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典型性心电图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对其中心电图表现不具典型性的36例患者进行反复描记,分析和研究36例患者的心电图图像。结果本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均表现不典型,表现形式多样,但大多出现无病理性Q波,有ST抬高,T波直立形成单向曲线,6例出现仅有非特异性ST-T改变,心肌酶谱均有明显升高。结论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典型心电图的表现,能够有效提高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认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尽快明确诊断。方法对53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临床症状均不典型,急查12导联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19例,加做18导联心电图显示急性后壁心肌梗死2例,右室急性心肌梗死3例;动态心电图病理性改变而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20例,无Q波有ST-T变化及Q波、ST-T轻微变化9例。肌钙蛋白I或T、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功酶检查34例患者阳性。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表现和动态演变,结合心肌酶和心肌三联检查综合分析,才能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改变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工作中,诊断心肌梗死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酶学改变三项指标。早期心肌梗死的酶学变化常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4~6h才会升高,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期诊断就会受到一定限制。而心电图则是早期诊断心肌梗死最敏感的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本文对其改变及发生机制的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自1930年Saners AD报道第一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右室梗死的尸检结果以来,右室梗死只在近10余年才逐渐被临床所重视。国内外报道,右室心肌梗死(RVMI)占AMI的12%~43%,单纯RVMI少见。由于其心电图表现多不明显,易造成误诊、漏诊。随着血流动力学、心肌核素、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右室梗死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早期及时的心电图检查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合临床症状,仍是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覃兆玲 《当代医学》2016,(22):88-89
目的:研讨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方法抽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8例,进行研究。按照研究对象来院就诊时间划分为4组。统计比较各组心电图检查阳性率。结果心电图总阳性率29.21%,其中T波异常21例(40.38%),发生率最高。组2阳性率为62.79%,高于其他组别(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4 h出现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变化阳性率高,为临床提供敏感、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48例为研究组,另外随机选取我院30例不伴有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特征及差异.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更多出现心律失常、ST段改变、非Q波性梗死,心肌梗死范围更大.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心电图表现不典型更易误诊漏诊,应注意心电图其他非特异性改变,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王荣贵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317-3318
目的:进一步认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意义。方法:通过对24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综合分析,了解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及临床诊断。结果:通过对24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在一些具有不典临床症状,但心电图检查无病理性改变或病理性改变不明显的患者,结合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动态观察可以确诊。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应综合分析,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回顾分析了非梗死性Q波临床病例的心电图特点。方法:10例非梗死性Q波病例包括病毒性心肌炎3例;肥厚性心肌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Friedrech遗传性共济失调、脑出血、急性胰腺炎、急性肺动脉栓塞各1例。对其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上述病例心电图上均可见似心肌梗死定位的病理性Q波。结论:多种疾病心电图改变可表现为非梗死性Q波,其心电图改变有各自的特点,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与心肌梗死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回顾分析了非梗死性Q波临床病例的心电图特点.方法10例非梗死性Q波病例包括病毒性心肌炎3例;肥厚性心肌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Friedrech遗传性共济失调、脑出血、急性胰腺炎、急性肺动脉栓塞各1例.对其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上述病例心电图上均可见似心肌梗死定位的病理性Q波.结论多种疾病心电图改变可表现为非梗死性Q波,其心电图改变有各自的特点,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与心肌梗死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心电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4例疑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经心电图连续监察及心肌酶谱等其它实验室检查或经冠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T动态改变情况.结果:84例中有11例(13%)呈现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结论: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是急性心肌梗死最早期表现.及时识别此种心电图改变,有利于积极抢救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QRS波形改变和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择选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所收治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发病之后,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且依据心电图QRS终末波形改变情况,将其分成两组,即A组(20例,QRS波形改变组)与B组(34例,QRS波形未改变组),对其并发症与预后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A组患者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死亡率等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QRS波形发生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预后效果往往较差,因而,针对急性心肌梗死且心电图QRS波形发生改变者,应予以严密的观察,以便提高临床疾病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典型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常呈 4个时期的改变 :超急性期出现T波高耸及ST段抬高 ,继之出现病理性Q波 ,T波逐渐变浅、倒置 ,ST段逐渐下降 ,并达到基线。