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龋病、牙周病等原因导致的上颌后牙缺失通常伴有牙槽骨的缺失,而牙齿缺失后上颌窦腔的气化、扩大加重了牙槽骨的吸收,导致剩余骨量不足是上颌后牙区行种植修复遇到的主要难题。临床上可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增加骨量为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创造有利条件。简单、快速、有效的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与经上颌窦外侧壁开窗入路植骨种植技术相比,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具有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更少等优点,但存在着术中微小黏膜穿孔不易被发现的缺点,故寻找更安全可靠的技术也是临床上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结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临床病例研究对临床上3种经牙槽嵴顶入路微创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种植技术的方法、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处理措施进行报告,为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种植修复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牙源性上颌窦炎不仅需要牙髓治疗、抗生素的应用,更多时候还需要手术配合。手术既包括患牙根尖切除术以及口腔-上颌窦瘘修补术,也包括传统或改良的Caldwell-Luc手术、鼻内镜等涉及上颌窦窦腔的手术。本文就牙源性上颌窦炎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因解剖关系密切,牙源性感染及口腔操作可引起上颌窦炎的发生.牙源性上颌窦炎约占所有上颌窦炎的40%,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诊治需考虑上颌窦炎及牙源性感染或刺激两个方面,涉及两个学科的交互,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总结了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方法,同时简介了其他常见的上颌窦疾病,以期帮助口腔医生更好地分辨上颌窦...  相似文献   

5.
经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提升植骨及同期种植体植入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减轻传统的上颌窦提升术给患者增加的手术创伤,简化上颌窦提升牙种植的手术步骤。方法 应用Frialit-2骨挤压器对11例患者(14个牙位)行经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提升、植、骨即刻牙种植术,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5个月(10~21个月)。结果 11例(14颗种植体)未发现鼻出血、上颌窦炎症反应及种植体松动、脱落,X线检查种植体周围无阴影,已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结论 应用Frialit-2骨挤压器行经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上颌后部牙种植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伴有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患牙拔除后因骨量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价值且确诊为OMS,拔牙后6~8个月骨高度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45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纳入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价值但未诊断为OMS,拔牙后6~8个月因种植区域骨高度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4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部分上颌窦底骨质不连续及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4 mm的病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共13例,其余32例行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对照组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4 mm的病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共8例,其余40例行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术后6~8个月行二期修复治疗。种植术后21 d、3个月、8个月及修复后每6个月进行随访,修复后24个月比较2组上颌窦内成骨高度(sinus bone gain,SBG)、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apical bone height,ABH)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  相似文献   

7.
牙源性上颌窦炎(OMS)是由牙源性感染和牙科手术等引起,多为单侧上颌窦炎,伴有鼻腔异味或有异常分泌物流出,且对传统上颌窦炎症治疗无效的一类疾病。认清上颌窦炎症的牙源性因素十分重要,如果仅仅治疗上颌窦疾病而忽略牙的诊治,会导致治疗失败。本文就OMS发病率、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作一综述,为其防治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牙源性上颌窦炎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2011年1月—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53例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 OM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去除各种牙源性病灶、保存窦黏膜和牙槽骨的功能性手术治疗OMS。应用Lund-Mackay评分法定量评价手术前、后上颌窦炎,采用SPSS 17.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Lund-Mackay均值差异。另外,评估术后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OMS常见病因为牙源性囊性病变 (49.05%)、根尖炎 (20.75%)、口腔-上颌窦瘘(16.98%) 和异物 (13.21%)。功能性手术后患者上颌窦炎恢复明显,Lund-Mackay评分术前为3.72±0.51,术后为0.05±0.32,评分显著下降 (P<0.001)。术后反应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治疗OMS应着重处理牙源性病灶,行功能性手术,保护上颌窦黏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牙源性上颌窦炎的病源牙、病因、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整理分析2000年1月~2012年12月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颌面外科就诊的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的病例。结果:病例共23例,其中11例(47.7%)的病源牙为上颌第一磨牙,18例(78.3%)的病因为慢性根尖炎,治疗方法是病源牙治疗、药物治疗和鼻窦手术的综合治疗,预后良好。结论:第一磨牙为牙源性上颌窦炎最常见病源牙,慢性根尖炎为最常见病因。综合治疗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患者 ,中年女性。因左上后牙区肿痛 8个月 ,恶臭脓液溢出 6个月就诊。检查见 :左侧面部肿胀 ,左上第二、三磨牙前庭沟底可见一窦口 ,有稀薄、淡黄色脓液溢出 ,恶臭。X线根尖片示 :左上第二、三磨牙根尖骨质弥漫性破坏。瓦氏位片示 :左上颌窦后外侧壁缺损 ,窦壁模糊 ,窦腔致密影 ,下壁可见向外下突出的软组织影 ,较对侧密度高。印象左上颌窦癌可能。CT检查 :左侧上颌窦内密度增高 ,后外侧骨质破坏 ,窦腔末见扩大。印象 :左上颌窦占位性病变 ,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行上颌窦活检术。病理报告 :送检物为骨组织 ,周围有少许神经纤维 ,及较多淋巴…  相似文献   

