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合成含CpG基序的寡核苷酸 (CpGODN)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方法 :将CpGODN刺激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后作用于肝癌细胞株 (BEL 74 0 2 ) ,采用MTT法检测其杀伤活性。结果 :加CpGODN组较单独PBMC组杀伤活性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CpGODN可刺激PBMC增殖 ,提高PBMC的杀伤活性 ,从而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2.
抗氯霉素单克隆抗体4D10的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抗氯霉素单克隆抗体4D10进行纯化与特性鉴定,以获得可用于检测氯霉素残留试剂盒的单克隆抗体。方法用两步硫酸铵法和G蛋白亲和层析法纯化单克隆抗体,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竞争ELISA等方法测定抗体效价、特异性、敏感性与亲和性以及抗体与其它氯霉素结构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结果纯化后抗体的纯度高达95%;对抗体进行相关性质的鉴定得出:4D10效价为1∶2.56×105,其亲和力常数可达2×108M-1,该抗体与CAP-BSA,CAP-OVA有反应,与BSA、OVA无反应;与氯霉素琥珀酸钠、氯霉素反应,而与其它氯霉素结构类似物无交叉反应。结论抗氯霉素单克隆抗体4D10效价高、特异性强、亲和力高,可利用该抗体制备检测氯霉素残留的ELISA试剂盒。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特异识别肝癌细胞株肿瘤相关抗原的TCRVβ基因亚家族的优势取用及对肝癌细胞凋亡的诱导。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型,RT-PCR和Southem印迹分析TCRVβ基因亚家族表达水平,Westem blot检测PTK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超微结构。结果:McAb共刺激T细胞与肝癌细胞混合培养后,T细胞表面CD3和CD8分子表达量明显升高,而CD4玩明显变化,TCRVβ6选择性扩增,表达水平由5%升高至13%-25%,且在第4天达到高峰,同时相应的PTK信号传导途径被激活,其含理由11%升至58%,亦在第4,5天达到高峰,以抗CD3 CD28,抗CD28 CD80,抗CD2 CD58共刺激的淋巴细胞均在体外诱导了肝癌细胞的凋亡。结论:TCRVβ7为特异的肿瘤抗原识别受体,TCR-CD4复合物与抗原结合后激活PTK信号传导途径。并诱导了肝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1 529例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38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病率,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方法:查阅1997-1999年住院病历42206份,诊断医院感染病例1529例,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997-1999年医院感染发病率3.62%,老年病科、康复科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60岁以上医院感染患者占医院感染患者总数的33.16%;医院感染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P50为27.2d,住院时间大于50d者占26.88%;易感相关疾病以慢性疾病、恶性肿瘤患者为主,分别占61.70%和21.57%;侵入性诊疗技术操作以泌尿道插管占47.48%,其次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及内窥镜检查;呼吸系统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占56.04%,其次为胃肠道感染和泌尿感染;病原菌主要有致病性真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肝杆菌属、克雷伯菌、金葡菌。结论: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原发病、住院时间、入侵病原、侵入性诊疗技术操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TCR Vβ7.1基因对IL-12基因修饰乳腺癌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R Vβ7.1基因与IL-12基因在乳腺癌细胞株MCF—7/S识别和杀伤中的效应机制和相互作用。方法:用脂质分别包裹TCR Vβ7.1基因和IL-12基因并转染健康人PBMC和乳腺癌细胞株MCF—7/S,流式细胞仪检测TCR Vβ7.1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IL-l2基因在MCF—7/S中的表达及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改良MTT法检测TCR Vβ7.1基因修饰PBMC对IL-12基因转染前后MCF—7/S的杀伤活性。结果:TCR Vβ7.1基因和IL-l2基因在PBMC和乳腺癌细胞MCF—7/S中稳定表达;ELISA法检测提示IL-12基因修饰前后肿瘤细胞。淋巴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细胞毒活性检测表明IL-12基因修饰可明显增强TCR Vβ7.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S的杀伤作用。结论:TCR Vβ7.1基因修饰CTL及IL-l2基因修饰乳腺癌细胞株共培养,提高了CTL的杀伤作用,说明TCR识别基因与杀伤基因在抗肿瘤效应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控制滥用。方法建立健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公布病区检出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进行分析评价,加强监督检查及反馈进行奖惩考核。结果通过管理我院临床主要使用基础抗菌药物为主,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40.80%,符合卫生部要求,真菌、耐药菌株检出率有所下降。结论我们采取的管理策略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7.
