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变形链球菌是龋病的主要致病菌,氟化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防龋制剂,然而,氟化物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的出现(1)。随着现代口腔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耐氟菌株耐酸相关基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发现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基因。对耐氟菌株耐酸相关基因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致龋机制,并对寻找防龋新途径作出有益的探索。本文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耐酸相关的基因突变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乳牙牙髓干细胞是来源于脱落的乳牙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细胞学方面的应用与发展,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与研究乳牙牙髓干细胞提供了强有力地技术支持。本文综述了生物电镜技术在乳牙牙髓干细胞成骨向、成软骨向、神经向、脂肪向和成牙本质向等分化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釉质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s)对人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diduous teeth,SHED)体外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酶消化法联合组织块法获得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并进行形态学观察。三氯乙酸法制备EMPs,用不同浓度的EMPs对SHED进行诱导,利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检测并分析诱导后的SHED增殖活性的变化,检测经诱导后的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ALP)。RT—PCR检测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及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1,DMP-1)的mRNA表达。结果:人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呈集落生长,并且在体外具有一定的自我增殖能力。EMPs对乳牙牙髓干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而能够显著提高ALP的活性,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经EMPs诱导后,细胞相对高表达DSPP、DMP-1mRNA。结论:EMPs对于SHED向成牙本质样分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牙科材料中表现出了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将主要从纳米技术在龋病早期的再矿化、纳米防龋填料复合树脂以及釉质仿生合成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探讨我国重症监护室(ICU)护士职业压力源相关研究的最新热点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检索回顾,对近年我国ICU护士职业压力源与对策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主要包括目前国内ICU护士主要压力源,与其他科室护士压力源的差异,ICU护士压力源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缓解压力源的对策方面进行综述。ICU护士职业压力水平相对较高,主要来源于工作量、病人护理、时间分配、社会地位等方面,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科学的管理模式、实施心理干预、提高社会工作地位等是减轻ICU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取牙本质细胞外基质蛋白(Dentinextracellularmatrixproteins,DEMPs)研究其对人脱落的乳牙牙髓干细胞(Stemcellfromhumanexfoliateddeciduousteeth,SHED)体外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联合酶消化法获得SHED并进行体外培养。成骨诱导液诱导细胞,鉴定其多向分化能力;拔取健康牛牙,用4mol/L盐酸胍和0.5mol/LEDTA提取DEMPs,四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不同浓度DEMPs对SHED增殖能力的影响,同时测定DEMPs对SHED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牙本质磷蛋白与牙本质基质蛋白1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DEMPs诱导细胞培养3d、5d可促进细胞增殖。细胞培养5、7d上调ALP活性,RT-PCR结果显示,DEMPs诱导后可促进DSPP与DMP-1基因的表达。结论:牙本质细胞外基质蛋白可以促进SHED的增殖与牙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尖端移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ICU实施PICC置管病人的资料,对病人的一般资料和置管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92例ICU实施PICC置管病人中18例PICC导管尖端发生移位,PICC导管尖端移位发生率为19.6%。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4种药物同时泵入、俯卧位治疗、术侧肢体活动是PICC尖端移位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ICU使用PICC的病人,当实施ECMO治疗、多种药物同时泵入、俯卧位治疗且病人术侧肢体自由活动时,医生和护士应高度警惕PICC尖端移位发生,适当增加X线导管尖端显影检查,以及时发现尖端移位,及时校正尖端位置,确保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