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构建经迷走神经背核(DMV)注射L-谷氨酸(L-Glu)的剂量与雌性家兔十二指肠肌电活动指数的数学模型,为探讨激素、细胞因子等影响迷走神经活动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采用DMV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按0 mol/L、0.05 mol/L、0.10 mol/L、0.15 mol/L和0.20 mol/L剂量经DMV注射L-Glu,每剂量组样本数为5只,监测卵巢摘除家兔的十二指肠肌电活动;并构建L-Glu的剂量与十二指肠肌电活动指数之间的数学模型。 结果 经t检验分析,相邻剂量组之间,肌电活动的振幅逐渐增强,且差异极显著(P<0.01);频率逐渐加强,其中0 mol/L与0.05 mol/L、0.10 mol/L与0.15 mol/L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肌电活动指数逐渐增强,且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以L Glu浓度为自变量 x,十二指肠肌电活动指数为因变量 y,构建的数学模型的函数关系式为:y=13.71/1 + exp [-22.35 × (x -0.082)],函数拟合精度:R2=0.9948,P<0.01,属于增长型S型逻辑函数。函数分析表明,0.082 mol/L L-Glu剂量为该逻辑函数的拐点值;在L-Glu剂量范围为0 mol/L~0.082 mol/L时,十二指肠肌电活动指数成指数型增长模式;当L-Glu剂量大于0.082 mol/L时,十二指肠肌电活动指数呈对数型增长模式,且其理论极限值为13.71。 结论 L-Glu通过DMV对家兔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且具有区间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PZ)诱导的精神分裂症小鼠认 知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内源性大麻素受体 1(CB1R)、二酰基甘油脂肪酶(DAGLα)、N 酰基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酶 D(NAPE-PLD)、脂肪酰胺水解酶(FAAH)和单酰基甘油脂肪酶(MAGL)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24 只 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模型组(CPZ)、模型 +rTMS 治疗组(CPZ+rTMS),每组 8 只。 CPZ+rTMS 组和 CPZ 组小鼠饲喂含有 0.2% CPZ 的饲料 6 周后,分别接受 7 d 的 rTMS(5 Hz,1.26 Tesla)或 假刺激;sham 组正常饲喂 6 周并接受 7 d 的 rTMS 假刺激。最后一次 rTMS 干预结束 24 h 后进行 Y 迷宫和 三箱社交测试;随后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进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其内源性大麻素相关基因的蛋白 表达变化。结果 与 sham 组相比,CPZ 组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记忆损伤和社交缺陷,包括 Y 迷宫实际交 替进臂百分比下降[sham 组(62.69±7.92)% 比 CPZ 组(43.78±14.30)%,P< 0.01]和三箱社交实验中与 2 处陌生小鼠接触时间减少[sham 组(233.41±3.84)比(157.02±63.62)s,P< 0.05;CPZ 组(164.30±79.16) 比(249.28±58.31) s,P< 0.05]。与 sham 组小鼠相比,CPZ 组小鼠海马的 CB1R、DAGLα 和 NAPE-PLD 蛋白表达下调[(1.14±0.09)比(0.77±0.13)、(0.76±0.12)比(0.38±0.10)、(0.81±0.12)比(0.36±0.11),P< 0.05],而 FAAH 表达上调[(0.73±0.09)比(1.14±0.16),P< 0.05]。rTMS 干预可以改善 CPZ 小鼠的空间 记忆损伤和社交缺陷,CPZ+rTMS 组小鼠在 Y 迷宫测试中的实际交替进臂百分比较 CPZ 组上调[CPZ 组 (43.78±14.30)% 比 CPZ+rTMS 组(60.40±10.62)%,P< 0.05)];三箱社交实验中,CPZ+rTMS 组小鼠与 2 处 陌生小鼠接触时间更长[(236.74±51.66)比(158.41±68.45) s,P<0.05]。rTMS干预可以恢复CPZ小鼠海 马的内源性大麻素相关基因表达水平,CPZ+rTMS 组小鼠海马的 CB1R、DAGLα、FAAH 和 NAPE-PLD 蛋 白水平[(1.13±0.11)、(0.68±0.13)、(0.66±0.08)、(0.64±0.14)]与 CPZ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TMS 可以改善 CPZ 诱导的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的认知损伤并调节该小鼠海马内源性大 麻素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大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脂质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CUS组)和rTMS治疗组(CUS+rTMS组),每组8只。适应性饲养7 d后,CUS组和CUS+rTMS组大鼠接受为期28 d的CUS造模。