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近年来成为医疗器械的热点,电池是这类装置最关键的部件,多种电池被开发出来满足了不同的植入应用,这些电池有着相同的需求,包括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能量密度、长寿命、良好的寿命指示等,该文介绍了有源植入装置电池的应用历史、现状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3.
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各种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并对开发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方法对疲劳的改善效果. 方法 以9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脑电记录额区(F3、Fz、F4)、中央区(C3、Cz、C4)、顶区(P3、Pz、P4)和枕区(O1、Oz、O21)共12导脑电信号在正常状态、疲劳状态和经皮穴位电刺激后状态下的数据,通过计算δ、θ、α、β频段的平均功率谱密度值G,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的脑电效果. 结果 对比正常状态,疲劳后δ、θ、α、β频段的G值上升,α频段G值的左右脑区不平衡性增加.经皮穴位电刺激后,δ、θ、α、β频段的G值下降,α频段G值的右脑区不平衡性减小. 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疲劳的改善有一定效果,脑电有明显的表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实现对目前危害人类健康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一些慢性疾病的长期、有效治疗,提出了植入式单穴位电刺激方法,并设计了仪器。方法:整个系统分为体外发射端和植入体内的接收刺激端。在能量发射端利用三极管的旁路电容和发射电感组成半串联谐振。针对无线能量供电的应用,通过实验分析能量供应的效率。实验中.选择合适的无线传输参数,20匝直径为35mm的空心线圈作为发射线圈,传输频率为150~200kHz.接收端使用100匝直径为10mm的空心线圈。结果:完成了整个系统的样机,在接收端间隔5mm时能获得5~10mA电流.已经满足应用的要求。结论:样机可用于各种单穴位刺激实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5月在我院术前行MRI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的36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5~52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了解患者术后患膝疼痛、肿胀及活动度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6例患者在术后随访期均无并发症发生,复发3例,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0.5±3.6)分,明显高于术前(P<0.01)。结论:关节镜下对病变膝关节实施滑膜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方法;辅助放射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2 8岁 ,先天性裂手畸形。患者出生后即发现双手、双足分裂畸形 ,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畸形日趋严重。查体 :双手中指及第Ⅲ掌缺如、皮肤、软组织边缘平整 ,呈典型的一个基底位于周缘的“V”形裂缺陷。X线片示 :双手中指及第Ⅲ掌骨缺如 ,示指和小指的中节指骨发育差 (见图 1)。讨论 追问家族史 ,发现该患者家族数代均有同样的患者 ,经收集绘成如下系谱 :图 1 典型病例 :先天性裂手畸形。系谱分析 :1 此系谱对手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判断如下 :(1)每代均有患者 ,即系谱是连续的。(2 )男女患病机率相等 ,即各占 1/2。(3 )无交叉遗传…  相似文献   
8.
脑深部电刺激(DBS)作为一种植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在治疗脑功能障碍的同时,也为研究人员打开了局部场电位(LFP)探究大脑的窗口。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4种DBS适应症,包括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和强迫症的治疗现状和致病机理假说,重点总结上述疾病患者相关脑区LFP的Theta节律、Alpha节律、Beta节律,Gamma节律以及更高频段节律的特征,分析各种节律与临床症状及行为的关联,得到DBS刺激靶点或相关脑区的LFP节律能够显著反映疾病特征的结论,还介绍首例实时全植入式的LFP研究工具和其最新研究结果。这些LFP特征为后续的病理研究、DBS机制探索和新疗法改进提供理论基础。最后,基于目前LFP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LFP研究在DBS神经调控领域的潜在发展方向,对神经调控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背景:国内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成骨诱导分化研究手段、测定指标均不够全面。 目的:建立并完善一整套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探讨其体外成骨分化能力。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表型。传至第3代时更换成骨诱导培养基进行成骨分化诱导。 结果与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旺盛,传代后增殖旺盛,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表型CD44、CD73、CD90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诱导后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Gomori、Von kossa、茜素红染色均阳性。RT-PCR检测诱导后细胞有Ⅰ型胶原、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唾液酸蛋白、骨桥蛋白及骨连接蛋白基因的表达,证明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功向成骨方向分化。表明实验建立了一整套稳定、成熟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扩增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可用于中长期失重环境下肌肉萎缩对抗的可编程式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方法 由可控恒流脉冲发生器、导线、皮肤电极组成系统,针对刺激处方筛选的要求,刺激脉冲参数独立可调且能实现不同刺激阶段的组合输出.结果 系统样机工作正常,输出信号精确;不同波形的脉冲电流都能引起股四头肌的感觉、收缩、强直及疼痛,但所需幅度阖值不同,相同幅度刺激引起的主观感受也存在差异.结论 研制的系统输出信号准确、可编程功能强大,便于进行刺激处方的筛选和验证.可作为失重环境下肌肉萎缩的电刺激对抗研究的仪器平台;人体试用实验验证了刺激系统的功能性,为刺激参数的优化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