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与机体免疫应答调节、急性期反应、炎症反应和抗感染防御等有关.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急性期和临床控制期血清、痰与诱导痰内IL-6与血清CRP含量水平的检测分析,以研究其临床意义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取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手术切除标本65例,其中弥漫性甲状腺肿2例,各组织学类型结节性甲状腺肿63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T_g、T_4、T_3和rT_3PAP法观察各类型甲状腺肿组织免疫阳性物质定位,以此探讨地方性甲状腺肿各种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的功能状态。另取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做对照。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甲状腺组织激素的定位,对于探讨正常或病理情况下甲状腺组织产生、分泌激素的功能状态很有帮助。近几年来用免疫组织化学 PAP 法观察动物或人体病理状态下甲状腺激素的细胞学定位陆续有报导。本文应用 PAP 法观察地方性甲状腺肿组织内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素(T_4)、三碘甲腺原氨酸(T_3)和3,3′,5′-三碘甲腺原氨酸(rT_3)的细胞学定位,以探讨地方性甲状腺肿各组织学类型的激素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观察和分析3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临床及病理学形态特征,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发现DNT最常见的症状是长期癫痫;肿瘤局限于皮质;组织学呈“特征性的胶质神经元成分”;突触素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认为DNT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需与少突胶质细胞瘤、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5.
全晖  秦进 《西部医学》2011,23(1):156-157
目的评估胱抑素在糖尿病肾损伤早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碱性苦味酸速率法检测血清肌酐,并与肾病饮食调整公式校正的肾小球滤过率(GFRMDRD)比较,评估63例肌酐正常的糖尿病病人的早期肾损伤。结果血清胱抑素与肌酐之间呈正相关(r=0.55),与肾病饮食校正的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48)。胱抑素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0.79)与似然比(4.3)分别高于肌酐的曲线下面积(0.60)与似然比(1.6)。结论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检测中,血清胱抑素能较好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其诊断效能优于血清肌酐。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局部腹膜切开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后防止囊肿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为19例肾脏上极或腹侧部单纯囊肿患者行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并在囊肿切除后行对应囊肿部位局部腹膜切开.结果:19例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术后无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未影响肠蠕动.随访1年无囊肿复发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脑动脉瘤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特征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动脉瘤的病因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脑动脉瘤标本18例,将3例尸检的Willis动脉环血管标本作为对照,切片做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记录染色部位,并对染色的强度进行分级,计算阳性指数。结合病变特点和临床特征,统计分析VEGF在动脉瘤中的表达与动脉瘤的大小、患者年龄、Hunt-Hess分级以及和bFGF表达的关系。结果 3例Willis动脉环均无VEGF和bFGF染色,而动脉瘤的VEGF和bFGF染色阳性率分别为88.9%(16/18)和55.5%(10/18)。经统计学分析,动脉瘤壁的中膜和外膜VEGF表达阳性率较内膜阳性率高(X2=9.94,P<0.05);VEGF在动脉瘤壁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动脉瘤的大小、Hunt-Hess分级无关(P>0.05)。VEGF较bFGF的表达阳性率高(X2=4.985,P<0.05)。结论 VEGF可能与动脉瘤的增长和结构的维持有关。动脉瘤的发生、生长和破裂是个复杂的过程,VEGF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促纤维增生性节细胞胶质瘤是好发于婴儿的一种神经上皮性肿瘤,少见。1993年被WHO列为神经系统(CNS)肿瘤的一种新类型。1987年Vanderberg等报道11例并首先命名为婴儿型促纤维增生性节细胞胶质瘤(DIG)。至1992年文献累计报告20例。除1例发生于4岁儿童外,大多发生于6个月内婴儿。1993年Kuchelmeister等人报道2例非婴儿型,分别发生于15和25岁。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2例分别为11岁和34岁。病例1,女,11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年,于1998年8月16日入院。一年前出现右下肢活动不利,逐渐加重,原因不明,经市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