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03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3例,在常规治疗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用药7天;对照组50例,仅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肺炎及其并发症、体征消失时间长短,评价丹参注射液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肺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近 2年住院的有支气管肺炎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 5 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 ,采用传统综合治疗 ,包括抗感染、通畅呼吸道、胃肠减压、肛管排气、酚妥拉明及强心输氧等治疗 ;另一组为治疗组 ,在以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观察两组的腹胀消失时间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腹胀消失时间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上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1 ) ,治疗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支气管肺炎并发胃肠功能障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调查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分泌物中培养分离病原菌,并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对鉴定出的病原菌做抗生素敏感试验,以分析其耐药情况。结果 106例感染的分泌物中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75株,排前3位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1.33%),铜绿假单胞菌(18.67%)和粪肠球菌(17.33%);抗生素敏感试验表明:分离出的细菌大多对抗生素存在多重耐药性,但亚安培南对G-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万古霉素则对G+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应高度重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加强对切口感染的监控,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自拟平喘方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疗效.方法 60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联合应用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联合应用组应用皮质激素吸入联合自拟平喘方口服治疗,疗程为2月.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联合应用组观察第1秒用力呼气量、最大呼气峰流速值等肺功能指标、1年内哮喘急性发作的平均次数及疗效判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应用自拟平喘方治疗儿童哮喘,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引起儿童期脑瘫、智力低下的常见原因,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死亡。综合治疗是防止和减轻其后遗症、降低死亡率唯一手段。我科自1996-01-2000-10对119例HIE中印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甘露醇、施普善、高压氧联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黄连雾化吸入、静滴及病毒唑静滴3种方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32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双黄连静滴、病毒唑静滴及双黄连务化吸入3种方法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双黄连静滴组与病毒唑静滴组的疗效在症状,体征缓解或消失时间、退热、X线商灶吸收、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而双黄连雾化吸入组在上述方面明显优于另两组。结论:雾化吸入双黄连是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呼吸暂停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很高,并随着新生儿的不成熟程度剧增,若不及时发现或抢救失当,可致脑损伤,甚至造成死亡,临床医生应对该病有足够的重视。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氨茶碱兴奋呼吸中枢治疗呼吸暂停,有时效果不太满意,笔者随机对使用氨茶碱后,还出现呼吸暂停的28例患儿使用纳洛酮加小剂量氨茶碱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郴州地区儿童哮喘患者过敏原和总IgE分布情况及特点,为哮喘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计算过敏原阳性率sIgE和总IgE情况.结果 136例儿童哮喘患者阳性率为72.06%,正常健康儿童阳性率为5.0%.最高的过敏原为户尘粉尘螨,占54.10%,其次为猫毛、狗毛、蟑螂、芒果、鸡蛋白、牛奶,牛肉羊肉.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儿童.结论 郴州地区儿童哮喘患者过敏原以吸入为主,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尘螨是重要的过敏原,检测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防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