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男,61岁,因"反复呕血、黑便18个月"入院。增强CT检查提示门静脉高压伴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临床综合诊断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控制出血后,行TIPS+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术中使用13枚弹簧圈+聚桂醇4ml+无水乙醇8ml栓塞胃冠状静脉和胃后静脉,使用1枚7mm×60mm球囊扩张分流道后,植入1枚8mm×40mm的  相似文献   
2.
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DNA-PK)是由3个亚基组成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关激酶家族(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related kinases,PIKK),是基因组DNA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关键蛋白激酶,参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Yes相关蛋白(YAP)1、miR-31与老年卵巢癌患者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卵巢癌患者105例作为卵巢癌组,选取行体检的63例作为卵巢良性病变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YAP1、miR-31、微血管密度(MV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分析YAP1、miR-31与老年卵巢癌患者MVD的关系。结果与卵巢良性病变组相比,卵巢癌组YAP1、MVD、VEGF水平显著升高(P<0.05),miR-31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YAP1与miR-31呈负相关(r=-0.028,P=0.008),与MVD呈正相关(r=0.010,P=0.001);miR-31与MVD呈负相关(r=-0.017,P=0.003)。结论YAP1在卵巢癌中异常高表达,miR-31异常低表达,且与MVD相关,可用于患者MVD改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58例,A组(26例)行TACE结合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局部放射治疗;B组(32例)单纯行TACE。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A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2.3%、23.0%,平均生存期15.5个月,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9例,总有效率(CR+PR)为46.2%(12/26)。B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21.9%、6.3%,平均生存期7.5个月CR2例,PR6例,CR+PR为25.0%(8/32)。A组的生存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TACE联合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门脉癌栓能明显提高其疗效,并具有创伤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肝硬化(LC)、乙肝肝癌(HCC)患者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为慢性乙型肝炎至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变化研究提供线索,并为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免疫学指标。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40例CHB患者、40例LC患者、53例HCC患者,用Luminex技术检测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2、干扰素(interferon,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6和IL-10)水平,并将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除TNF-α外,CHB组、LC组和HCC组Th1类IL-12、IFN-γ和Th2类IL-4、IL-6、IL-10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CHB组中大部分Th1类和Th2类细胞因子都高于LC组和HCC组;HCC组中TNF-α细胞因子水平要高于CHB组、LC组。结论 CHB、LC和HCC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受到抑制,Th1/Th2平衡发生漂移,对HBV病毒的清除作用受到抑制。TNF-α在肝癌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根据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TPS系统),通过CT引导对47例HCC合并PVTT患者于TACE后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癌栓处方剂量100~120 Gy,对比治疗前后癌栓长径、肝功能、AFP的变化。结果完全缓解无,部分缓解29例,总有效率为61.70%(29/47);术后癌栓长径明显小于术前(P〈0.05)。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47例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3.45%、36.75%,平均生存期为(14±2)个月。结论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HCC伴PVTT可明显提高疗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门静脉瘤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门静脉瘤栓的疗效。方法对20例肝癌伴门静脉瘤栓患者,进行CT引导下门静脉瘤栓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每周1~2次,1~3次为一疗程,每例1~2个疗程,疗程间隔1个月,治疗后随访6个月~5年。结果20例中,17例(85%)瘤栓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例(10%)瘤栓消失,15例(75%)瘤栓缩小或无进展,3例(15%)无效。结论CT引导下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门静脉瘤栓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治疗病例的选择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经导管门静脉栓塞诱导肝叶代偿性增生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导管门静脉栓塞(PVE)诱导肝叶代偿性增生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28例手术不能切除,但门静脉内无瘤栓的晚期肝癌患者,经导管行门静脉右支栓塞。PVE术前、后用CT测量左侧肝叶的体积,并测量栓塞前后的门静脉压力,监测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门静脉右支栓塞,其中1例PVE后顺利实行右肝切除术。PVE术前左侧肝叶的体积为(461.5±108.2)cm3,术后2、4、8周分别为(608.5±135.7)cm3、(660.2±133.8)cm3、(678.0±132.7)cm3,分别比术前增加(33.5±22.1)%、(45.4±23.8)%、(49.5±24.0)%;术前左侧肝叶占整个肝脏的体积百分比为(18.4±5.1)%,术后2、4、8周分别为(24.2±5.9)%、(26.3±5.8)%、(27.0±6.1)%。术后2周较术前体积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10,P<0.05),术后4周与术后2周间、术后8周与术后2周间、术后8周与术后4周间体积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0.091、0.085,P值均>0.05)。栓塞前门静脉压力为(17.8±2.9)cmH2O(1cmH2O=0.098kPa),PVE后为(18.3±2.9)cmH2O,栓塞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10,P<0.05),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未出现门静脉高压,肝功能损害轻,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经导管门静脉栓塞诱导肝叶代偿性增生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可增加手术切除率,提高手术切除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