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9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逍遥散加味方联合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并探讨其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中药逍遥散加味方合并舍曲林组、逍遥散加味方组、舍曲林组共三组(每组30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6、IL-1β、TNF-α的水平并比较;每组在治疗前后分别做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并检测血浆皮质醇(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浓度;结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三组病例组治疗前血清IL-6、IL-1β、TNF-α、CORT、ACTH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三组血清IL-6、IL-1β、TNF-α、CORT、ACTH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逍遥散治疗抑郁症愈显率高,且不良反应小;中西药结合组HAMD评分治疗结束时下降更明显,与其他两组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IL-6、IL-1β、TNF-α、CORT、ACTH水平升高可能是抑郁症的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机制;逍遥散和舍曲林抗抑郁机制类同,均能降低IL-6、IL-1β、TNF-α水平,从而纠正HPA轴的亢进而达到抗抑郁作用。逍遥散对抑郁症疗效与舍曲林相当,两者结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用于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选择2004-08/2006-02广州市精神病医院住院及门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出现肥胖者90例。患者按随机抽取序号分为3组,每组30例。加味苓桂术甘汤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6.41±7.98)岁;病程(7.98±5.71)年。口服加味苓桂术甘汤(主要由茯苓、桂枝、白术、苍术、泽泻、荷叶、远志、番泻叶、法半夏、大腹皮、枳实等组成);苓桂术甘汤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8.10±8.56)岁;病程(8.58±6.46)年。口服苓桂术甘汤(主要由茯苓、桂枝、白术、苍术、泽泻、荷叶、远志、菖蒲、番泻叶、法半夏等组成);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7.26±8.20)岁;病程(9.63±7.55)年。口服安慰剂(桑叶、菊花等组成)。3组合剂均制成含900g/L生药量,口服2次/d,30mL/次,治疗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末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分及测量体质量。结果:9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3组临床疗效比较:加味苓桂术甘汤组、苓桂术甘汤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23/30),70%(21/30)和16.6%(5/30);加味苓桂术甘汤组、苓桂术甘汤组总体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3组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比较:加味苓桂术甘汤组、苓桂术甘汤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体质量差异无显著性[(77.83±6.51),(78.97±7.04),(77.30±7.15)kg,P>0.05];治疗6周后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74.50±4.56),(75.07±5.82),(79.13±8.03)kg,P<0.01]。③3组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变化比较:3组治疗两周后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3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不良事件及副反应:苓桂术甘汤组,服药后全部患者大便次数增多,1~3次/d,有6例大便次数每日四五次。加味苓桂术甘汤组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不明显,对照组无腹泻情况发生。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症中药,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3.
首发精神分裂症兴奋攻击行为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攻击行为与血清胆固醇(CHO)水平的关系。方法 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裹(PANSS)中有关兴奋攻击行为条目评分,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有兴奋攻击行为组,30例)和对照组(无兴奋攻击组,30例),于入组时及治疗第2、4和6周末分别进行评估,同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胆固醇水平。结果 入组时研究组较对照组CHO水平显著低。治疗4用后,两组PANSS有关兴奋行为条目评分及CHO水平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攻击行为,CHO水平有可能成为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依从性。方法把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口服液(B组)和阿立哌唑(A组)治疗8周,采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比较两组的服药依从性。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差异不显著,B组药物完全依从占67.2%,显著高于A组的42.1%。不依从占3.4%,则显著低于A组的32.9%。利培酮的不良反应以锥体外系为主,阿立哌唑则以嗜睡为主,但易缓解。结论利培酮口服液能更好地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依从性。方法把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口服液(B组)和阿立哌唑(A组)治疗8周,采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比较两组的服药依从性。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差异不显著,B组药物完全依从占67.2%,显著高于A组的42.1%。不依从占3.4%,则显著低于A组的32.9%。利培酮的不良反应以锥体外系为主,阿立哌唑则以嗜睡为主,但易缓解。结论利培酮口服液能更好地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产阿立哌唑(商品名博思清)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治疗组(32例)和氯氮平治疗组(33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8、12 w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63例完成12周观察,阿立哌唑组31例,氯氮平组32例.