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1.
2.
目的:研究适合用于观察钛种植体表面早期成骨方式的动物模型。方法对原有的种植体植入模式进行改进,使种植体植入动物体内的初始状态为种植体外螺纹贴于种植窝骨壁,种植体螺纹内部与周围骨壁保持一定距离。4只Beagle犬下颌骨延期植入20枚种植体,植入后2周和4周分别处死2只Beagle犬,对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4只Beagle犬手术创口均达到一期愈合,未出现种植体松动。组织学观察可见种植体表面新骨生成,种植体周围骨壁新骨生成,可清楚地观察到新骨生成方向,可观察到接触成骨和距离成骨。结论本研究创建的动物模型可以清晰地观察钛种植体表面早期成骨的方式,也可客观地反映种植体表面性能对其表面早期成骨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钛种植体已在口腔临床广泛应用,为了获得更好的生物学性能,学者们一直致力于种植体表面形貌修饰的相关研究,笔者就光催化对种植体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具有可见光催化活性TiO2 的制作方法以及可见光催化在生物学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上前牙拔除后唇侧牙槽骨迅速发生吸收,不仅降低上前牙区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骨量不足也会影响种植体的长期成功率。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盾构术”在上前牙区应用实现了牙槽嵴轮廓的保持,成为一个新的美学区种植的治疗方案。但也有部分文献指出“盾构术”或其相关改良术式出现一些近远期并发症:如局部炎症、牙槽骨吸收、骨结合失败等。本文对“盾构术”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研究表明“盾构术”虽然在不少个案中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及短期成功率,但由于该技术缺乏长期及大量临床文献支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统一的意见,如牙片的厚度、牙片在牙槽骨内深度、牙片与植体间是否需要植骨等,操作具有技术敏感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谨慎采用该项技术,减少无法预料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与喷砂酸蚀(SLA)的钛种植体表面粗化处理方法,分析比较不同表面理化特性的差异。方法自制表面光滑钛种植体分两组:一组依次采用LT-G20W光纤激光打标机轰击、18%盐酸和49%硫酸的混合物酸蚀、阳极氧化法制纳米管3个工序联合粗化光滑面的纯钛种植体表面;另一组依次采用喷砂(Al2O3颗粒)、18%盐酸和49%硫酸的混合物酸蚀法2个工序粗化钛金属表面。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两种植体表面形貌:应用表面电子探针(EPMA)对种植体表面的元素组成和元素化合状态进行分析:应用3D表面形貌仪在白光共聚焦扫描模式下对种植体表面粗糙度进行测试分析。并对两者的表面形貌、化学组分、表面粗糙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功制备两种粗化的钛种植体表面。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表面的粗糙度大于SLA表面的粗糙度。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组:轮廓算术平方差Ra=(8.19±0.09)μm,轮廓各点高度均方根Rq=(10.64±2.10)μm,轮廓最大峰高度Rt=(43.42±6.18)μm;SLA组:Ra=(2.09±0.13)μm,Rq=(2.70±0.18)μm,Rt=(15.36±0.50)μm,两者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Ra=-16.709,tRq=-9.206,tRu=-10.178,P〈0.05):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组的表面清洁;SLA组表面可见尖锐的边缘,散在的一些A12O3颗粒。结论采用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与SLA的钛表面处理方法均可以获得粗糙表面,前者较后者更为清洁规则.粗糙度更高,可控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应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筛选人乳牙牙髓干细胞,并做培养鉴定。方法采用STRO-1为标记物以免疫磁珠分离
筛选人乳牙牙髓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并检测细胞体外多向分化能力。结果应
用免疫磁珠法筛选人乳牙牙髓细胞可获得乳牙牙髓干细胞,经统计学处理证明看其生长速度慢于牙髓细胞,细胞表型分
析证实CD29、CD105高表达,CD34、CD45低表达。矿化诱导和成脂诱导证实STRO-1+乳牙牙髓细胞具有干细胞多向分
化的能力。结论免疫磁珠法是有效的分离纯化人乳牙牙髓干细胞的方法。所分离的细胞具有干细胞的表型特点及多向
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改良式骨劈开术对上下颌骨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40例上下颌部分牙列缺失,且残余牙槽嵴宽度窄于4 mm的患者,选自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术前行锥型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以评估上下颌后部无牙区牙槽嵴的宽度,并测量该区域角化牙龈的宽度。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式骨劈开术进行水平骨增量。用SPSS16.0软件分析不同治疗过程中牙槽嵴宽度和角化牙龈宽度的数据。结果: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3月,患者牙槽嵴宽度分别为(2.96±0.66) mm、(6.51±0.70) mm和(6.05±0.57) mm。术后即刻较术前有明显增宽(t=55.148,P<0.001),术后3个月后较术后即刻略有降低(t=-9.190,P<0.001),但仍大于术前(t=43.799,P<0.001)。角化牙龈宽度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后分别为(2.44±0.93) mm和(5.60±0.86) mm,术后3个月后高于术前(t=21.752,P<0.001)。结论:该改良式骨劈开术能应用于上下颌的水平向骨增量,软组织和硬组织的宽度均能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