11.
严重牙周病导致的上颌后牙缺失常伴有严重的牙槽嵴低平。因此,缺少足够的骨高度通常是在这个区域做牙种植的主要困难。1985年Boyne与James首先提出经上颌窦侧壁开窗的上颌窦底提升术,以提升足够的骨高度来进行上颌后牙种植修复。1998年,Summers提出了另外一种窦底提升方法,即从上颌牙槽嵴顶垂直向牙根方向,对上颌窦进行窦底提升,称为垂直提升技术或者牙槽嵴入路上颌窦提升术。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及我们的临床经验,叙述这两种手术方式的特点、适应证与禁忌证、临床步骤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希望对读者理解上颌窦提升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根管再治疗治疗根尖周炎引起的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可行性.方法:临床确诊的根尖周炎引起的牙源性上颌窦炎病例5例,根管治疗/根管再治疗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复查CBCT.结果:根管治疗/根管再治疗后5例临床病例临床症状消失,3个月和6个月CBCT显示5例临床病例根尖周、上颌窦底和上颌窦内变化不明显,12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在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的条件下,进行穿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方法:14例患者接受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的穿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共植入15枚种植体。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拍摄CBCT,测量植骨区骨量变化及上颌窦假性囊肿变化。结果:全部手术中无囊肿破裂和上颌窦黏膜穿孔,愈合期种植体骨结合良好,随访期无种植体脱落。术前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为(6.85±1.07)mm.术中提升高度为(6.93±2.07)mm。术后窦底提升高度(GBH)为(13.88±1.87)mm、1年后骨愈合后窦嵴距(GSH-1)(12.76±2.03)mm。随访期内,囊肿增大3例,基本不变3例,减小5例,消失3例。结论: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同时保留上颌窦假性囊肿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后,上颌窦内黏膜囊肿的变化和囊肿区种植体周围的成骨情况,探讨上颌窦黏膜囊肿对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影响。 方法选取12例上颌后牙缺失骨量不足并患有上颌窦黏膜囊肿的患者,在不摘除窦腔内黏膜囊肿的情况下,经牙槽嵴顶入路提升上颌窦底同期植入种植体14枚。术前测量上颌窦底高度,术后当日测量种植体穿入窦底长度,术后1年测量穿入窦腔内的种植体周围成骨高度,观察黏膜囊肿对种植体周围成骨的影响。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术前-术后当日及术前-术后6个月黏膜囊肿投影面积变化,评估手术创伤与黏膜囊肿的相互的影响。 结果通过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植入的种植体在含有上颌窦黏膜囊肿的上颌后牙区种植体周围成骨良好,术后6个月时全部14枚种植体形成良好骨结合。术前上颌窦底高度为(5.5 ± 1.4)mm,术中种植体穿入上颌窦长度为(2.9 ± 1.3)mm,上颌窦底厚度平均增加了(1.8 ± 1.0)mm。根据测量结果计算黏膜囊肿投影面积,术前(201.2 ± 184.0)mm2,术后当日(133.6 ± 187.6)mm2,术后6个月(134.5 ± 107.1)mm2。术前-术后6个月的成对差分均值及标准差[(66.6 ± 142.8)mm2]明显增大,说明术后6个月时黏膜囊肿的体积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术前-术后当日的黏膜囊肿投影面积相比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85,P= 0.021),术前-术后6个月的黏膜囊肿投影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617,P= 0.134)。手术短期内会对上颌窦内黏膜囊肿造成一定的创伤,但未对上颌窦黏膜囊肿产生激惹、恶化等不良影响。 结论上颌窦内黏膜囊肿的存在不影响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实施与种植体周围成骨。  相似文献   

