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0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血管化和非血管化植骨愈合过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狗的血供丰富的颌面部为受骨区,用光镜和电镜对自体血管化和非血管化植骨的供骨与受骨连接端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血管化植骨的愈合同正常骨折的愈合,非血管化植骨的“爬行替代”过程有其与文献报道不同的特点,即坏死骨引起的炎症反应存在于整个愈合过程中,以连接端骨性愈合(即临床愈合)为标准,血管化和非血管化植骨间不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3.
涎腺癌的病理类型十分复杂 ,自然病史长 ,患者多为老年 ,且病例数量有限 ,这些使得涎腺癌预后的预测复杂化 ,至今未发现较理想的预测涎腺癌预后的标志[1] 。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 ,就细胞本身而言肿瘤的发生发展是由于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而造成的。这提示这些基因或其产物有可能成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标志。本文从基因标志角度综述近几年预测涎腺癌预后的研究进展。1 肿瘤标志 (tumor marker)肿瘤组织和细胞由于癌基因及其产物的异常表达而产生的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质 ,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疾病中几乎不产生或产量其微 ,这些物质可在…  相似文献   
4.
<正> 自1957年3月到1976年12月,因涎腺癌住我科手术者共426例,全部经病理复核证实。有405例(95.07%)获得3~22年的随访(失访病例在统计时均按死于肿瘤论)。本文着重分析涎腺癌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并对进一步提高疗效的途径提出初步的探讨。资料本组男性199例,女性227例,年龄3~88  相似文献   
5.
口腔鳞癌P-gp、GST-π表达与化疗药物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 transferase-π,GST-π)表达与化疗药物耐受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过氧化物酶标记法检测口腔颌面部鳞癌和正常口腔粘膜组织样本中P-gp和GST-π的表达,结合MTT药敏检测结果分析。结果 P-gp和GST-π在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和53.6%,在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P-gp的表达与化疗药物总体耐受性有关;GST-π的表达与患者顺铂耐受性有关。结论 P-gp和GST-π的阳性表达提示患者有化疗药物耐受倾向。P-pg和GST-π检测对判断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化疗耐药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验动物瘤周注射转TNF-α基因的舌癌DNL在体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周围注射经TNF α基因转导的舌癌引流淋巴结淋巴细胞 (DNL)体内分布的特点。方法 在建立人舌癌原位移植模型基础上 ,用氚标胸腺嘧啶核苷 (3H TdR)标记转TNF基因的舌癌DNL后肿瘤周围注射 ,分别检测注射后 6h、1 2h、2 4h、48h、1 68h肿瘤组织及各脏器单位重量的放射活性 (衰变率 ,DPM)。结果 各重要脏器及血液中单位重量的TNF/DNL在不同的时间由高到低依次是 :1 2h瘤、脾、肝、肺 ,2 4、48、1 68h瘤、脾、肺、肝。瘤体单位重量DPM最高 ,平均是正常组织的 1 0 .9倍 ,是外周血的 1 2 .5倍。结论 肿瘤部位注射可提高肿瘤局部的TNF/DNL细胞量 ,可望发挥更好的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7.
口腔颌面部结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九十年代口腔颌面部结核的临床特点,以便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1990年1月~1999年12月10日间104例面颈部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进行总结,全组病例均病理确诊,并行1~8年随访。结果 男女比为1:1.89;25~44岁为高发年龄组,占33.7%;6.7%患者有系统症状;局部症状表现多为结节型75%;74例手术加药物治疗,30例单纯药物治疗;随访1例复发。结论 九十年代口腔颌面部结核女性及青壮年患病率上升,系统症状少见,局部症状不典型,造成临床诊断困难。治疗上单灶性、单区域性淋巴结结核,腺体结核应手术与药物相结合;多区域性淋巴结核、粘膜及骨结核以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我科30年来涎腺癌手术治疗者426例远期随访结果及临床治疗经验。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63.3%、59.1%均较国内外文献资料所报导涎腺癌10年生存率53.3%、15年生存率46.7%相比较为好。本文揭示了:1.涎腺癌的远期疗效除与治疗方法、临床分期有关外,病理类型是影响疗效最主要因素。对高度恶性涎腺癌应采用综合性治疗。2.原发灶处理:应根据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原发部位制定出不同手术原则,采用不同术式。3.淋巴结处理:根据病理类型、选择颈清扫术适应子未分化癌、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鳞癌、腺癌及乳头状囊腺癌。4.预防远期转移:术前应尽可能避免术前活检,术中作冰冻切片,达到诊断、治疗同期完成,对高度恶性涎腺癌应主张作术前化疗。  相似文献   
9.
以往舌根部晚期恶性肿瘤或舌癌多次复发后己侵及喉的处理,时常是临床医生最为棘手和困难的问题。由于缺乏有效修复手段,常被认为是手术禁忌。单纯放疗和化疗多不能有效地控制。自从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以来应用各类肌皮瓣及游离皮瓣立即修复口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经验日趋丰富,对于舌根部癌瘤及舌癌复发己侵及喉的患者已有了手术及其综  相似文献   
10.
应用自体颈外静脉重建颈总动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动脉损伤或颈动脉被肿瘤侵及而被手术切除造成的缺损,往往需用血管替代物进行修复。虽然自体静脉移植物作为血管代用品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其通畅率并不十分理想。Lore和Boulos[1]报道10例颈动脉重建术患者,7例选用自体大隐静脉,观察9个月~425年,大隐静脉仅1/3通畅。我们以羊为模型,以自体颈外静脉重建颈总动脉缺损,对移植静脉的近期通畅率、组织学改变进行观察,旨在评价以自体颈外静脉重建颈动脉的可行性,了解动脉循环状况下自体静脉及吻合口的结构变化,以期为临床开展颈动脉重建术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1)材料:选用健康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