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基于Real-timePCR技术定量检测牙周组织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方法,并研究该细菌寄生与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包括重度牙周炎患者30例和轻度牙周炎患者20例;另选取牙周健康者20例。采集每位受试者龈沟液并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样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结果:重度牙周炎患者探诊深度≥7mm,轻度牙周炎患者探诊深度介于3mm至7mm之间,健康者探诊深度3mm。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随着牙周炎加重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寄生数量与慢性牙周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反映牙周炎的严重程度。Real-time PCR法简单方便,可以快速检查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口腔诊疗操作中误吸、误吞的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1例种植术中发生误吸的病例,并结合相关口腔诊疗操作中误吸、误吞的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该患者行种植义齿修复时,螺丝刀不慎掉落至口中,伴随轻微咳嗽2次.手术医生及助手立即停止操作,于患者口中未寻及.患者无呼吸不畅、胸闷、气短等不适.胃镜检查未见异物,胸部X线...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腮腺前嚼肌径路进行下颌骨髁突摘除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5例(17侧) 髁突骨折患者行患侧耳屏前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腮腺嚼肌筋膜,向前分离皮瓣至腮腺前缘,沿嚼肌纹理方向钝性分离,切开下颌骨骨膜,显露下颌骨髁突,在直视下分离摘除髁突,观察术后患者的咬合关系、面神经功能及其他并发症。结果: 此手术径路显露充分,视野较好,手术方便快捷,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咬合功能恢复良好,部分病例面神经轻瘫,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结论: 经腮腺前嚼肌径路是髁突摘除术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Th17细胞数量及其相关性。方法募集34例OSCC患者(Ⅰ、Ⅱ期OSCC患者18例、Ⅲ、Ⅳ期OSCC患者16例)和健康自愿者16例。分别采集其空腹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Th17细胞比例,ELISA检测血清IL-17水平。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OSCC患者外周血MDSC、Th17细胞比例增加,IL-17水平升高。中晚期(Ⅲ、Ⅳ期)OSCC患者MDSC、Th17细胞数量、IL-17水平均较早期(Ⅰ、Ⅱ期)OSCC患者增加。MDSC数量与IL-17水平存在相关性,而MDSC数量与Th17细胞数量无相关性。结论OSCC患者外周血MDSC、Th17细胞增加,IL-17水平升高,MDSC与IL-17可能存在相互调节作用,IL-17的主要来源并非Th17细胞,而可能来自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相似文献   
5.
舌下腺摘除术是治疗舌下腺囊肿及舌下腺良性肿瘤的基本方法,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尽管目前对舌下腺囊肿的治疗方法还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舌下腺摘除术是避免舌下腺囊肿复发的最有效的方法[1,2].我们对传统的舌下腺摘除术进行了改进,并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用改进方法治疗舌下腺囊肿2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腮腺前嚼肌径路(TMAP)进行下颌支骨折内固定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7例(24侧)下颌支骨折患者行患侧耳屏前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腮腺嚼肌筋膜,向前分离皮瓣至腮腺前缘,解剖面神经颊支,沿嚼肌纹理方向钝性分离,切开下颌支骨膜,在直视下对骨断端行复位内固定,观察术后患者的咬合关系、面神经功能及其他并发症。结果 此手术径路暴露充分,视野较好,可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术后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部分病例面神经轻瘫,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结论 经腮腺前嚼肌径路是治疗下颌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