15.
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牙源性上颌窦炎应用鼻内窥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慢性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柯-陆氏手术治疗24例,采用鼻内窥镜下联合进路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17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柯一陆氏术式者面颊肿胀、面颊麻木、上牙槽酸痛的发生率分别是100.0%、37.5%、33.3%,鼻内窥镜手术组未见上述表现;柯-陆氏术式第一次手术拔牙率37.5%(9/24),5例再次手术者均拔除患牙,总拔牙率58.3%(14./24),鼻内窥镜手术组拔牙率35.3%(6/17),11例经根管治疗的牙齿保存良好;柯-陆氏手术组3年内复发率为37.5%(9/24),而鼻内窥镜手术组术后3~6个月鼻道窦口复合体完全恢复通畅,随访1~3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窥镜微创手术能最大限度减少上颌窦粘膜及骨质的损伤,利于术后恢复,在保留鼻窦正常生理功能、保存牙齿及减少复发率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柯一陆氏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方法在同期植入种植体情况下的3~5年临床观察效果。方法:采用2种上颌窦底提升技术,对70例(共81颗)垂直骨量不足的上颌后牙区种植病例行上颌窦底提升及种植体同期植入手术,术后3、6、12、18~72个月检查上颌窦及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1颗种植体因早期感染脱落,1颗种植体修复戴冠后松动取出,其余79颗种植体X线检查骨整合良好,术后4~6个月完成义齿修复,无上颌窦炎发生。经6~72(36.78±13.74)个月随访观察,临床效果良好。结论:剩余牙槽骨高度6~8mm条件下两种上颌窦底提升方法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无统计学差异,而使用DASK工具经牙槽嵴顶微创上颌窦底提升技术的适应证更广泛,可用于剩余牙槽骨高度2~5mm条件,患者手术痛苦小,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上颌窦宽度及角度,评估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均行CBCT检查,测量上颌窦宽度、角度及根端骨吸收量。分析影响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因素,评估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预测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价值。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种植体根端骨平均吸收量为(1.81±0.26)mm,其中,49例≤1.81 mm,29例>1.81mm。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是影响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独立因素(OR:3.873、4.518,95%CI:1.594~9.412、1.859~10.97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及两者联合预测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AUC分别为0.764、0.742和0.908。结论: 上颌窦宽度和角度是影响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稳定性的指标,两者联合预测术后骨移植稳定性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上颌后牙区严重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 RBH)不足,即RBH在4 mm左右时应用单纯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2019年期间于南通市口腔医院种植科进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患者46例(51枚种植),分为不植骨组(21枚)、植骨组(15枚)、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 CGF)组(15枚),对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1年、2年的骨增量变化、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 ISQ)、种植体机械及生物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并进行了术后即刻和术后2周患者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运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术后、6个月的IS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窦骨增量方面,三组和术前相比,骨增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和CGF组增量大于不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问卷中,患者对于单纯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提升术具有更高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  相似文献   

20.
牙源性上颌窦炎及眶下间隙感染作为乳磨牙急性根尖周炎的并发症较罕见。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眶周蜂窝织炎、海绵窦血栓,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