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9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目的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6例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对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调查。结果完全缓解15例(17.4%);部分缓解43例(50.0%);疾病稳定15例(17.4%);疾病进展13例(15.1%);客观有效率为67.4%。平均生存期为(1.3±0.8)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67例,77.9%)及骨髓抑制(34例,39.5%)。结论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能够改善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症状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症状及病理特征,探讨其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间住院手术治疗的191例老年人胃癌患者(≥65岁)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1例青年胃癌患者比较。结果191例老年人胃癌男女比例为3.9∶1。临床首发症状中,老年组患者以上腹部胀痛﹑吞咽困难为最初临床症状者分别为62.8%﹑18.3%,而青年组分别为80.6%﹑3.2%,两组比较P〈0.05,P〈0.01。老年组病程较长,病程6个月以上者(34.0%)多于青年组(6.5%),P〈0.05。老年组胃癌病理分型为高分化腺癌者(19.4%)显著高于青年组(3.2%),P〈0.05;而低分化腺癌老年组(24.1%)低于青年组(41.9%),P〈0.05。老年组胃底贲门癌多发(29.8%),高于青年组(12.9%),P〈0.05;胃窦部癌老年组(32.5%)低于青年组(51.6%),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与青年组肿瘤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胃癌患者男性多见,发现时伴随症状较多,病程时间长,多数大于6个月,病变部位较青年患者有向近端胃移行的趋势,中﹑高分化腺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患者,但整体病期均较晚,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症状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分析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症状及病理特征,探讨其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间住院手术治疗的191例老年人胃癌患者(≥65岁)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1例青年胃癌患者比较.结果 191例老年人胃癌男女比例为3.9:1.临床首发症状中,老年组患者以上腹部张痛、吞咽困难为最初临床症状者分别为62.8%、18.3%,而青年组分别为80.6%、3.2%,两组比较P<0.05,P<0.01.老年组病程较长,病程6个月以上者(34.0%)多于青年组(6.5%),P<0.05.老年组胃癌病理分型为高分化腺癌者(19.4%)显著高于青年组(3.2%),P<0.05;而低分化腺癌老年组(24.1%)低于青年组(41.9%),P<0.05.老年组胃底贲门癌多发(29.8%),高于青年组(12.9%),P<0.05;胃窦部癌老年组(32.5%)低于青年组(51.6%),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与青年组肿瘤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人胃癌患者男性多见,发现时伴随症状较多,病程时间长,多数大于6个月,病变部位较青年患者有向近端胃移行的趋势.中、高分化腺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患者,但整体病期均较晚,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盐酸厄洛替尼一线治疗3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中位生存期、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以及对相关症状的控制,探索盐酸厄洛替尼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33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病理证实的ⅢB期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口服盐酸厄洛替尼150 mg/d,直至患者死亡或肿瘤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服药前和服药后每月复查胸部CT进行肿瘤评估.结果 客观缓解率为30.3%,疾病控制率为75.8%,性别、年龄、病理、体力状态评分等各亚组之间疗效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吸烟患者的疗效优干吸烟患者(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9个月,中位生存期9.3个月,最常见毒副反应为皮肤毒性,未观察到血液学毒性.结论 盐酸厄洛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检测55例晚期肺腺癌初治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疗效
间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55例晚期肺腺癌初治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中总T 细胞(CD3+ )、Th 细胞(CD3+CD4+ )、Tc 细胞(CD3+CD8+ )、CD4+/CD8+、记忆T 细胞(CD45RO+ )、原始T 细胞
(CD45RA+)的比例。结果化疗无效组患者外周血原始T细胞高于有效组(P=0.04);化疗有效组患者外周血记忆T细胞较高,但
差异尚不具统计学意义(P=0.25);两组总T细胞、Th细胞、Tc细胞及CD4+/CD8+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外周血原
始T细胞与化疗疗效相关,原始T细胞较高者近期疗效差。检测患者外周血原始T细胞对预测患者化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opⅡα 和Ki-67在NSCLC 中的表达情况,并评价上述2 项指标对接受辅助化疗的NSCLC 患者的预后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1 月至200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行至少1 个周期辅助化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Ⅰ~Ⅲ期NSCLC 病例共152 例。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病例中TopⅡα 和Ki-6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特点和全组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特征、分子特征与生存规律的关系。结果:TopⅡα 与Ki-67的过表达率分别为22.4% 和36.2% ,两者表达中度相关(r=0.516,P<0.001),且其表达程度与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等无关。截至末次随访2009年4 月1 日,41例死亡,中位生存期未达到,中位DFS 为23.0 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41)、临床分期早(P=0.001)、N 分期早(P<0.001)、非腺癌(P=0.003)及TopⅡα 高表达者(P=0.011)较女性、临床分期晚、N 分期晚、腺癌及TopⅡα 低表达者中位DFS 显著延长,而年龄、吸烟与否、化疗方案的类型及Ki-67的表达程度对DFS 无显著影响。分层分析发现,TopⅡα 低表达时含NVB 方案组较其他方案DFS有明显延长趋势(P=0.059);Ki-67低表达时,NVB 组中位DFS 显著高于TXT 组(P=0.032)。 而在TopⅡα 或Ki-67高表达时,各化疗方案组对DFS 的影响亦无明显差异。COX 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与否、N 分期及TopⅡα 表达程度均是影响DFS 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 患者,TopⅡα 高表达者较低表达者更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且在TopⅡα 低表达时,使用含NVB 的化疗方案较其他常用方案似乎能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收益。而Ki-67的表达对DFS 却无类似预测价值;但在Ki-67低表达时,含GEMZ 和PTX 方案,特别是含NVB 方案可能较TXT 有更好的疗效。TopⅡα 可能成为判断NSCLC 辅助化疗疗效及筛选化疗药物的新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原发灶B细胞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2002年12月在解