治疗前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各项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较氯氮平轻.结论阿立哌唑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对本院过去2年因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7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前瞻性研究,筛选出的700例病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7组:①氯丙嗪组、②舒必利组、③氯氮平组、④利培酮组、⑤奥氮平组、⑥奎硫平组、⑦阿立哌唑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一效果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各方案治疗精神分裂症成本分别为17877.61、15526.15、18210.29、13172.20、13950.49、13204.52和13312.75元;每获得一个单位的效果,7种方案所需花费的成本分别为251.79、204.29、200.11、156.81、170.12、165.05和170.67元。结论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和阿立哌唑等新型精神病药似更适合于分裂症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氯氮平所致粒细胞减少症与HSPT0—2mRNA表达及HSP70—2基因多态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广州医学院附属精神病医院住院或门诊患者,根据单一使用氯氮平后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分为氯氮平所致粒细胞减少症组(简称减少组)、服用氯氮平粒细胞正常组(简称正常组)及氯氮平所致粒细胞增多组(简称增多组)。三组精神分裂症研究组均于抽血做检测时同时抽血做氯氮平血药浓度检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临床病史及人口学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PCR—RFLP)分析HSP70—2G1267A多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三组患者的HSP70—2mRNA表达。结果:减少组、正常组与增多组间氯氮平使用剂量、血药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中性粒细胞的HSP70—2mRNA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粒细胞增多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的HSP70—2mRNA表达增强;HSP70—2基因1267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三组人群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HSP70—2G1267A三种基因型的HSP70—2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氮平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症与氯氮平使用剂量及血药浓度关无;氯氮平所致的粒细胞增多患者中性粒细胞的HSP70—2mRNA表达增强,可能由于HSP70蛋白独特的抗凋亡保护作用及其使用氯氮平后表达的增强,造成了使用氯氮平后出现的粒细胞增多现象;氯氮平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症与HSP70—2mRNA表达无关;中国人群中的氯氮平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症可能与HSPT0—2G1267A多态无关;HSP70—2G1267A突变对中性粒细胞中HSP70—2mRNA表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氯氮平所致粒细胞减少症与HSP70-2 mRNA表达及HSP70-2基因多态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广州医学院附属精神病医院住院或门诊患者,根据单一使用氯氮平后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分为氯氮平所致粒细胞减少症组(简称减少组)、服用氯氮平粒细胞正常组(简称正常组)及氯氮平所致粒细胞增多组(简称增多组)。三组精神分裂症研究组均于抽血做检测时同时抽血做氯氮平血药浓度检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临床病史及人口学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PCR-RFLP)分析HSP70-2 G1267A多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三组患者的HSP70-2 mRNA表达。结果:减少组、正常组与增多组间氯氮平使用剂量、血药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中性粒细胞的HSP70-2 mRNA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粒细胞增多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的HSP70-2 mRNA表达增强;HSP70-2基因1267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三组人群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HSP70-2 G1267A三种基因型的HSP70-2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氮平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症与氯氮平使用剂量及血药浓度关无;氯氮平所致的粒细胞增多患者中性粒细胞的HSP70-2 mRNA表达增强,可能由于HSP70蛋白独特的抗凋亡保护作用及其使用氯氮平后表达的增强,造成了使用氯氮平后出现的粒细胞增多现象;氯氮平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症与HSP70-2mRNA表达无关;中国人群中的氯氮平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症可能与HSP70-2 G1267A多态无关;HSP70-2 G1267A突变对中性粒细胞中HSP70-2 mRNA表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测老年抑郁症患者使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1β、TNF-α的水平并和3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比较,结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血清IL-6(63.24±15.67ng/1)、IL-1β(33.24±17.27ng/1)、TNF-α(29.24±15.67ng/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6(31.41±11.51ng/l)、IL-1β(18.36±8.17ng/l)、TNF-α(18.24±10.56ng/l);P0.05。帕罗西汀治疗后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抑郁症的免疫学标志之一;帕罗西汀抗抑郁的同时降低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