靠,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修复下颌牙槽骨重度吸收无牙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下颌牙槽骨重度吸收、牙槽嵴低平的患者,在下颌尖牙位置植入2枚种植体,3—6个月后完成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每隔6个月复诊一次,观察覆盖义齿使用情况,并结合口内检查和X线检查评价使用效果。结果:修复完成后2—3年,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未见明显骨吸收;义齿固位良好,患者对美观及功能效果满意。结论:磁性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修复下颌牙槽骨重度吸收无牙颌患者,能明显示改善义齿固位和咀嚼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探讨上部结构材料对无牙下颌种植固定修复生物力学的影响,为无牙颌修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构建无牙下颌种植固定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用6种牙科材料(纯钛、钴铬合金、金合金、氧化锆、聚醚醚酮及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分别对种植上部结构进行赋值,得到6种模型,模拟斜向加载,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及上部结构进行应力分析。结果无论采用何种材料,斜向加载下模型应力均集中于后牙区种植体远中颊侧颈部及周围骨皮质,骨松质受力远小于骨皮质。6种模型种植体及骨皮质的应力由小到大分别为氧化锆、钴铬合金、纯钛、金合金、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聚醚醚酮。聚醚醚酮模型磨牙区种植体及骨皮质von Mises应力最大值分别为44.96和29.13 MPa;氧化锆模型磨牙区种植体及骨皮质的von Mises应力最大值分别为21.29和17.79 MPa。与聚醚醚酮模型相比,氧化锆和金属模型种植体及周围骨皮质的应力值更小,且应力分布更均匀。结论无牙下颌种植固定修复中使用氧化锆和金属等非聚合物材料制作上部结构,更有利于种植体及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散。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研究铸造桩表面酸蚀处理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 32颗近期拔除的单根第一前磨牙,根管治疗后于釉牙骨质界冠方1.5 mm截冠,铸造桩核及金属全冠修复,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根管内表面酸蚀分别酸蚀10 s、30 s及60 s,对照组不作处理。所有样本处理完成后均以磷酸锌水门汀粘固。试件包埋于丙烯酸树脂块中,在电子万能实验机上进行测试。结果 实验组牙根折裂强度分别为(2.981±0.102) kN、(3.097±0.084) kN、(3.128±0.071) kN,对照组牙根折裂强度为(2.699±0.445) kN,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根管内表面进行酸蚀处理可以提高桩核冠修复后牙根的抗折强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咬合及肌电特点,为无牙颌固定种植修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60例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患者,其中A组上颌为固定种植修复,B组上颌为天然牙列,C组上颌为可摘局部义齿,每组20例患者。使用T-scan记录4种颌位的咬合特点,采用肌电仪记录静息状态及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颞肌前束和咬肌的电位变化,探讨咬合与肌电之间的联系。结果 咬合分析结果:C组的咬合接触时间、最大咬合力时左右侧咬合力平衡度及咬合力中心左右向偏移度、咬合力中心位移、前伸颌及侧方颌的咬合分离时间均大于A、B两组(P<0.05),3组最大咬合力时咬合力中心前后向偏移度及前牙区咬合力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分析结果:C组的静息状态下肌电幅值、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咀嚼肌不对称指数大于A、B两组(P<0.05),A、B组的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肌电幅值大于C组(P<0.05)。结论 在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中,当上颌为可摘局部义齿时,咬合不稳定程度及咬合力中心偏移大于上颌为固定种植修复和天然牙列的患者。咬合与肌电息息相关,上颌可摘局部义齿可造成肌电活动增加,降低咀嚼肌的潜力,双侧肌电的不对称与咬合不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