放军总医院手术的130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原发灶间质中CD20阳性
B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并分析其与CD8和CD4阳性淋巴细胞密度的关系,以及分析CD20阳性细胞浸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
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部分乳腺癌(37.69%,49/130)间质可见CD20+B细胞聚集分布,并可观察到CD3+T细胞聚集在CD20+
B细胞聚集区的周围形成淋巴滤泡样结构。总体分析时,CD20+细胞聚集与预后不相关。在激素受体阴性(雌激素受体和孕激
素受体均为阴性)患者的COX多元分析中,CD20+细胞聚集与较好的DDFS(HR=0.251,95% CI=0.071-0.894,P=0.033)、OS
(HR=0.325,95%CI=0.103-1.028,P=0.056)相关。而在激素受体阳性(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至少有一个阳性)患者,CD20+
细胞聚集与DFS(P=0.997)、DDFS(P=0.759)、OS(P=0.700)均不相关。在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改善
CD20+细胞聚集阴性患者的OS(P=0.001)。结论CD20+细胞聚集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有预后预测价值。术后辅助内分
泌治疗的远期疗效与乳腺癌原发灶CD20+细胞聚集相关,并进而影响CD20+细胞聚集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结直肠癌患者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分布,评价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CPT-11)为主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毒性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以CPT-11为主的FOLFIRI方案(CPT-11 180mg/m2)和IFL方案(CPT-11 125mg/m2)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检测患者的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化疗毒性、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92例患者,189例行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检测,野生型占37.6%,1个位点变异型占43.9%,2个位点突变异型占18.5%。183例可评价毒副反应,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26.6%(51/183);3~4级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为15.1%(29/183)。2个位点变异的患者3~4级迟发性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26.5%vs.9.0%,P=0.021)。UGT1A1*28野生型、杂合突变型、纯合突变型的2~4级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29.6%、37.5%和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UGT1A1*28纯合突变者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33.3%,高于UGT1A1*28野生型的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是2~4级迟发性腹泻的影响因素。CPT-11剂量高者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OR=5.666,95%CI:2.088~15.377,P=0.001)和2~4级迟发性腹泻(OR=4.481,95%CI:1.568~12.807,P=0.005)发生率也显著升高。158例可评价疗效,获CR 3例、PR 30例、SD 91例、PD 34例,总有效率为20.9%。2个位点变异患者的有效率为33.3%,高于野生型的1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治疗时间在6周以下者疾病进展的风险显著增加(OR=6.106,95%CI:1.680~22.197,P=0.00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治疗时间及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UGT1A1基因多态性与预后无关。结论 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2个位点变异的患者应用CPT.11为主方案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疗效较好,由不良反应导致的治疗时间缩短可能会影响其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伴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诊治特点以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22例晚期恶性肿瘤合并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其生存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治规律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22例患者血钙浓度为2.78~4.37mmol/L,经双膦酸盐治疗后血钙均降至正常;发现高钙血症后生存时间为3~153天,中位生存时间仅为36天。单因素分析显示,血钙浓度〉3.0mmol/L及远处转移部位/〉3处的患者预后差(P=0.02和P=0.008);多因素分析提示血钙最高值与远处转移部位的数目均可视为独立的危险因素(P=0.017和P=0.007),血钙值的升高和远处转移部位数目的增加均将增加死亡的风险。结论:高钙血症多见于恶性肿瘤晚期,预后差,应早期诊断,积极予双膦酸盐类药物降血钙治疗。血钙最高值与远处转移部位的数目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时间,同时分析与疗效和生存期可能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8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5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IIIb-Ⅳ期的患者一线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直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病灶进展,服药前及服药后每4周进行肿瘤评估。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以α=0.05为检验水准。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在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方面有无差异,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基线特征及治疗反应的生存差异。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服用吉非替尼后的PFS和OS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客观有效率为10.5%,疾病控制率为76.8%,中位PFS 8.34个月,中位OS时间为17.38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1.9%和25%。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年龄在疾病缓解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302),其它各个分组因素在疾病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方面均未见明显差异。性别、病理影响患者的PFS时间,女性(P=0.0214)及腺癌(P=0.0264)患者PFS时间较长,但Cox多因素分析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不同病理类型,既往肺部肿瘤切除与否,性别,服用TKI后疾病缓解和控制情况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其中腺癌,曾行手术切除肺部肿瘤,女性,服用TKI后CR/PR/SD的患者总生存时间较长,但经Cox多因素分析后,仅有病理类型和服用TKI后早期疗效与OS时间相关。肿瘤病理类型(P=0.0077)与早期疗效(P=0.0000)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腺癌与非腺癌相比,PFS和OS明显延长,CR/PR/SD的患者与PD患者相比OS明显延长,CR/PR的患者与SD患者相比,其OS时间未见明显差异。性别与吸烟状况在疗效、长期生存中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局部晚期和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益处。腺癌和含腺癌的混合亚型,早期服用后疗效较好的患者可能是生存有益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