一旦发现这一改变 ,结合临床表现或血清心肌酶学改变 ,即可以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上也可以见到少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无典型动态性ST T演变 ,影响早期及时地作出诊断 ,甚至延误治疗。本文将我们在临床中遇到的 3例不典型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 T演变报道如下 ,以期提高临床上对不典型患者的检出 ,并有利于及时处理。1 资料与方法  例 1,男 ,65岁 ,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9例,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 1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心电图变化不一67例(35.45%),心电图出现QS波71例(37.57%),QS波段出现明显变化51例(26.98%)。结论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准确性较高,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工作中诊断心肌梗死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酶学变化三项指标,而心电图是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判定的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在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典型的ECG改变,已为广大心电图工作者及临床医师所掌握,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不典型的、特殊的心肌梗死患者,而早期心肌梗死的酶学变化常常要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4h~6h才会升高,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期诊断就会受到一定限制,而心电图则是早期诊断心肌梗死最敏感的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掌握早期心肌梗死的特殊心电图改变,可极大程度的防止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误诊、漏诊,从而提高对心肌梗死诊断的阳性率。本文总结分析了60例不典型的、具有特殊心电图改变的心肌梗死患者,进一步说明依据特殊心电图改变诊断早期心机梗死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病例选择对我院于2000年至2005年收治的具有特殊心电图改变的心肌梗死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33岁~68岁。具有冠心病易患因素44例,有冠心病、心绞痛史32例。所有病例均首次发生心肌梗死,出现典型心肌梗死临床症状34例,不典型症状26例。特殊心电图表现可分以下几类:1.1心房心肌梗死P波增宽,时限延长>0.12s,多伴有切迹、顿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心电图诊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该院治疗的80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80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实施心电图诊断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比较心电图诊断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80例患者有73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经心电图诊断有72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漏诊3例,误诊2例,经统计可知,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95.89%,特异性为71.43%,准确率为93.75%,假阴性率为4.11%,假阳性率为28.57%;心电图诊断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组间准确率的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电图诊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漏诊率较低,可为临床医师分析病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最主要、最典型的症状是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但在临床中往往可以看到一些以突发呼吸困难来诊的患者,经临床化验及心电图检查证实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为了观察无痛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与原因,本文特作以下观察。  相似文献   

17.
缪敏  戴敏 《浙江医学》2007,29(8):858-859
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具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为进一步了解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对43例糖尿病与42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作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惠平 《吉林医学》2009,30(10):935-935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多为年轻发病,有感染史,心电图多为频发早搏,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而急性心肌梗死多为中老年发病,有冠心病易患因素,心电图多为异常Q波伴ST—T改变,心肌酶高,且有衍变规律。本文5例确诊为急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均有异常,Q波伴ST—T改变,酷似心肌梗死。故异常Q波伴ST—T改变并非心肌梗死所特有,其他如心肌病等亦可出现,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9.
刘国芹 《海南医学》2005,16(6):135-136
近年来,随着冠脉造影及介入性诊治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冠脉造影结果为对照,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体表心电图研究也进一步深入。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是由于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阻塞所致,少数左冠状动脉优势者,可由旋支阻塞引起。单纯的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较为少见,多与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死并存,约14—36%下壁Q波型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目前,早期、及时的心电图检查并动态观察相关导联心电图动态演变过程,结合临床症状,仍是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率。方法:收集我院20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78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最终确诊不典型心肌梗死,心肌酶谱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酶学改变,54例患者心电图未见病理性Q波,但可见ST段抬高,T波直立呈单向曲线,其余24例患者心电图仅见非特异性ST-T改变。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多样,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掌握患者心电图变化特点是正确诊断治疗和避免误诊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