以栽培奇楠沉香“糖结”叶片为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其叶绿体基因组,并结合NCBI下载的12个沉香属叶绿体基因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明确其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栽培奇楠沉香“糖结”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74 909 bp,GC量为36.7%,共注释基因136个,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为90个、tRNA为38个、rRNA为8个。重复序列分析共检测得到80个SSR和124个长重复序列,其中,SSR大部分由A和T碱基重复组成。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果表明AUU是使用次数最多的密码子,密码子倾向使用A和U结尾。沉香属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显示,IR区边界相对保守,共获得5个高变异区域:trnD-trnY、trnT-trnL、trnF-ndhJ、petA-cemA、rpl32,可作为潜在的沉香属特异性DNA条形码。选择压力分析结果表明rbcL、rps11、rpl32基因参与正向选择。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栽培奇楠沉香“糖结”和白木香聚为一支(支持率100%),支持国产奇楠沉香种质基原植物为白木香。该研究得到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可为栽培奇楠沉香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沉香属分子鉴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染hTCRVβ8.4基因后健康人PBMC的免疫学特性及其对起源于乙肝病毒的肝癌细胞株BEL-7402杀伤活性的改变。方法:将hTCRVβ8.4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并转染健康人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PBMC中TCRVβ8.4蛋白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活性法检测重组质粒转染后PBMC对癌细胞BEL-7402的杀伤活性。结果:TCRVβ8.4在基因转染后淋巴细胞中表达显著增高;与BEL-7402共培养后,基因转染组CD3^ TCRVβ8.4T细胞增殖明显高于对照组;BEL-7402刺激后免疫细胞活化,表达CD122的细胞数量增多,表达CD19(B细胞活化的标志)的B细胞增加;重组质粒转染后,PBMC对肝癌细胞BEL-7402杀伤活性增强;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重组质粒转染的PBMC使BEL-7402凋亡。结论:hTCRVβ8.4基因修饰可显著增强淋巴细胞在超抗原BEL-7402刺激下的增殖及免疫细胞活化,基因修饰后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TCRVβ7.1基因修饰T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TCPVβ7.1基因转染前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株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脂质体包裹PdWA3.1vβ7.1后转染健康人PBMC,流式细胞仪检测PdWA3.1Vβ7.1基因表达,改良MIT法检测TCRVβ7.1基因转染前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株杀伤活性。结果:TCRVβ7.1基因转染可显著增加正常人PBMC该基因表达,转染前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株杀伤活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用TCR基因修饰可明显提高正常人PBMC对乳腺癌细胞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免疫治疗和放、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42例晚期肿瘤患者中22例以放、化疗同时输注经共刺激的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进行免疫治疗,每周2次,8次为1疗程。另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接受放、化疗。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型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放、化疗和免疫综合治疗组患者中15例(68.18%)的淋巴细胞表型明显改善,CD3~+、CD4~+治疗后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CD95~+升高,P<0.02,PS评分改善P<0.01;与20例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各项无显著差异,治疗后CD4~+升高,P<0.05,PS评分改善P<0.05;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病人中有7例(31.82%)的淋巴细胞表型改善不明显,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但PS评分改善,P<0.02;对照组淋巴细胞表型与临床症状改变均不明显。结论:免疫治疗与放化疗联合治疗,可能有利于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