造模结束后,CUS+rTMS组大鼠接受rTMS干预7 d(5 Hz,1.26 Tesla),sham组和CUS组大鼠接受假rTMS干预7 d。干预结束24 h后进行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随后处死动物,收取海马组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脂质变化,采用Lipid Search software version 4.1和SIMCA-P 14.1软件分析脂质相对含量。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1)3组大鼠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的结果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53~7.466,均P<0.05)。在旷场实验中,CUS组大鼠[(50.72±6.38)s,(11.41±1.55)%]在旷场中央区的探索时间和中央区运动距离百分比明显少于sham组[(86.06±7.31)s,(18.60±1.21)%]和CUS+rTMS组[(79.87±7.87)s,(16.74±1.27)%](均P<0.05);糖水偏好实验中,CUS组[(37.63±6.06)%]大鼠糖水摄取百分比明显少于sham组[(68.30±6.39)%]和CUS+rTMS组[(62.68±5.50)%](均P<0.05);强迫游泳实验中,CUS组[(137.60±13.36)s]大鼠不动时间明显多于sham组[(80.57±10.36)s]和CUS+rTMS组[(86.14±11.49)s](均P<0.05)。(2)3组大鼠海马脂质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26~15.440,均P<0.05)。与sham组[(20850.00±956.56)×10^7,(788.78±136.11)×10^7,(340.29±35.66)×10^7,(239.65±18.14)×10^7,(22.96±4.04)×10^7,(3.35±0.85)×10^7,(6.71±0.82)×10^7,(424.52±33.38)×10^7,(2.68±0.33)×10^7]相比,CUS组[(24133.33±1242.04)×10^7,(953.65±131.26)×10^7,(275.32±35.78)×10^7,(293.82±38.28)×10^7,(15.36±3.87)×10^7,(4.57±1.02)×10^7,(7.94±0.91)×10^7,(509.22±42.09)×10^7,(3.39±0.33)×10^7]大鼠海马的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溶血卵磷脂(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磷酸肌酸(ceramide phosphates,CerP),鞘氨醇(sphingosine,So),甘油二酯(diglyceride,DG)和单甘油酯(monoglyceride,MG)等7类脂质分子在大鼠海马中的相对含量增加(均P<0.05),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和酰基肉碱(acyl carnitine,AcCa)相对含量减少(均P<0.05)。rTMS治疗有效逆转了CUS导致的大鼠海马脂质水平改变,与CUS组相比,CUS+rTMS组[(21816.67±928.26)×10^7,(783.16±91.52)×10^7,(323.59±33.91)×10^7,(236.39±32.02)×10^7,(23.35±4.46)×10^7,(3.16±0.85)×10^7,(7.03±0.26)×10^7,(421.55±44.28)×10^7,(2.56±0.32)×10^7]大鼠海马的PE,PI,LPC,CerP,So,DG和MG含量降低,PA和AcCa脂质含量升高(均P<0.05)。结论CUS模型大鼠海马的甘油磷脂、甘油糖脂、鞘脂、脂肪酸等多种脂质水平异常,而5 Hz的rTMS干预可以改善CUS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和海马脂质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雌激素受体在胃窦的表达,并利用构建的数学模型研究雌激素对雌兔胃窦平滑肌肌电活动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对胃动力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雌激素受体在胃窦壁的表达;采用BL-420F生物监测仪监测:1. 比较假手术组与卵巢摘除组家兔胃窦肌电活动指数的差异,每组各3只; 2. 观察苯甲酸雌二醇剂量(0、0.1、0.15、0.2、0.25和0.3 mg/kg)对胃窦肌电活动的影响,每个剂量组各3只。构建数学模型,分析量效关系和作用机制。结果 雌激素受体在胃窦壁的表达呈阴性;卵巢摘除后胃窦肌电活动指数极显著性降低(P<0.01);随着雌二醇剂量的增加,胃窦肌电活动指数先增加,后降低。方差分析表明,相邻各组间胃窦肌电活动指数差异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以雌二醇剂量为自变量x,胃窦肌电活动指数为因变量y,拟合得到函数:y=2.80 + 5.65 × exp{-0.5×[(x-0.159)/0.038]2}为高斯函数(R=0.9884,P>0.05),表明雌二醇对胃窦平滑肌的调控是基于胃窦自身内在调控机制的基础上进行的,且对其内在调控机制的影响巨大。结论 胃窦壁上不存在雌激素受体;雌二醇与胃窦肌电活动指数的量效关系数学模型符合高斯函数模型特征,雌二醇对胃窦平滑肌的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且是基于对胃窦肌电活动内在调控机制的影响下间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