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89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球麻痹病人鼻胃管置入法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球麻痹即延髓麻痹,它是指脑干病变可损及舌咽迷走神经的核及脑干内纤维,双侧延髓病变引起的舌咽、迷走神经为主的后组颅神经麻痹称为球麻痹。其临床特点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不清,声音嘶哑等,以往遇到此类病人,护士用常规胃管置入法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且反复置入,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反复插管还会导致病人鼻咽部黏膜的损伤、水肿等。我院2000年3月-2003年9月开始对球麻痹病人采取区别于常规胃管置入法的球麻痹胃管置入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素E2栓促宫颈成熟1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栓促宫颈成熟的效果。方法38例住院初产妇,均为单胎,头位,停经39~42周,宫颈Bishop评分<5分,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为有反应型,每小时自发宫缩<5次。治疗组18例,将前列腺素E2栓放入患者阴道后穹隆深处,用药12 h后或出现规律宫缩后取出。对照组20例用硫酸普拉酮钠20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静脉推注。两组用法均为qd,连用3 d。观察产妇体征、宫缩类型、胎心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667%,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显效率4000%,总有效率8500%。两组比较,显效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用药后24 h内自然临产者12例(6667%),用药后24 h发生宫缩3例(1667%),用药后未发生宫缩或宫缩不正常者3例(1667%);对照组用药期间发生宫缩2例(1000%),停药后发生宫缩者6例(3000%),其余病例均须静脉滴注缩宫素发生宫缩。结论前列腺素E2栓促宫颈成熟效果明显优于硫酸普拉酮钠,宫颈Bishop评分提高快。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复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27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共47个支架)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观察支架及其支架血管和非支架血管的通畅性。结果:支架通畅43例,支架内狭窄3个、闭塞1个,支架前后血管狭窄25支(包括两近端狭窄4例),非支架血管狭窄26支。结论:64层螺旋CT比16层螺旋CT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优越,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效果随访观察和了解原有冠心病进展情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构建7种常见的MBL基因单倍型标准质粒。方法以已确认MBL基因单倍型及基因型的DNA样本为模板.利用SSP-PCR技术扩增出包含MBL基因启动子区及第一外显子的单倍型片段并将其克隆人T载体;用定点突变技术分别将其第一外显子52和57位密码相应的碱基突变;采用PCR和测序进行鉴定。结果以单倍型及基因型已确认的DNA样本为模板,采用SSP-PCR和分子克隆技术获得单倍型HYPA、LXPA、LYOA、LYPA和LYPB重组质粒;以单倍型HYPA及LYOA重组质粒为模板,采用定点突变技术获得单倍型HYPD及LYOC标准质粒。结论构建成功常见的7种MBL基因单倍型标准质粒,为采用SSP-PCR、Real-time PCR等技术分析MBL基因相应的SNP及其单倍型与基因型提供了标准对照。  相似文献   
6.
MBL对树突状细胞体外分化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MBL)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MoDC)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 以天然人MBL刺激MoDC,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的形态; 用FACS分析DC的表型; 用 3H- TdR掺入法测定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以酵母多糖颗粒吞噬试验评估DC的抗原摄取能力; 用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中IL- 12和TNF- α的含量。结果: MBL刺激的DC表面分子CD1a、CD83、CD40、CD80、CD86和MHC DR的表达均上调,摄取酵母多糖颗粒的能力降低, 激发初始T细胞增殖的能力加强, 分泌的IL- 12增多但几乎不分泌TNF- α。结论: MBL能诱导DC分化成熟, 提示其可能通过调节DC的功能而参与获得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性分化异常是临床常见的病种之一,严重地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也给患者的亲属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对于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及疾病本身所造成的生理上的损害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拟就近两年来在遗传咨询门诊遇到的45例性分化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及处理做一讨论,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8.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以腹痛、大便含水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肠道病变。该病病理机制复杂,由多因素共同促成。其中,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在IBS-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肠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TJ)主要由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s)及闭锁小带蛋白(ZOs)组成,是机械屏障的重要成分,可显著影响黏膜功能。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常以对症处理,疗效往往不尽人意。中医学认为,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与“脾为之卫”理论相对应,较多研究报道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可通过调控TJ蛋白恢复IBS-D大鼠肠上皮屏障功能,降低其通透性,减少肠腔内水和电解质渗出,从而改善症状。该文综述了TJ及其关键靶点蛋白与IBS-D的关系,以明确TJ在IBS-D病理生理的关键作用。同时,对靶向调控TJ从而可能治疗IBS-D的中医药进行总结,以期为IBS-D的治疗及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C)主要发生于结直肠,该病病理机制复杂,与肠道的不可控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当前,西医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减轻肠道炎症,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遏UC的进展,但不良反应较大。越来越多研究证实,中医药防治UC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显著降低该病复发率。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可破坏细胞结构,释放胞内促炎物质,介导UC肠道免疫反应。研究人员认为中医药对细胞焦亡的干预主要表现为促进细胞焦亡(损其有余)和抑制细胞焦亡(补其不足),这与调节阴阳相一致。其中,中药主要通过抑制细胞焦亡(补其不足),减轻肠道免疫反应,起到治疗UC的作用。近年来,业界开展了大量研究探索中药通过调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焦亡通路治疗UC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LRP3焦亡通路是中药治疗UC的关键靶通路。但目前尚缺乏关于中药抑制NLRP3焦亡通路进而治疗UC的全面系统的总结。该文以“细胞焦亡”“NLRP3”“溃疡性结肠炎”及“中药”等为关键词,检索和分析近年来该领域中英文文献,发现调控NLRP3焦亡通路的中药主要包括清热燥湿类、调和气血类、行气通腑类和健脾祛湿类,这可为科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临床分型血清中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疾病的相关性,为HFRS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37例HFRS患者和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ELISA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CRP、IL-1、IL-6和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分期、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临床分期为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患者血清中CRP、IL-1、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且急性期各细胞因子显著高于恢复期(P<0.01);临床分型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患者血清CRP、IL-1、IL-6和TNF-α水平较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RP、IL-1、IL-6和TNF-α水平与不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48,P<0.01;r=-0.59,P<0.01;r=-0.33,P=0.03;r=-0.47,P<0.01);与不同临床分型呈正相关(r=0.42,P=0.01;r=0.56,P<0.01;r=0.52,P<0.01;r=0.34,P=0.04);与预后(存活)呈负相关(r=-0.32,P=0.02;r=-0.46,P<0.01;r=-0.40,P<0.01;r=-0.37,P=0.01)。结论HFRS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