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产前诊断指征在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价值,以指导产前遗传咨询。方法对961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结果961例孕妇共检出异常核型42例,总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4.37%,其中夫妇一方有染色体异常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最高,为66.66%,其次是B超检查胎儿异常组,为16.7%,高龄组为:4.91%,血清生化筛查组为:2.88%,不良孕产史组为:1.75%,不良接触史及用药史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最低,为0%。结论产前遗传咨询应重视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的检查及产前超声筛查,对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术,羊水细胞培养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以预防染色体异常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染色体着丝粒点(cd)结构变异和着丝粒蛋白(CENP)表达与染色体非整倍体形成的关系。方法以流产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者为研究组,以流产绒毛染色体正常者为对照组,同时抽取流产者夫妇外周血进行染色体制备。应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改良的着丝粒点一核仁组织区(Cd—NOR)同步银染方法及免疫组化技术,对每例标本进行染色体分析及Cd、CENP研究。结果①研究组染色体cd变异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绒毛染色体非整倍cd变异显着高于父方(P〈0.05),而与母方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绒毛染色体cd变异与双亲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两组流产绒毛染色体中均有CENP的表达,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非整倍体绒毛中CENP含量显著低于父方(P〈0.05)而与母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绒毛CENP含量显著低于父方CENP(P〈0.05),与母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CENP的含量与cd变异呈负相关。结论cd变异、CENP含量降低可能是造成着丝粒不分离形成非整体的原因之一;Cd变异、CENP与其母亲具有一定的同源性、相似性;Cd变异越高CENP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筛查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主要为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NIPT,结果提示胎儿染色体缺失或重复,并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6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对孕妇羊水细胞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并分析NIPT发现的胎儿染色体CNV与上述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孕妇对其上述检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于上述选择的时间段内,接受NIPT筛查的29479例孕妇中,胎儿染色体缺失或重复为87例,筛查结果胎儿染色体CNV发生率为0.30%(87/29479)。②介入性产前诊断的67例孕妇中,确诊胎儿染色体CNV为35例,NIPT筛查胎儿染色体CNV的阳性预测值为52.2%(35/67);29例胎儿的CMA与NIPT筛查结果显示的胎儿染色体CNV基本一致,二者检测胎儿染色体CNV符合率为43.2%(29/67)。结论NIPT筛查胎儿染色体CNV具有可行性。对于NIPT筛查结果为胎儿染色体CNV者,应采取产前诊断方法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妊娠状态下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f DNA)定量分析,确定其平均浓度及临床参考值范围,初步探讨在不同妊娠状态下母血中f DNA的浓度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孕妇外周血浆中提取fD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其中Y性别决定区的SRY基因。结果在正常早期的孕妇组38例血浆标本中有32例检测到SRY基因,其平均浓度149.25拷贝数/ml,参考值范围为33.28~265.22拷贝数/ml;在正常晚期的孕妇组32例血浆标本中全部检测到SRY基因,其平均浓度为212.14拷贝数/ml,参考值范围为142.76~281.52拷贝数/ml;在晚期患有子痫前期的孕妇30例血浆标本中全部检测到SRY基因,其平均浓度为678.70拷贝数/ml,参考值范围为595.01~726.40拷贝数/ml。实验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用LSD-t检验。妊娠晚期孕妇血浆中f DNA的含量较妊娠早期升高,约为1.4倍,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期患子痫前期的孕妇血浆f DNA的水平是同期正常对照组的3.9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用FQ-PCR法最早在孕48天孕妇外周血中即可检测到fDNA。2.随着妊娠的进展孕妇血浆中f DNA的含量升高。3.晚期患子痫前期孕妇其血浆f DNA的水平是同期正常对照组的3.9倍,有统计学意义(P<0.01)。4.f DNA在进行无创伤性产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检测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孕16~22周妊娠妇女羊水间期细胞进行FISH(13、21、18、X、Y)快速产前诊断,以常规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FISH检测结果对照。结果被检50例羊水间期细胞均获得诊断结果,其中48例为正常胎儿,两例为异常胎儿(1例为48,XXY+21,另1例为47,XXX)。FISH检测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FISH检测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结果准确可靠,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线粒体DNA突变类型及特点.方法 分别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MSP-PCR)、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联合DNA测序的方法,对12个家系中21位临床症状疑诊为LHON的患者及其19位无明显眼疾的母系亲属进行线粒体DNA检测.结果 40例受检者中35例发生11778位点突变,2位成员有3460位点突变,有1例发现有4258位点突变(A→G).结论 11778是LHON患者常见的突变位点,3460突变少见,新发现的突变位点4258可能是新的继发突变或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7.
1871年德国眼科医生Theodor Leber首次描述了一种遗传性眼病,主要表现为双眼急性或亚急性中心视力下降。多累及青年男性,随后便将此病命名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现已证实该病为母系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病因是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某些位点发生突变,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线粒体遗传病。尽管现在对此病已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有很多方面尚需进一步讨论,例如:有关LHON突变基因位点的研究、LHON的不完全外显性、LHON的遗传种族差异性以及突变位点与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关系等,本文就这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sHLA-G)水平及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sHLA-G水平,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LA-G14bp插入/缺失基因型。结果①流产组血清sHLA-G水平较对照组低(P<0.01);②流产组+14bp/+14bp纯合子和-14bp/+14bp杂合子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③+14bp/+14bp和+14bp/-14bp基因型与-14bp/-14bp基因型妊娠妇女相比,血清中sHLA-G水平均较低(P<0.01)。结论血清sHLA-G水平降低及纯合子(+14bp/+14bp)和杂合子(-14bp/+14bp)基因型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探讨正常早孕妇女和有复发性流产史的早孕妇女之间绒毛及蜕膜组织中趋化因子12(CXCL12)的表达,了解CXCL12在妊娠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30例正常早孕妇女和有复发性流产史的早孕妇女绒毛及蜕膜组织中CXCL12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早孕妇女与有复发性流产史的早孕妇女绒毛组织和蜕膜组织中CXCL12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妊娠早期绒毛及蜕膜组织中CXCL12的表达下降,可能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